天天娛評|和《祝福》比,《娘道》有爭議不冤

天天娱评|和《祝福》比,《娘道》有争议不冤

張瑩

豆瓣評分2.8分,收視卻排名衛視第一,《娘道》的播出一直伴隨著爭議:有人拿出錢買收視率說事,有人拿“陪爸媽看《娘道》”上熱搜反擊;有人說它三觀不正,是封建思想的流毒;又有人說它是堪比魯迅《祝福》的反封建好劇。熱度和爭議分庭抗禮,《娘道》為何會帶來這樣大的觀劇反差?

沒有流量明星,沒有熱門劇情加持,伴隨著爭議落幕的《娘道》,出乎意料地成了2018年現象級的電視劇。但作為新時代女性,《娘道》從一開始就看著不爽:女主瑛娘因家裡太窮被賣到隆家做祭奠河神的“河姑”,後來投河不成被一家農戶救起。十年後,女主有了兩個女兒並懷著第三胎,她一心想為夫家“生兒子傳宗接代”。也是這時,瑛娘發現丈夫是隆家二少爺,因為她懷這一胎可能是兒子,婆家接納了她。孩子出生難產,瑛娘要求產婆保孩子,拼命也要給丈夫生出兒子,“我這條賤命算什麼!”劇中,瑛孃的悲慘命運都圍繞著延續香火展開,她也將此一直貫穿到最後一集——替唯一的兒子擋下了槍子兒。可以說,看到最後都沒能讓新時代的女性舒一口氣,用她們最時髦的話說:生兒子?你家有皇位啊?面對撲面而來的批判,導演表示很冤啊:我明明是批判封建思想啊!喊冤歸喊冤,看著噌噌上漲的收視率,導演能不高興嗎?

《娘道》充滿著傳奇的劇情,衝突激烈,高潮迭起,這是讓觀眾不棄劇的重要因素。一個被選為“河姑”的妖女,陰差陽錯嫁給了富家二少爺,遭遇京城富少覬覦,丈夫被富少害死,又被小叔子設計幾近至死……情感糾葛、家族恩怨、抗日救國等,可謂劇情豐富和人物命運曲折,這些元素深受傳統電視觀眾的喜愛,他們往往喜歡看傳奇故事,瑛孃的離奇命運讓他們一直追劇:一個接一個磨難,到底她的命運如何,很多人好奇。

作為一部電視劇,《娘道》做到了如何不讓觀眾半途棄劇,衛視的收視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但豆瓣評分和收視的巨大反差,也說明了觀眾對這部劇三觀的訴求:你可以描寫一個母親的偉大、堅強,可以批判地展現封建思想對人性的摧殘,但在《娘道》的海報中,用巨大的黑體字寫著“娘之道,哺而無求,養而無求,捨命而無求”時,可以想見主創人員的訴求是模糊的。作為主角的母親,通篇在被糟蹋、被迫害中無怨無悔,沒有自我,“苦情”得讓人落淚,“生兒子才是王道”,生孩子就是為了傳宗接代,沒有正確的三觀。電視劇冠冕堂皇地取名“娘道”,並且要“獻給全天下母親”時,我作為母親是不接受這樣的教導的!環顧現實,真的不缺少這樣的“娘道”,女性的自我意識、獨立意識樹立,社會歧視的消除,還任重道遠。

在魯迅的《祝福》中,同樣是舊社會婦女的典型,祥林嫂經歷了不平凡的傷痛,弱小的身軀支撐著沉重的壓力,最後在凜凜寒風中走向生命的盡頭;而《娘道》的最後一集,瑛娘替唯一的兒子擋下了子彈,獲得了家族的尊重。許多年後,頭髮花白的瑛娘仍舊住在隆家祠堂,兒女都在身邊,她臉上掛著欣慰的笑容……孰是真批判,孰是偽批判,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