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奉贤的温度、传承和爱心里,我们有个美丽约定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上海文化”重在展现标识度。充分用好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激发上海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建成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时代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内容生产要精品迭出,提升文化原创力和影响力;文化活动要精彩纷呈,整合资源形成集束效应;文艺名家要群星璀璨,集聚一批文化领军人才;文化地标要绽放魅力,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城市文化地标。

奉贤,因相传孔子弟子言偃来境讲学,后人为“敬奉贤人”而得名。在奉贤,将贤文化转化为发展加速度、高质量的生动实践,正在有力有效铺展开来。

根茂实遂,粲然生新

奉贤区其名,正是取自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之意。此名源于孔子的弟子子游。子游名言偃,属吴(今常熟)人,是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也是七十二贤人中惟一的南方人,人称“南方夫子”。相传,他曾来奉贤讲过学。后人为纪念这位贤人,在城中城隍庙旁为他建了言子祠,后来奉贤建县时,便用了“奉贤”之名。

一个好地名,如何将其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在新时代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并进一步弘扬?

「文化」在奉贤的温度、传承和爱心里,我们有个美丽约定

2007年,奉贤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时,区委、区政府提出在全区开展以“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专家论证和市民认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贤文化”的文化发展理念。

2009年10月,二届区委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此次全会决议的出台使“贤文化”从最初的活动主题提升为地区发展战略。

如今,奉贤进一步通过营造“十字水街、田字绿廊,九宫格里看天下,一朝梦回五千年”的城市意象、积极打造言子系列品牌项目、推广“好家训好家风”培育活动等方式,不断深化“贤文化”内涵,讲好奉贤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其中,“好家训好家风”培育活动原本就根植于奉贤“敬奉贤人,见贤思齐”文化思想精神。据考证,奉贤区历史文化悠久,其中以庄行庄氏家训、新寺赵氏家训、头桥周氏祖训等为代表的十五种家规家训,是奉贤留存的重要文化资源。

将当地历史上对“家规家训”的重视进一步挖掘和传承,立足家庭这个基本平台,广泛开展“好家训好家风”培育活动,是奉贤建设“贤文化”的重要抓手。

2006年,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率先开展“好家训好家风”试点工作,先后组织两轮好家训好家风征集评选活动。第一轮家训征集活动,收到了400多条家训;第二轮则吸引了全村98%的村民主动参与,800多条家训汇编成册。

「文化」在奉贤的温度、传承和爱心里,我们有个美丽约定

目前,奉贤已面向全区各镇广泛征集家训。一方面,围绕“贤、爱、慈、俭、廉……”等十八字主题,对家训家风进行提炼,使提炼后的家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另一方面,奉贤区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市民在实践中养成良好习惯。实现“好家训好家风”培育与弘扬“贤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推动“敬贤、学贤、齐贤”文明风尚的形成。

奉贤“贤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与上海城市价值取向及城市精神相衔接。目前,奉贤区已将奉浦四季生态园命名为“贤园”,意在将地区特色的“贤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的建设中,以“贤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齐贤修身,润泽贤城

奉贤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增强文化自信,继续推动好家风、好家训建设,见贤思齐,把奉贤良好的家风、村风、民风、党风凝聚起来,变成全面建成小康奉贤的动力。奉贤还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奉贤落实,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抓手,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千名河长治千河,觅得春江清如许’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发展,记得住乡愁。”

2017年8月15日下午,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奉贤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的“齐贤修身、润泽贤城”上海市民修身行动·奉贤区市民礼仪培训暨窗口行业服务提质行动启动仪式在奉贤区会议中心举行。启动仪式后,首场市民“齐贤修身”文明礼仪培训拉开帷幕,与会的区“齐贤修身”主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全区各窗口服务行业代表300多人参加培训。

「文化」在奉贤的温度、传承和爱心里,我们有个美丽约定

自2016年上海市启动市民修身行动以来,奉贤区始终将市民修身作为弘扬特色“贤文化”、深化“好家风”培育、擦亮“全国文明城区”城市名片的重点工作,充分整合资源,积极构建区、镇、村三级修身网络,精心打造“‘15分钟’修身学习圈”,满足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参与修身的需求。

近年来,奉贤围绕党员干部、在校学生、企业职工、社区居民、外来人群等重点人群,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培训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市民“齐贤修身”行动。2017年里,组织开展各类修身宣讲培训5000余场次,举办“齐贤修身·传统文化润贤城”公益活动100余场次,覆盖人群23万余人次,完成市民网络实名注册6万余人。

与此同时,奉贤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大力推进社会化修身培训。年内,与市礼仪协会等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体、以窗口服务业从业人员为重点,基本覆盖重点人群的市民“齐贤修身”百场礼仪培训。

