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又涨啦!这个月开始补发!

广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又涨啦!这个月开始补发!

好消息!

广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又涨啦,

最低标准提至每人每月148元!

广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又涨啦!这个月开始补发!

10月17日,省人社厅透露,从2018年1月1日起,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48元。全省各地从10月起按新标准发放,并补发1—9月份调整提高的差额部分。

据介绍,广东从2013年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实现人群全覆盖,目前,全省参保人数2626万。也是从2013年起,我省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并列入每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重点工作。

经连续六年调整,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今年的148元,共增加93元,增长169.1%;今年调整后,比2017年增加28元,增长23.3%,增加额和增长幅度均为历年最高,将惠及全省约960万60周岁以上城乡老年居民。

线人查阅资料发现,广州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超过全省水平。去年,广州市人社局按照省人社厅关于提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的文件要求,将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从191元/月调整至202元/月

深圳市人社局、深圳市财委近日公布《关于调整完善深圳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等待遇的通知》,从2018年1月1日起,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具有本市户籍不满8周年的,基础养老金由原来的每月240元提高到280元;自其具有本市户籍满8周年的次月起,基础养老金由原来的每月360元提高到420元;参保人缴费15年以上的,参保缴费每增加1年,每月加发3元基础养老金。

广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又涨啦!这个月开始补发!

其实,

除了不断提高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外,

近年来,

从国家到地方,

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

保障民众“老有所养”。

法律保障更健全

“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法规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通过立法从多方面明确了老年人应当享受的权益,其中子女“常回家看看”也被写入法律法规。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后,新增社会服务专章,并强调了精神赡养问题。其中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地方层面也在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供给、子女赡养等问题进行细化。目前,至少有21个省份完成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配套法规修订,8个省份制定了养老服务条例。

例如,《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明确,新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在子女照料护理父母方面,近年来,福建、广西、湖北、海南、黑龙江、重庆、广州、四川、河南等地,以地方立法或行政规章的形式明确了护理假,使得子女“常回家看看”变得不再难。

广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又涨啦!这个月开始补发!

养老床位更充裕

多地引入社会力量运营养老机构

今后养老机构的床位供给是否能满足需求,是很多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关心的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5.5万个。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44.8万张,比2012年增加328.8万张,增长79.04%,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9张。此外,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93.4%的养老院不同形式提供了医疗服务,养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由2015年低于30%提升到了46.4%

《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也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4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

看病就医更方便

异地就医、常见病管理不断优化

在看病就医方面,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管理、异地就医等问题,也在不断优化。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综合干预。到2020年,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至1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病科比例达到3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

广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又涨啦!这个月开始补发!

而近两年,随着家庭医生走进民众生活,老年人也将体验到更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明确,

老年人是现阶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

与此同时,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也在持续推进。来自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达到11915家,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93.0万人次。这意味着,在异地养老的老年人,未来就医也将更加便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