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安倍將於近期訪華,爲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間,你有什麼看法?

陳了P


安倍7年來首度訪華,這是一個大事件,也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安倍這個時候訪華顯然主要是為了改善中日關係。可以說日本現在國內經濟也遭遇了困難,其迫切與中國合作發展經濟。另外日本也遭遇了美國的財富收割,遭遇了特朗普的打壓。特朗普的施壓,也讓日本有了一種危機感,那就是美國是靠不住的,所以日本必須做出更多的選擇。

日本官員此前也在多個場所聲稱,願意與中俄,願意與中俄一起共同抵抗美國的霸權。當然日本到底是不是真心的,這個我們還是要謹慎的樂觀。日本顯然不會放棄日美同盟,起碼短期內不會。美國在日本有駐軍,並且在各個方面都對日本有很強的控制。就算日本想擺脫美國的控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日本選擇這個時機訪華,顯然也是綜合國際環境,綜合中日關係考慮的。在特朗普舉起大棒的時刻,中日合作的時機到了。當然對於日本而言與中國合作是最佳選擇,因為對抗對於日本只有害沒有利。過去那麼多年日本從中國獲取了太多好處,跟隨美國尋求對抗時沒有好結果的。當然我們不能期待過多的。


深度軍備


安倍近三,是日本的老牌政治家,對於中日關係的發展,肯定有自己的盤算。他提出訪華的要求,肯定要考慮中國民眾的情緒。他會在七七事變抗戰紀念日那天訪華,他當然不會。他會在八一五日本投降日訪華,他也不會。他會在九一八事變這天訪華,他更不會。所以他就選擇在十月訪華。當然,根據國際慣例,具體訪華的時間,會有兩國外交部長磋商協定。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幫,中日關係的發展也經歷了曲折的過程,每當中日關係出現好轉的跡象時,美國就會使壞,所以,中日兩國應排除一切干擾,管控熱點,從經濟教育文化等領域發展合作共贏的關係,當然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思潮我們必須提高警惕,居安思危,歷史的教訓決不能忘記。中日兩國的結構性的矛盾,決不是一次兩次的會談就能一勞永逸的解決的。但是我們可以求同存異,使中日兩國關係走向正常發展的軌道。


心有靈犀一點通426


世界人都知道,中國人安排外賓來訪的最佳月份就是北京的金秋十月。它不僅天高氣爽,更氣侯宜人。

本月12號外文部發言人陸康宣佈了重要信息:應中國李克強總理邀請,日本國安倍首相將於本月25~27號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仔細算起來,安倍第一次正式訪華是他20O6年10月5日首任首相12天內對華的閃電訪問,欲改善兩國關係,一般被國際社會稱之為破冰之旅。可惜不到一年他就下臺了。

此次正式訪華,是他首相任內第二次、也是他2O12年再度任職首相七年來的第一次對中國的正式訪問。儘管其間也多次造訪過中國,但那都是參加一些國際會議,與中國領導人戓走廊偶遇或怱怱一唔寒喧幾句而已,稱不上正式訪問。

中日互為以衣帶水的鄰邦,經濟結構互補性強,又同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本應有個良好關係發展前景。但長期執政者的錯誤歷史史觀,使兩國關係受挫,尤其是2O11年又以釣魚島國有化挑起事端,使中日關係跌至冰點。

現在面臨國際新的形勢,單邊、貿易保護、關稅大棒使有著多邊框架體系共識的兩國認為,有必要坐下來談談。

某國的關稅大棒揮向的是全世界,也包括日本自已,日本有理由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應改變策略,應與世界最大市場近在咫尺的中國搞好關係。這或許就是安倍急於訪華的重要動因之一。


晚亭與落霞同暉


安倍訪華是中國不斷髮展壯大的必然結果,強者必然不會缺少追隨者。回過頭來看當年日本突然對釣魚島採取購島行動,這一舉動的背後有著非常深厚的國際背景。

在這一系列行動中,菲律賓在中國南海黃巖島搞事是開端,不過由於中國與菲律賓的實力相差太過懸殊,中國完全掌控了整個事態的發展,對於美國來說只能說是一步臭棋,中國從此開始了在南海島礁的大規模建設。黃巖島事件之後韓國總統李明博登上了與日本有爭議的獨島,這一行動擺明了是有其特殊用意的。

