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老齡化最嚴重的日本,如何做到「老有所養」


醫養|老齡化最嚴重的日本,如何做到“老有所養”


作者 | 日本獨協醫科大學醫學部特任教授·賽序波

來源 | 搜狐健康

眾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醫療和養老制度一直是日本社會最關心的兩大主題。

醫療方面,日本的醫療保險收支情況為:保險收入大約佔50%,財政支出約佔40%,再加上個人負擔部分。由於人口結構以及經濟和政府財政政策的變化,近年財政負擔和個人負擔呈增高趨勢。

日本的社會福利情況在世界發達國家中屬於“中福利低負擔”的國家,結合地方財政的支出,日本醫療基本上實現了學生(高中以前)醫療全額免費,大病及特定疾患全額保障,高額醫療費負擔封頂的制度。結合醫療費控除的納稅制度,低保人員的醫療免費和生活扶助等政策的綜合實施,在日本,因病致貧,因病破產的現象基本不會發生。

日本的每千人病床數為13.6,同比韓國為9.6,法國為6.4,澳洲為3.8,美國為3.1,中國為3.3。在這一指標上,日本最多,中國和美國最少。日本的平均人院天數是中國的約2倍(上海某大學附院為7天,日本某大學附院為14天,兩校為友好學校),日本的醫院醫療的成本顯然比中國高很多。

日本的醫療保險費用總支出為38.5兆日元(2012年),2012年日本的GDP總數為473.2兆日元,醫療費佔GDP比為8.15%(BRIC國家中,平均為8.1%,巴西佔9%,印度佔8.9%,中國為5.1%)。

從人口比例上看,中國明顯在總醫療費支出方面相對不足。人均醫療費按美元計算,美國6714美元,英國3361美元,日本2690美元,中國90美元(資料來源WHO Statistics)。

養老方面,1961年日本全面開始實施“國民皆年金”制度,鼓勵國民加入“年金(養老金)制度”的同時加入“國民醫療保險”,成功建立了近乎100%國民參加的“國民皆保險“醫療保險制度。2000年4月1日,在現金支付的養老金制度的基礎上,日本率先建立了“介護保險”制度,即養老護理保險制度,在40歲以上全民參加的,以現物支付(養老護理服務)的養老護理保險社會化,養老護理服務社會化的制度。

除了相當於中國養老金的現金支付的年金制度以外,日本於2000年率先建立了全民參保的養老護理保險制度—“介護保險制度”:財政支出50%,個人負擔10%。介護保險費支出總額由2000年的3.6兆日元,逐漸增長到2012年的8.9兆日元。

社會福利制度的支出一直是日本社會總支出的主要部分,包括養老金,醫療費,社會其他福利的支出,以及養老護理保險費用等。2025年預計達到141兆日元(8兆8125億人民幣,其中養老金為65兆日元,醫療48兆日元,福利及其他支出28兆日元,養老護理保險支出為17兆日元)。

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0倍,到2025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達2億人,高齡化率為14%。近年,中國初步建立了養老金制度,2012年城鎮和農村的雙軌制養老金收入為2兆1億元(比2011年增加18.4%),養老金支出為1兆5562億元(比2011年增加21.9%)。在養老金支付上,2012年北京每人月均2773元,內蒙古月均1770元。但中國目前沒有養老護理保險制度(“介護保險”制度)。

日本在戰後有一個高出生率的時期(嬰兒潮),稱為“團塊世代”,具體是指1947年到1949年(廣義的講1951年)出生的人群,人口約有700萬(廣義的講1000萬),這些人在2025年正好年齡達到75歲,進入高齡期。這個年齡層的人,曾經是戰後日本經濟的中流砥柱,創造出了日本經濟的最鼎盛時期。這部分人,人口數量大,社會影響力也大;他們經歷了戰後日本的城市化和經濟騰飛,他們的消費文化,價值觀是多樣化的,他們的觀念和行為取向很大程度上會決定和影響未來數十年日本社會的走向。

2025年,日本75歲以上人口預計有2200萬人。也就是說,日本國民人口的1/4是75歲以上。對於人口總數已經開始下降的日本來講,屆時日本社會將進入一個超高齡化的社會並持續相當長的時期,總人口數持續下降,勞動人口還將繼續減少,而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的支出此時將到達到極點。

據統計,一生中,75歲到79歲期間是醫療花費最高的時期,70歲以後使用的醫療費佔一生費醫療花費的一半以上。支付了醫療費之後接下來面臨的是養老問題,對於已經形成了一個制度化養老服務體制的日本來說,這部分的費用支出的急劇擴大也是可以想象的。對此日本政府早已開始摸索實施一系列對策。

作為2025年問題的對策,日本政府提出的政策目標如下:

在醫療方面,醫院醫療的病床數不增不減,保持現狀。

1. 增加急診和急症對應醫院的醫療收入,誘導醫院將人力物力向這方面調整;

2. 建立機能分化為目的的病床機能報告制度,對入院天數短,出院率高的醫院,增加其醫療收入,降低入院天數;

3. 減少重症病床,促進患者早期向恢復期病床轉移。

作為2025年對策,政府的意圖是,對老年慢性,持久性疾病,政策上誘導業界將醫療服務重點轉為“居家醫療”,症狀加重後才入院,儘可能減少“醫院醫療”的比重。

另外,目前日本人在醫院死亡比例為80%,政府目標是將臨終病人在自己家裡去世的比例提高到40%;通過充實居家服務,將目前入住養老機構的161萬人減少到131萬人。

大幅度加強“居家醫療”的主要方法有,增加醫療報酬,鼓勵醫療機構對居家重症患者提供24H居家醫療服務;增加其醫療報酬,鼓勵醫療機構對患者提供緊急往診等積極對應服務;大幅度增加“居家型醫療護理”體制。以往在醫院進行的醫療護理,改為居家形式,減少醫療支出。

在介護方面,醫療和生活護理是高齡社會社會化養老的支柱。充實居家醫療和居家醫療護理的同時,政策上大幅度增加居家型(日託,家訪)生活護理的對應力度。

日本政府已經初步在全國建立起了“區域綜合護理系統”。

在居家養老護理上,基本上不提倡“大而全”,鼓勵“專而分”。鼓勵醫療、護理、康復、介護、機構與居家服務等合理的專業分工與專業合作。

具體來講,醫療上要求的是“定期往診”和“隨時對應”,包括呼吸機管理,吸痰,胃漏,人工肛門,人工透析,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管理,家庭吸氧,中心靜脈營養等儘可能在居家醫療中對應;居家訪問護士的家庭護理,包括褥瘡,吸痰,生命指徵,指甲,毛髮,皮膚的護理,藥品管理等;康復訓練,包括床上,床周,室內的移動動作,家庭內就餐,洗浴,更衣,料理,外出以及身體的康復,如肢體動作,關節運動,心肺等內臟功能等;也包括居家的環境改善,如包括改建,修建和使用器具得家庭內外的通路,衛生間,浴室等部位的無障礙功能改善;包括社會資源的整合和利用,醫療及介護制度的合理利用,日託,短期入住,訪問入浴服務,居家康復和介護器具,福祉車輛的使用,行政福利制度的申請和協調等。

出臺這些舉措的目的是讓高齡者安心,安全的在家中養老。2025年問題是日本一大社會問題,是一個全社會性的挑戰,也是機遇。日本2025年問題的解決思路和過去的經驗教訓,對於人口結構極不合理,在養老問題更嚴峻的中國,會有一定借鑑意義。

醫養|老齡化最嚴重的日本,如何做到“老有所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