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岳飛齊名64歲臨危受命,智退金軍扭轉戰局,卻被朝廷活活氣死

在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的五月,正逢宋高宗的生日,按照慣例宋高宗是對金國皇帝稱“臣”,金國皇帝完顏亮派來了賀生辰的使臣,宋高宗好酒好菜地款待使臣。然而傲慢無禮的金人就在南宋的朝堂上開始對南宋發難。

金國使臣咄咄逼人說道:第一:要南宋割讓長江以北的土地;第二:派大臣到“南京”討論進一步的議和條件。把“南京”定為和談的地方也就是北宋都成東京,本身就極具侮辱性質;第三:要是前面兩點你們宋朝沒做好,我們皇帝就只好親自帶兵到邊境來用以威脅。

他和岳飛齊名64歲臨危受命,智退金軍扭轉戰局,卻被朝廷活活氣死

宋高宗一聽這番挑釁,再加上金國使臣還帶來了哥哥宋欽宗的死訊,當場就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當時的丞相陳康伯馬上召集文武群臣,以皇帝的名義,下達了最高指示準備迎戰!由於長期奉行投降政策,朝廷幾乎已經找不到可以帶兵的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們才又想起了已經六十四歲高齡的老將劉錡。劉錡曾經是與岳飛齊名的抗金大將,因為受到秦檜的排擠,長期被流放在外。接到朝廷的詔命時,劉錡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只能靠喝粥來維持生命。可是國家危難之際,他仍然臨危受命,擔任了宋軍的主帥,統領淮南、江東、浙西一帶的兵馬。

九月,完顏亮揮師南下;南宋劉錡也率軍北上,準備在淮陰迎擊敵軍。此次戰爭形勢,其實是對宋軍有利的。其一,金兵雖然號稱百萬,但內部並不團結,很多都是被壓迫從軍的漢人,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意志;而宋軍在主戰派的號召下,愛國熱情現在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在士氣方面要遠遠超過金兵。其二,金國統治下的地域也很不太平,漢人的反金起義頻繁爆發。一旦宋軍發起進攻,這些起義軍完全有能力牽制金兵,給金兵造成巨大威脅。除“內憂”之外,金國還有“外患”:那就是北方蒙古族的迅速壯大,對金政權也是虎視眈眈。金國之所以下決心再次南侵,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北方受到蒙古族的威脅,他們不得不向南尋求擴張,發展自己的勢力範圍。

他和岳飛齊名64歲臨危受命,智退金軍扭轉戰局,卻被朝廷活活氣死

宋金交戰首先被嚇破膽的就是劉錡的副將、作為宋軍右翼的王權。兩軍主力還沒會面,王權就嚇得在合肥戰場上潰敗,先是退到昭關,後來又退到和州(今安徽巢湖和縣),導致劉錡在淮陰陷入敵人的重圍,孤軍作戰。劉錡為了保存實力,不得已只能向揚州撤退。十月份,完顏亮佔領合肥,直逼南宋的陪都建康。消息傳到臨安,嚇得宋高宗立馬就要出逃。此時丞相陳康伯非常鎮定,他一邊安慰高宗並且為了安定人心,他甚至還把家眷從老家接到京城,表明抗戰到底的信心。並且說服高宗終於下詔,準備御駕親征。主戰派取得了一次決定主導地位。

自從王權的部隊潰敗、劉錡退守揚州以後,完顏亮的大軍長驅直入,已經準備渡過長江了。正在這時,南宋的中書舍人虞允文被派到採石磯去勞軍。虞允文本來不是來領兵打仗的,可是當他看到這樣千鈞一髮的形勢,宋軍內部又亂成一團,他立刻隨機應變,組織起王權的殘部,迅速進入戰爭狀態。虞允文采取的第一步措施,就是首先把金兵準備用來渡江的小船全部衝沒;第二天,他又用火攻的方法,燒掉金軍三百多條兵船。金軍最可怕的力量是他們的騎兵,最擅長的就是騎馬射箭,水戰當中騎兵根本發揮不了作用。事實也證明,金兵的水軍確實不堪一擊。而虞允文領導殘部獲得了“意外”勝利,改變了宋軍不利的形勢,而且這次意外的勝利,還成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