李明博登島之後美國又慫恿日本開啟了國有化釣魚島的進程,中國對此進行了強烈的抗議,並且派出海上巡邏力量第一時間出現到了釣魚島海域,同時公佈了釣魚島海域的領海範圍。還有一件事不得不說,一向對釣魚島看管嚴密的日本,竟然讓香港的保釣人士登上了釣魚島,這是不是有點蹊蹺。

這些舉動最大的動機就是點燃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並且引導這股情緒向中國政府發難,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搞亂中國正常的權力交接進程。這是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最願意看到的事情,只不過中國政府應對得當成功的化解了這一系列危機,並且在這一系列的博弈過程中還取得了以前難以取得的進展。

在這些事件中幾乎都與日本有著緊密的聯繫,日本為了自身的國家利益也甘願與美國共同遏制中國的發展進程,但是事情的發展也並沒有如美日所願。也正因為中國瓦解了他們的圖謀,並且不斷的按著自身的節奏向前快步的發展,這就使得日本不得不重新回到與中國共同發展的道路上來。

從這些事情上就可以充分的感覺到,只有國家不斷給的發展強大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之道,實力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異域邊緣呼籲大家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任何想要打斷中國發展進程的舉動大家都要警惕,這都是遏制中國發展復興的陰謀,記住論發展我們是這顆星球上最棒的。


異域邊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0月12號宣佈,應中國總理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0月25號至27號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此訪也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來的首次正式訪華。

自2012年日本宣佈將釣魚島國有化,引發中日領土糾紛起,兩國關係便陷入低谷。這幾年來,中日之間摩擦不斷,日本甚至還拋出所謂自由與繁榮之弧概念,力推TPP等,力圖打造反華包圍圈,對中國之敵意可見一斑。為什麼到現在,中日關係又出現回暖呢?

其實日本對華態度改變,今年早些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安倍訪華,只是這種變化的一種標誌性體現而已。至於這種回暖之所以會出現,從日本角度來看,主要還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圍繞釣魚島的中日領土爭端,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性平衡。2012年日本打破過去幾十年的默契,強行啟動釣魚島國有化,等於是單方面改變了現狀。而這種做法,自然不可能為中國所接收,所以中國也隨即啟動對釣魚島的巡航,並採用各種方法,強調自身對釣魚島的絕對主權。

傳統默契既然被打破,那雙方就必須要進行新一輪博弈糾紛,通過各種方法迫使對方退讓——至少也要儘可能的在這個問題上佔據更多主動。這種圍繞釣魚島而滋生的動盪和不穩定狀態,自然會傳到到國家層面,引發兩國在政治層面的激烈交鋒。

不過,幾年下來,情況已經有了變化。經過幾年的交鋒,雙方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新格局——雖然圍繞主權的政治聲索方面,雙方依然各執己見;但在實際操作中,基本上已經形成了雙方口頭上各執己見,但實際操作中,中國海警定期巡航,但不直接登島的新格局。

這意味著,中日已經在釣魚島問題上達成了階段性的新平衡,在出現重大外力,或者中日實力對比或國家戰略發生重大改變之前,這個平衡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既然新平衡已經出現,併為雙方事實上所認可。那麼因釣魚島博弈對中日關係的衝擊,至少短期內就已經結束。只要平衡不被打破,這裡就不會再對中日關係構成什麼實質性掣肘。

其次,中日實力對比的變化,也使得日本不得不對中國重新定位。

釣魚島衝突爆發的2012年,美元計價的中國GDP剛剛超越日本。這種超越雖然實屬必然,但真當變為現實時,勢必對日本朝野造成了巨大沖擊。“遏制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日本的迫切心理需求,並能收穫廣泛的支持。這時候日本心急火燎的跟中國開撕,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6年過去,情況又發生了變化。2012年時,中國GDP只是剛剛超越日本,差距還沒拉開;但到了2018年,中國GDP已經是日本的三倍之多(2017年中國GDP13.17萬億美元;日本4.34萬億美元)。

