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晶:多年夢想照現實

陳益晶:多年夢想照現實

陳益晶,1957年生,福建福州人。幼隨舅父林炳生學藝,後又拜岳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發述為師。1997年進修於福州大學現代經濟 管理專業。擅長壽山石人物、山水圓雕和浮雕。作品題材廣泛,構思巧妙,善用天然俏色,融詩情畫意於一體,又注重人物神情和姿態的刻畫,形神兼備,新意迭 出。

代表作有《天機不可洩漏》、《福臨門》和《普天同慶》等。作品《三乾坤》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普天同慶》獲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蘭亭詩會》獲中國手工藝精品博覽會“華茂杯”金獎。出版個人作品集《陳益晶雕刻藝術》。

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石雕藝術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福州市晉安區政協委員、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

2012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和其他許多壽山石雕刻家相比,陳益晶的藝術道路似乎特別平順。

從小跟隨舅父林炳生學習壽山石雕刻,十多歲就憑著過硬的雕刻技術當上福清工藝美術廠的石雕師傅;從廠裡出來後,頂替退休的父親,被安排進入國營 企業工作,閒暇之餘刀耕不輟;後來停薪留職,專心從事雕刻,一件件作品和一個個獎項顯現著他的技藝,讓他從無人知曉的青年,到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乃至獲 得工藝美術界最高榮譽稱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順利躋身大師之列;在適婚年齡,又因舅父與林發述家毗鄰,由舅母牽線,近水樓臺成為林家女婿。

如此順風順水在外人看來,簡直到了波瀾不驚的程度。而實際上,在這背後卻是陳益晶漫長的付出與努力。

陳益晶:多年夢想照現實

陳益晶:多年夢想照現實

陳益晶:多年夢想照現實

多年夢想照現實

“夢想”這個詞,從我們懂事起,就常常被問及。夢想是五顏六色,充滿未知感的,在實現的過程中,有人天馬行空,夢想終究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有人腳踏實地,夢想最終變成現實。陳益晶屬於後者。這輩子,他最大的夢想就是雕好壽山石,為壽山石行業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夢想不是空想,只要堅持,成功便會如約而至。”

四十多年來,陳益晶在壽山石雕創作上努力探求自己的風格。他的作品題材廣泛,尤其擅長人物刻畫,承古法而有新意,能巧用石材的自然形狀、豐富紋 理和多彩石色表現作品的主題,融詩情畫意於一體,在追求精美的同時,又注重作品的內涵,寓意深遠悠長。他的善伯洞石《東山弈棋》,因構思巧妙,造型獨特, 博得著名金石書畫家潘主蘭先生的讚賞,並欣然題詞:“因材施藝,巧用自然”。

在陳益晶家中,還有一副潘主蘭題贈的雄健灑脫的對聯:不發狂言宜吉利,多行好事自禎祥。這幅墨寶,正是陳益晶為人的真實概括,也是他雕刻之路上的警示名言。

謙遜平和、低調內斂的他,在壽山石雕刻世界裡心無旁騖,灑脫淡然,終於攀上工藝美術界巔峰。

陳益晶:多年夢想照現實

陳益晶:多年夢想照現實

技藝精妙出林氏

普通家庭出生的陳益晶,因為舅父林炳生的緣故,早早的便在壽山石世界裡悠遊。

起初是出於好奇,時常放學後到舅父家在旁看他創作。那麼一塊塊奇形怪狀的石頭,經由刻刀一雕一鑿就能形成美輪美奐的作品,這份像魔術般神奇的工作對於充滿求知慾的小孩子而言,無疑充滿了吸引力。

母親見他對壽山石十分痴迷,隨口說道:“要不你就拜舅父為師學雕壽山石吧。”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個想法開始在小益晶心中盪漾。

1966年,“文革”爆發,正上小學三年級的陳益晶停學在家,他便利用這個機會正式拜舅父為師。不久學校復課,陳益晶繼續上學,得空就跑去林炳生家繼續學雕刻。後來,徵得母親同意,益晶決定乾脆住在舅父家,白天上學,晚上學刻壽山石,學業、雕藝兩不誤。

可是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學校也沒辦法按常規開學,上課時間時斷時續。如此反覆幾次,陳益晶索性辭了學,跟在林炳生身邊,專心學藝。

舅父為人不善言辭,雕工卻十分了得,在當時已極負盛名。舅父的父親林友竹亦是壽山石雕東門流派的傑出傳人,擅長圓雕人物、花卉。雖然在陳益晶出 生時林友竹早已去世,但他從小曾多次聽家人提及這位前輩。林炳生自幼傳承父親技藝,運刀敏捷、造型準確,刻畫人物神態兼備,精妙絕倫。又因其下刀深且快, 而被稱作“快刀手”。

在鼓山後嶼深厚的壽山石雕藝術氛圍的薰陶下,以及舅父的細心指導,年紀雖小,悟性卻高於同齡人的陳益晶,開始嶄露頭角。

陳益晶:多年夢想照現實

陳益晶:多年夢想照現實

陳益晶:多年夢想照現實

陳益晶:多年夢想照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