他和岳飛齊名64歲臨危受命,智退金軍扭轉戰局,卻被朝廷活活氣死

水戰失利,完顏亮只好臨時改變進攻線路,直奔揚州,可是在皂角林(今江蘇江都)這個地方,又被劉錡打敗。隨後,劉錡率宋軍守住鎮江,與金兵形成了隔江對峙的局面。儘管採石磯戰役不過是一次小規模的遭遇戰,對金兵主力並沒有什麼致命的打擊,但是它畢竟扭轉了戰爭形勢,尤其是極大地鼓舞了宋軍的士氣。後來南宋的歷史學家都把這次戰役稱為“偉大的勝利”。宋軍的勝利也激勵了北方的群眾,北方的起義軍和民兵紛紛起來響應宋朝的正規軍,乘勝追擊,連打了好幾個勝仗,收復了不少地方,最後終於齊心協力,一鼓作氣攻進了當時的西京(今河南洛陽)。

而此時金國內訌留守後方的女真貴族首領發動政變,推翻了完顏亮的獨裁統治,擁立他的表兄弟完顏雍為帝,這就是後來的金世宗。消息傳到前線以後,完顏亮失去後援擔心腹背受敵,臨時決定三天之內急攻渡江。只有渡江成功,擊敗宋軍,才有可能穩定軍心。可是江對岸鎮守的人正是劉錡!早在紹興十年的時候,劉錡就曾經率領四萬人,打敗金兀朮的十萬大軍。“在金人那裡是很有威懾力的。傳說完顏亮在舉兵南下之前,曾經列舉南宋的將領,由部下的將領一一出來報名應戰。前面列舉的一些人,都有金軍將領挺身而出,報名應戰,可是一提到“劉錡”這個名字的時候,底下就突然鴉雀無聲了!

他和岳飛齊名64歲臨危受命,智退金軍扭轉戰局,卻被朝廷活活氣死

完顏亮失去後援被逼只能南下,此時劉錡準備備戰迎擊金軍。在撤出揚州之前,命人用石灰將城牆全部刷成白色,上面再寫上六個大字:“完顏亮死於此!”這一招心理戰術非常巧妙。後來當完顏亮決定孤注一擲,冒險渡江的時候,遭到部下兵士反對。此次宋軍主帥正是讓他們聞風喪膽的劉錡,現在更加認為完顏亮大勢已去,哪裡還願意為他賣命?於是這些部將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在一個晚上發動兵變,殺死了完顏亮。然後,他們一邊派人跟南宋朝廷議和,一邊向北撤退。南宋朝廷的一場危機,就這樣化險為夷了。

金軍南侵失敗撤退。這應該是南宋勝利趁機收復中原的最好時機,但是高宗得過且過貪圖安逸不願主動北伐收復國土。因此宋朝失去了北伐收復中原的最好機會。然而這時候朝中主和派日益掌權,立下赫赫戰功的劉錡卻被迫退休。本就年邁的劉錡退休無可厚非但是並非衣錦還鄉,當時劉錡被迫退休後住在都亭驛,然而代表朝廷派來留守官湯思退要在都亭驛迎接金軍議和使者。湯思退覺得劉錡和金軍有衝突不利於談判議和就逼他搬出驛站。當劉錡他來到被搬去的地方是看到垃圾汙穢滿地都沒站腳的地方,劉錡被氣得當場吐血 而死。

他和岳飛齊名64歲臨危受命,智退金軍扭轉戰局,卻被朝廷活活氣死

就這樣曾經威名天下立下赫赫戰功的一代名將就這麼被朝廷給活活氣死,簡直讓人不可思議。難怪有宋朝傳聞說:“就算一個大將軍收復失地立下戰功回國的場面,還沒有一個狀元及第風光!”實在令人心寒!

總有一個人在堅持,總有一件事要完成。以詩為媒,馭歌而行。不喧譁,自有聲。—— 詩音傳媒

歡迎大家評論轉發!有不同見解暢所欲言讓我們互動起來!請關注點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