這種變化,使得日本在極力推動反華的同時,也不得不對兩國間懸殊的實力對比,以及越拉越大的未來趨勢予以正視。

以前中日經濟體量差不多,日本在文明發達程度上還遠勝,這種情況下,日本衝到前頭跟中國開幹,多少還有點底氣。現在日本擺明了已跟中國完全不是一個檔次,文明程度方面的差距也在迅速被抹平,這種情況下,繼續充當反華急先鋒,這個風險就很高了。

不管日本對中國崛起有多麼不樂見,但在現實面前,它必須要重新定義與中國相處的方式——而無論從哪方面看,跟已成為巨人的中國繼續針鋒相對,都是不符合日本利益的。所以,儘管日本無法放下對中國的敵意和戒備,也不能完全放棄遏制中國的想法,但適當改善中日關係,至少不要被中國當做刺頭來針對,這個是完全有必要的。

而特朗普上臺後國際經貿關係的變化,也對安倍政府對華政策調整,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日本雖然想全方位遏制中國,但考慮到中國的實力和現實國際態勢,這種遏制,主要還是以柔性的經濟遏制為主。對此,日本前兩年力推TPP,希望通過這種辦法,打造出一個經濟反華聯盟,將中國排斥在全球主流經濟體系之外,讓對全球化高度依賴的中國經濟失去主要市場,自然而然的頹靡掉。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不惜在農產品等領域對美國做出巨大的讓步,目的就是要拉攏美國入夥,讓TPP之於中國經濟的遏制效力發揮到最大。

本來,安倍幾乎就要成功了,奧巴馬執政末期,已經簽字同意加入TPP。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特朗普這個民粹大嘴成了美國總統,然後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把TPP給否了。

這下安倍就懵圈了。雖然在日本的堅持下,美國退出後TPP依然存在。但沒有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加入,光靠日本和一幫上不了檯面的小國,這種TPP根本就不成氣候。

而且,特朗普還不止是廢掉TPP這麼簡單。此君以民粹上臺,宣揚美國優先,大搞貿易保護,對全球化持排斥態度。一時間,繁榮了幾十年的全球化頓有退燒之勢。

這對日本來說是很要命的。眾所周知,日本是貿易立國,本土市場狹小,國家經濟高度依賴於海外市場。如果全球化真被特朗普整廢掉,甚至僅僅是美國這個全球最大單一市場關上大門,對日本經濟的打擊都是致命的。

所以,日本堅決反對貿易保護,反對逆全球化。但日本本身實力有限不說,主權被美國高度鉗制,尤其是安倍政府一直致力於推動日本國家正常化,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的就是得美國首肯。這種情況下,日本很難直接對美國硬氣。

不能直接跟美國正面開槓,但又無法接受貿易保護,這種情況下,中國就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日本可以合作的夥伴。

雖然中日在經貿方面也問題多多,甚至日本還巴不得全世界孤立中國,但在自身經貿利益也受到特朗普嚴重衝擊的情況下,與中國適當合作,在經貿問題上抵制特朗普的孤立主義行徑,這對日本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當然,特朗普政府也不是真的反對全球化。他只是不滿意的當下的這種全球化秩序和格局而已。特朗普所謂的貿易保護,反全球化只是幌子,其根本目的除了討好選民外,其實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重新定義全球化遊戲規則,讓它變得對美國更有利而已。

只不過,特朗普的新版全球化,同樣是日本很難接受的。所謂特版全球化,就是要全球大抽血,各國都必須持續不斷將大量利益給美國。

當然,如果特朗普版全球化成功,那在遏制中國方面的效力並不遜於TPP——這符合日本的利益。只是特朗普的條件太過苛刻,按這套玩法,日本根本承受不起,到時候就算能把中國玩趴下,日本自己的血也差不多流乾了。

日本畢竟不是加拿大、墨西哥,這兩個北美國家的經濟主要還是依賴美國市場。所以他們就算向特朗普屈服,導致自己跟中國的貿易關係受影響,但損失還不太大——至少自己能勉強承受。

但日本不同,它是東亞國家,中國在過去十幾年中都是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國。如果中日貿易因此大幅滑坡,對日本的衝擊是十分巨大的。