齐贤修身,润泽贤城。今后一个时期,奉贤区将进一步发挥“贤文化”的滋养作用,以“齐贤”为目标,以“修身”为载体,引导广大市民在修身中感悟道德、践行文明,着力打造具有奉贤特质的市民修身文化,使之成为体现奉贤城市精神、人文气质的“靓丽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奉贤近年来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是让老百姓有获得感的一项民心工程,切实用老百姓的满意度来推进此项工作。注重全民参与的理念,让每个人都成为创建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建立“点、线、面”责任落实体系,通过日日评议、“三天一测”等制度,倒逼职能部门责任落实到位。

圆梦行动,爱心接力

7月1日,第三届“东方美谷·风雨彩虹——圆梦行动在贤城爱心集市开市仪式”在奉贤举行,1641个涉及帮扶、成长、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梦想再次进入人们视野,一批新的政策措施出台。

「文化」在奉贤的温度、传承和爱心里,我们有个美丽约定

在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是奉贤人的追求;在逐梦路上,让每个人都有成功出彩的机会,是奉贤人的愿望。

奉贤自古就有“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传统,重贤、尚贤、敬贤的“贤文化”氛围浓郁。圆梦行动旨在向困难群体伸出援助之手,帮群众解决“小、微、急、难、愁”问题。

这几天,奉贤区南中路南桥路口,原本像补丁一样的城市街道墙面,正在生成一副与周围环境融合,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微景观”。居民巴欢正是“微景观”的“主创者”,她主要用彩绘,勾勒一幅幅以家为主题的图画,并和周边的环境保持统一,弘扬美丽家园你我共管这样一种理念。她说:“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可以凭借一技之长,帮助让我的家乡变美,真的特别激动和自豪。”

1641个涉及帮扶、成长、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梦想包,在第三届“东方美谷·风雨彩虹——圆梦行动在贤城爱心集市开市仪式”上被爱心人士逐一领取。

在南桥镇,有大大小小20多处城市街道墙面。它们的身上都留着破墙开店、破窗开门后的丑陋“疤痕”,又因“无人管理”的特殊情况,更给居民带来不少小广告等“视觉污染”。如今,随着新一轮奉贤区“东方美谷、风雨彩虹——圆梦行动在贤城”主题活动启动,130个遍布城乡的奉贤区“东方美谷、风雨彩虹——圆梦行动在贤城”圆梦驿站相继开站,巴欢等居民便就近反映了这一问题,同时说出了居民想要亲身参与的梦想。随后,南桥镇党委牵头,向全镇公开征集“美’画’南桥”公益广告创作活动,政府、群众、企业纷纷参与并亮出了自己的“建设方案”,或文明宣传的窗口、或城市艺术景观、或文化展示长廊……昔日“无人管”墙面变成了“人人管”景观。

「文化」在奉贤的温度、传承和爱心里,我们有个美丽约定

圆梦行动在奉贤已经持续三年,近万名干部职工、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参与圆梦行动,累计为市民圆梦1.3万多个,32万余人次从中受益。今年,奉贤结合上海市委“大调研”活动,搭建市民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圆梦行动的平台,让奉贤圆梦行动成为市委大调研精神在基层最真实的落实举措。奉贤区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通过梦想“大调研”,引导群众就近就便“说出梦想”,有助于奉贤更精准把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有助于更好促进市民自身素质提高和对“真善美”理解,在“梦梦相连”中凝聚起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

今年的新一轮圆梦行动,奉贤重点对圆梦驿站征集的大多数人的梦想进行分类梳理,聚焦就业、农业创业、救急济难、文化团队发展等,体育局、人社局、团区委、总工会、妇联、文广局相继出台了一批圆梦政策和措施。比如,人社局就针对因没有就业能力导致大龄就业困难的人员专门推出了“乐业伴行”圆梦计划,即对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一定劳动能力且就业愿望迫切,连续处于实际失业状态6个月,男性年满45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和托底安置。今年以来,全区就业援助基地总计安置了666人就业,并享受了社区四保补贴247万元左右,补贴比例在全市居于前列。同时,对普通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补贴,今年累计享受382人,金额约262万元;鼓励大家选择灵活就业,目前享受灵活就业补贴的已经有6000人左右,补贴总金额超过4500万元。

去年,奉贤以“圆梦行动”为载体,创新提出“千人联千户,百企联百村,结对十行业,携手奔小康”的理念,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全区各工商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区产业、科技、卫生、文化等十大行业聚成合力,积极帮助奉贤对口支援县脱贫攻坚。圆梦行动,正让奉贤的对口扶贫工作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针对“百企联百村”,奉贤干部主动认领了贵州省务川县部分农村村民“看的见河也想喝得上水”的心愿。一方面,积极引入上海科技项目——“自然能提水项目”,帮助克服喀斯特地貌保水、蓄水、保墒能力特别差问题;另一方面,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解决贫困村没有资金的困境。目前,小坪村1000多名村民已经率先喝上水。接下来,分水镇天山村的“自然能提水项目”也已提上日程,不久之后,这里居住的3000多村民也将同样告别“喝水难”的问题。为了让更多贫困地区摆脱“无水可用”的情况,奉贤一家爱心企业——康君阁大药房主动与务川县茅天镇勤阳村结对,拿出100万元助力当地建设“自然能提水项目”。