這和TPP是不一樣的。畢竟TPP規則下,美國對協議國有一定程度的讓利,所以就算中日貿易因此受影響,日本還可以從美國市場得到一些回報。但特朗普這玩法簡直是隻吞不吐,不僅沒什麼讓利,對日本的扒皮程度比TPP還要狠的多。日本用這套玩法去遏制中國,等於是在中美兩頭同時受損。其結果,就算中國最後會被特朗普玩死,但這個過程中,日本的血也流的差不多了,最後光便宜了美國一家。

這種結果當然不是安倍想要的。安倍是想玩死中國,但絕對不想日本跟著陪葬。這種情況下,安倍就有必要改變策略,改善對華關係,重推中國合作。

改善對華關係,直接效果,是抵制特朗普的貿易保護和扒皮抽血——如果特朗普真的一意孤行,日本又無法接受,那至少通過對華合作,更深入的進入中國市場,可以部分抵消特朗普打擊日本所造成的損失。

而從另一方面,這種中日合作,也可以增加安倍與特朗普討價還價的籌碼。畢竟不到萬不得已,日本也是不想跟美國對著幹的。安倍所求,只不過是美國不要把日本帶入這種兩面吃癟的困境當中罷了。鑑於日本的經濟體量,如果它不配合美國,甚至挾華自重,那確實會對特朗普的遏華政策構成較大負面影響。鑑於打擊中國在美國全球經貿戰爭中的核心位置,日本的這種“反抗”,很有可能讓特朗普投鼠忌器,進而為了維護遏制中國這個核心利益,而對日本一定程度上豁免。

最後,從時機上看,現在也是改善對華關係的一個時間窗口。現在中美貿易戰熱火朝天,特朗普全球威逼利誘,試圖以自己的遊戲規則,拉起圍剿中國的經貿聯盟。這種情況下,日本這個全球第三經濟大國如果立場鬆動,對中國來說是十分有利的。為了爭取日本——至少不讓它輕易向美國屈服,中國會向安倍開出比較高的價碼——這是在單純中日博弈條件下,安倍不可能得到的。

既能對沖美國威脅,又能對特朗普形成倒逼,還可以從中國手上拿到更多好處。這種大環境下,安倍訪華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當然,安倍這麼做,也不是沒有風險。畢竟遏制中國也是日本外交的重要戰略訴求。如果自己的立場鬆動甚至左右逢源,導致特朗普圍堵中國的戰略失敗,或者無法達到滿意效果,那對日本來說,也未必符合其之願景。

不過,從安倍的角度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日本是想圍堵中國,但在圍堵的方式上,日本想要的是TPP,而不是特朗普這種只吞不吐的扒皮玩法。所以日本只要能得到特朗普豁免就行了。接下來特朗普愛咋玩咋玩,他玩贏了,日本跟著沾光;他玩輸了,那也沒事,反正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決心一時半會兒是不可能改變的,所以到時候肯定還有別的玩法出來——而這個玩法肯定就是TPP,到時候日本再加入就成。

這就是安倍的如意算盤。美中貿易糾紛的愈演愈烈,使得日本出現了全新的戰略騰挪空間,使得安倍得以憑藉自身重量級棋子的戰略地位,利用兩個巨人之間矛盾,為日本爭取更多的利益和轉圜。而安倍訪華,就是在這種大的戰略背景下實現的。


雲石君


大概想在這邊沾點便宜。

這個和外貿有關。不要以為就中國對美國順差比較大,日本也一樣,但是日本比中國要嚴重一些。


嚴重在那呢?中國對美出口,大部分是美國人不做的,比如說衣服,鞋子,櫃子,聖誕樹之類的,這些東西中國不做,美國人也不會做,因為美國人工太貴了,他無非去轉移到什麼越南,印度之類的。

所以這有一個問題,即便是由於關稅,中國順差下來(截止到目前還創了新高,諷刺),美國對外逆差會下降麼?不會,因為美國可能對越南,對印度的逆差又會上升了。

這些東西是必需品,美國人要買的,美國人工太貴又沒法造。


日本對美出口的大類,就是汽車。

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美國幾個大汽車商差點掛了,要不是美國政府出手相救,我們今天就看不到福特了。

美國汽車業的不景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日本豐田,本田,韓國起亞的競爭,日本對美出口的60%以上就是和汽車相關的產品。

所以特朗普不需要大幅度針對日本,只需要針對日本的汽車業,日本就夠嗆。


俗話說得好,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加拿大,墨西哥,那基本上是美國後院,美國說一不二的,最近的那個北美自貿區協定重修,墨西哥吃了大虧,日本看在眼裡。

前段時間,特朗普又嚷嚷著說要韓國給美國軍演付錢,還有薩德的費用也要韓國人出,並且沒有經過美國人允許的情況下,韓國不得和朝鮮單獨協定。

這就坑了,韓國一直老老實實的聽美國使喚,結果什麼費用都要韓國攤。


日本是個島國,本身沒什麼資源,所以日本是一定要貿易的,把寶全部壓在美國身上,實在風險太大,保不準一個貿易制裁下來,日本就要吐口血,而且美國人當年又不是沒幹過。

這幾年日本有些企業其實盈利不錯,比如說發那科,發那科是造機器人的,這幾年日本企業有所謂的“中國特需”,外加上這幾年中國到美國旅遊,讓日本人賺了不少錢,這單日本是清楚的。


和中國交往,能賺錢。

安倍已經連任好幾屆了,目測這可能是最後一屆了,也不太恐懼被美國控制的所謂的“東京地檢署”又給他抖出什麼漏子。

而且和中國談判,還能對特朗普反向制約,一旦美國真的搞出什麼不利於日本的條約,也會再三尋思。


現在幾個國家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心思。


李建秋的世界


日本發生了許多事故的原因,美國特朗普是靠不住了,所以安倍晉三,就搖著尾巴來中國仿談,想中國和作,在其中或取經濟的利用,因現在日本的經濟不是很好,因颱風暴雨,給日本帶來傷害經濟不好,美國特朗普是掐著日本的脖子日子不好過,日本鬼子試著向中國討好,千萬不要相信日本鬼子的話,日本鬼子笑裡藏刀,把日本鬼子餵飽了,它會又倒向美國。這裡我的發表。


時間似流水平平淡淡便是福


安倍即將訪華

繼中國總理李克強今年5月訪日之後,乘著10月《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生效40週年的東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0月25日至27日訪華。這一“終於確定”的行程,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今天(12日)宣佈的。

日本首相上一次正式訪華,還是在7年前;轉過年後,野田佳彥就在撂下釣魚島“國有化”殘局後下臺了。而這一次,安倍晉三是在高票連任黨首、穩定執政預期之後來訪,意義明顯不同。

用外交部發言人陸慷的話說,中方希望安倍首相此訪,“推動中日關係在重回正軌基礎上取得新的發展”。

從陸慷的介紹中可知,這次安倍來訪期間,首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官民論壇將舉行。中方“希望雙方發揮互補優勢,拓展在貿易投資、財政金融、創新和高技術等領域合作”,“歡迎日本企業加大對華投資”。

不僅如此,中聯部部長宋濤10月10日在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會議上還表示,中日友好是正確的戰略和方向,必須攜手應對地區和世界的課題。次日,安倍晉三在東京會見了宋濤,表示希望中日“在所有領域推進具體合作”。

不誇張地說,若干年後當中日學者在撰寫21世紀上半葉的兩國關係時,安倍政權時期肯定是十分重要的一章。而近期全球貿易風雨裡的中日“相向而行”,承載著為兩國關係“下一個40年”定調的期待,堪稱走在歷史關口的“重要時刻”。

安倍訪華是中日 “相向而行”的結果,但訪問日期也傳遞出某種政治信息。安倍今年5月9日在接待訪日的李克強總理時說:“從競爭到協調,日中關係今天進入了協調時代。”安倍有沒有當年中國領導人的誠意,目前還很難說。但不可否認的是,中日關係的確站在了應該思考如何開啟下一個40年的歷史關口。


時局之變

日本如何抉擇,安倍是個絕佳而且不可越過的考察對象。由於即將成為二戰後執政時期最長的日本首相,安倍的政策選擇,無疑會影響甚至塑造日本未來的對華外交。

2006年首度出任首相的安倍,把中國作為首次外訪的對象國,以期改善小泉純一郎時期惡化的中日關係。那一年,中國的GDP是日本的62%。而安倍再度出任首相後的2013年,日本的GDP是中國的52%。那一年,中國的軍費是日本的2.2倍,而2006年日本的軍費是中國的1.1倍。國家實力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逆轉,在國際關係史上並不多見。