围绕“结对十行业”,奉贤区卫计委与贵州省余庆县卫计局签订了帮扶协议,奉贤区卫计委将在卫生系统内“腾”出提若干个进修岗位,让余庆县来的医生能在奉贤学到学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疗服务理念。与此同时,今年9月起,奉贤区卫计委还将根据余庆县人群对医疗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组织奉贤专科医生送技术的服务,助力余庆医疗事业的发展。

截至目前,奉贤区168家企业、8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集团公司的4262名干部职工与对口支援地区的150个贫困村、10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已有371万余元“百企联百村”帮扶资金、172万余元“千人联千户”帮扶资金相继到位,并陆续以资金、生活物资等形式发放至贵州遵义、青海果洛“梦想人”。

此次圆梦行动,1641个涉及帮扶、成长、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梦想再次进入人们视野。奉贤区还将继续发挥圆梦行动平台作用,出台一批解决市民群众急难愁、愿思盼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奉贤也将对标上海“四大品牌”建设,推进“一馆一廊一广场”的圆梦实体化建设,提高圆梦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向上向善向美的圆梦文化在奉贤落地生根,成为奉贤四大文化品牌之一。

“‘东方美谷·风雨彩虹——圆梦行动在贤城’主题活动,是全区上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延伸和拓展‘贤文化’内涵,进一步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及市民群众力量,全力实现‘奉贤美、奉贤强’战略目标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区委、区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力求出实效的一项常态化品牌工作。”奉贤区主要负责同志说,“不让一个奉贤人在小康路上掉队”是奉贤区委、区政府的庄严承诺,这犹如一道无声的“号令”,鞭策着我们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通过“党委引领、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模式,想百姓“急、难、愁”,办百姓“愿、思、盼”。

“东方美谷·风雨彩虹——圆梦行动在贤城”主题活动除了全年无休止开展外,还在“春节”“儿童节”“建党节”“重阳节”四个重大节日,举行各有侧重的“爱心集市”。

“奉贤圆梦爱心互助网络平台已正式上线,构建了线上线下365天常年圆梦机制。每个梦想实现后,都有一张专属的圆梦证书。建立圆梦资源库,已有20多家爱心企业、团队等以物资、文化服务、志愿服务等资源入库,在梦想人有需求时兑现,实现了圆梦资源与梦想清单的无逢对接。

“圆梦行动在贤城主题活动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奉贤将通过抓铁有痕的工作,奋进于精准,见效于长常,帮助更多群众实现梦想,持续增强获得感。”奉贤区主要负责同志说,一棒接一棒,一人接一人,一梦接一梦,形成了向上、向善、向美的城市精神、城市名片。

美丽乡村,美丽约定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总要求的重要方面。

9月10日,奉贤区召开“美丽乡村·美丽约定”工作调研会。奉贤区主要负责同志在调研中强调,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开展“美丽乡村·美丽约定”工作,是奉贤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筑牢乡村振兴战略根基的创新之举,是一个促进科学管理、民主进程、生活富裕的约定,是一个促进发展的约定,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宅基地审批和控制、宅基地租赁和管理、集体建设资金分配、党员管理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切实走出一条符合奉贤实际,且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真正使奉贤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

在“美丽乡村·美丽约定”形成中,奉贤将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制定约束性、惩戒性、引导性的村规民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力,营造“人人有权利、人人有义务”的治理氛围。注重组织振兴,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教、重罚相互结合、同步进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以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标准,切实在解决乡村问题中找到矛盾最大公约数、正能量最大公约数,最终实现既富农民“口袋”也富农民“脑袋”。

走进奉贤区庄行镇吕桥村,绿草茵茵,鸟语声声,健身广场上,老人们在这闻鸡起舞,小孩们在此玩耍嬉笑……这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画卷,只是奉贤区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9月10日,在奉贤区“美丽乡村·美丽约定”现场调研会上,村民喜笑颜开地表示,党带领老百姓走进了新时代、开创了新生活。

过去,村规民约在规范村民行为,实现乡邻和睦、乡村安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村规民约在推进移风易俗、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依然具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在解决乡村问题中找到矛盾的最大公约数和正能量的最大公约数,最终实现既富农民‘口袋’又富农民‘脑袋’。”奉贤区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在“美丽乡村·美丽约定”形成中,奉贤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制定约束性、惩戒性、引导性的村规民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力,营造“人人有权利、个个有义务”的治理氛围。同时注重组织振兴,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教、重罚相互结合、同步进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随着“美丽乡村·美丽约定”的推出,奉贤带头参与村规民约制定、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的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正在不断涌现。“美丽乡村·美丽约定”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农村的面貌正在不断变美,农民的笑脸正变得更加灿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