正如日本學者鈴木章悟所說,中國從“崛起中國家”到“已崛起國家”地位的轉型,遠遠快於日本的預期。安倍再次出任首相後,把華盛頓作為首訪之地。那次訪問期間,他誓言在日中領土爭議問題上絕不退讓,聲稱日本絕不做二流國家。當時安倍在對華外交上,已經帶有幾分焦慮。

最近幾年東北亞局勢的變化,更加凸顯了安倍的焦慮。因為這些變化暴露出日本在戰略安全上的脆弱性。以鈴木章悟的分析,日本在東北亞面臨著戰略孤立,“日本與俄羅斯、韓國的關係,因領土爭議、歷史問題,以及在具體戰略目標上的分歧而複雜化”。也就是說,日本與這兩個國家在短期內根本性改善關係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朝核問題部分或徹底解決,必將導向朝韓和解;如果朝核問題引發軍事衝突,日本有被捲入的危險。無論出現哪種可能性,日本都沒有多大的施加影響、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的空間。

鈴木章悟認為,日本地緣政治環境的這些定性特徵,加上中美正在經歷的相對實力縮小的結構性變化,並不令人意外地強化了日本的地緣政治脆弱感。在這樣的背景下,日美同盟是否可靠,對日本來說尤為重要。但在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教授中山俊宏看來,特朗普當選重燃了日本多年來追求“獨立防務”的爭論。“特朗普競選期間對日本的妖魔化,以及他的‘美國優先’視角,已經迫使很多日本人開始想象一個安全上不再依賴日美同盟的未來。”

這樣的觀點在日本政治精英中並不少見。在9月20日的自民黨總裁競選中敗給安倍的石破茂,長期以來堅持“日美同盟並非堅如磐石”的立場,主張日本應該管理好華盛頓拋棄盟友的風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日本安全問題專家理查德·薩繆爾,在今年初的一篇文章中寫道,過去十年來,日本的戰略思想家一直在探討美國拋棄盟友所造成的影響,特朗普的當選看起來增加了日本對沖被美國拋棄的風險的緊迫感。

“被拋棄”不會瞬間發生,而且看似還有點抽象。但對於日本來說,這種“被拋棄”已經出現漸進而且具體的案例。今年4月訪問華盛頓時,安倍力勸特朗普不僅要敦促朝鮮拆除核武器和洲際彈道導彈,還要放棄能打擊日本的中短程導彈。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特朗普優先考慮的是解除朝鮮對美國本土的威脅,這是他尤為關注朝鮮遠程導彈的重要原因。對日本而言,這意味著依靠日美同盟來化解“朝鮮威脅”正在變得不現實。

今年1月的國會講話中,安倍在談到朝核威脅時說:“毫不誇張地說,日本面臨的安全環境是二戰以來歷史上最為嚴峻的。”至少從日本的角度看,這並非危言聳聽。這背後隱藏的邏輯是美國“同盟政治”的變化。除了朝核問題,特朗普不因盟友關係而在經濟逐利上妥協,是另一例證。“同盟政治”的變化,源於美國國內政治的變化。中山俊宏認為,即使“特朗普主義”最後失敗,但美國政治已經發生變化,這“可能削弱美國軍方對盟友、地區安全和自由國際秩序的政治支持”。

時局之變讓日本焦慮,幾乎與此同時,中國的戰略環境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變化。2010年,偶發性的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導致兩國關係急轉直下。這一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偶然性似乎也暗合了某種必然性。也是從那時起,日本對華態度開始出現某種“質變”,把中國視為長遠戰略威脅的趨勢日趨明顯。如果中日關係徹底滑向安全困境,必將惡化中國的周邊戰略環境。

美歐對華政策的調整,幾乎與中日關係的變化同時發生。大致在2010年前後,歐盟醞釀新的對華戰略,其突出特點是在視中國為戰略伙伴的同時,更加凸顯與中國在經貿、科技等領域競爭性的一面。奧巴馬政府推行“亞太再平衡”,事實上開始了與中國的戰略競爭。特朗普入主白宮後,這種戰略競爭更加咄咄逼人。中美戰略競爭的加劇,很可能壓縮歐洲、日本在對華外交上的彈性空間。

調整路徑

中日所面臨的外部戰略環境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兩國關係的走向必須放在這個大背景下考察。

在某些學者看來,日本以日美同盟為基石的外交,已經在發生變化。澳大利亞學術刊物《東亞論壇》2017年4月的一篇社論稱,隨著特朗普在美國的亞太外交中揮舞“破壞球”,美國的盟友都在默默思考如何應對新的現實,其中日本的痛感尤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日本問題專家讓·皮埃爾·萊曼,在2014年一篇文章中寫道,日本在歷史上證明了其管理和建立與西方國家間同盟的外交技巧,但它在亞洲從來沒有一個盟友。

“轉身亞洲”,正在成為日本的選擇。理查德·薩繆爾在題為《日本“轉身亞洲”》的文章中分析稱,雖然日本還沒有尋求放棄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以及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但它明顯也在打造新的安全關係和經濟聯繫,同時建立國內安全機制,提升自身的軍事實力。他把日本的這個戰略稱為“亞洲內部轉身”,是為未來可能的更大程度的戰略獨立“預付定金”。戰略獨立或許還很遙遠,但至少目前日本不再一味地“緊盯”美國。

理查德·薩繆爾的分析並非預測,而是對安倍外交行為的總結和提煉。安倍在剛剛就任首相的2013年就遍訪東盟十國,這樣高頻度的東南亞外交,二戰以後歷任日本首相都未開展過。特朗普退出“跨太平夥伴關係協定”(TPP)後,安倍沒有棄之不顧而是扛起大旗,促成了“全面且進步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此外,安倍還鞏固、深化了與某些東盟國家、澳大利亞以及印度的安全合作。

“轉身亞洲”不可能“無視”中國。近年來,安倍的對華外交,劃出了一條由強硬到柔性的弧線。在打破中日關係僵局、實現首腦互訪上,安倍政府一直在持續地投入外交資源。正是安倍派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出席2017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並主動表現出參與合作的意願後,中日關係轉暖才進入加速通道。而且,中日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第三方合作,也是由安倍向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提出的。

在美國國際事務分析師威廉·佩塞克看來,忽視對華關係會讓日本付出經濟代價,“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限制了在西方世界的機會,日本‘轉身亞洲’尤其是‘面向’中國,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他認為,雖然中國在重塑亞洲,但日本能從內部施加足夠的影響力,同時也獲得更多的經濟紅利。“對於這兩個亞洲最大經濟體來說,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是它們協作、向前看的絕佳機會。”

特朗普因素是促使中日接近的外部動力。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吉爾伯特·羅茲曼認為,特朗普通過出口管制遏制中國的高科技雄心,增加了中國與日本合作以期突破瓶頸的可能性。“如果中國經濟向需要更多高科技的新階段轉型,那麼與日本的合作將呈現出新的緊迫感。”在他看來,特朗普在貿易上的零和思維,以及壓迫日本去談判有損其經濟利益的雙邊自貿協定,正好發生在經濟互補性對中日都有吸引力的時期。

不過,不論是“轉身亞洲”還是“面向中國”,都不意味著日本會與美國“脫鉤”。

如果說在經貿上日本還有選擇,那麼在安保上日美同盟仍無可替代。根據日本防衛大學測算,如果日本要實現最基本的自主防衛,在軍事基地和硬件裝備等方面的投入至少需要2020億美元。如果這些增加的費用分攤到10年期,約相當於日本軍費在現有基礎上年均增加30%。即便不考慮目前日本財政赤字增加以及人口老齡化持續的情況,這樣的增幅也不具有現實可行性。

在可預見的未來,日本會繼續拉住美國,同時逐步強化自身的防衛實力,為實現戰略自主爭取時間。有日本戰略學者提出建議,如果特朗普政府要求日本提高軍費,日本應把更多的資金用來提升自我防衛能力,而不是向駐日美軍提供更多經費。安倍將如何抉擇不得而知,但提升自衛隊實力在日本政治精英中已是共識。安倍政府組建國家安保局、部分解禁集體自衛權、解禁武器出口等新政策,都是在民主黨執政時期提出並開始醞釀的。

儘管如此,日本強化自衛隊功能、突破專屬防衛,還面臨著強大的國內製約。雖然安倍政府通過釋憲,部分解禁了集體自衛權,但自衛隊動用武力的前提,必須是日本面臨對其生存的威脅。2017年的防衛白皮書規定,行使集體自衛權不能轉變為對他國的攻擊。由於政府內部討論時分歧嚴重,安倍放棄了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允許自衛隊使用武力的建議。日本政府2016年所做的民調顯示,雖然有90%的受訪者對自衛隊持正面看法,但贊成增加自衛隊實力的還不到30%。

當地時間2018年6月21日,日本東京,日本自衛隊儀仗隊準備迎接新任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太地區的司令官。

前景與變數

東京大學學者三浦瑠麗在今年9月的文章中,描述了這樣一幅東北亞未來前景:朝鮮可能通過逐步減少(但可能不會放棄)核能力而回到國際社會;在朝鮮的核武庫降到美國可容忍的水平時,東北亞有可能出現中國發揮主導作用的新秩序;韓國轉向與朝鮮的和解;日韓雖然對中國的看法有差異,但兩國的進步政治勢力對美國的態度卻有一個共識:“別拉我們與中國對抗。”

時光倒退到2017年之前,三浦瑠麗這個預測或許會被視為無稽之談。在吉爾伯特·羅茲曼看來,2018年可能是東北亞地緣政治發生根本性轉型的時刻,出現了三股力量合流——中國崛起、特朗普衝擊和圍繞朝鮮的外交。“在這個背景下,日本人正在討論外交多元化,向北京打開大門以塑造多元化路徑。”他認為,美國對華政策已趨強硬,與此同時安倍卻在持續尋求改善對華關係,這自然會促使中國領導人更加嚴肅地考慮密切中日關係。

2018年會否成為轉折之年,安倍年內的中國之行會是一個重要看點。如果中日兩國能達成實質性提升合作水平的協議,那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日本前外交官、京都產業大學教授東鄉和彥,在今年5月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如果中國繼續向日本全面施壓,日本將被迫強化日美同盟。如果中國著眼長遠,在與日本的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利益上尋找某種平衡點,日本可能會做出有悖於美國立場的選擇,比如加入亞投行。”

“全面施壓”已不存在,中國近年來一直在持續釋放改善對日關係的意願。中國的長遠戰略中,不可能沒有塑造新型中日關係這一環。如何開啟中日關係的下一個40年,真正需要做出戰略抉擇的是日本。不過,安倍執政以來的外交,本質上屬於基於戰略不確定性而做出的被動反應,主動塑造的痕跡並不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說,安倍改善對華關係的動機,是權宜之計還是長遠考慮,目前還不得而知。安倍的舉棋不定,就是未來中日關係的變數。


南風窗NFC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安倍得自認倒黴,他遇上了比三十年前里根還強硬的特朗普。但他應該慶幸的是,三十年前的國際環境,和三十年後的今天,絕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修改和平憲法。不用70%以上的日本民眾反對他,就是他的自民黨支持者也有近70 %持有不同的聲音。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就曾公開批評他,“做不到的事他要做,能做到的事卻不做”。“做不到的事”,就是指安倍一直希望的“憲法修改案”。小泉說,“修改憲法,只靠自民黨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與在野黨合作。”不用說,這個目標安倍也無法完成。


那麼,就剩下他運用的比較得心應手的“安倍經濟學”了。自2012年他二進宮後實施的一系列的刺激經濟政策,最搶眼的就是寬鬆貨幣、日元匯率貶值等。但遺憾的是,溫和的奧巴馬之後,美國換上來一個比三十年前里根還強硬的商人特朗普當總統,什麼都以“美國優先”。上任一年多來,貿易戰愈演愈烈,日本當然也是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一個重點對象。

有消息顯示,最近幾輪美日貿易談判,美國態度強硬,要求籤訂雙邊貿易協定,制定單獨的關稅標準和貨物進口範圍;希望以此撬開日本市場,削減貿易逆差;要求日本擴大汽車進口,和開放牛肉市場,並以將提高汽車關稅來做要挾。最近美國財長又表示,特朗普政府擬將匯率條款納入美日貿易談判。這下正中“安倍經濟學”。



而擴大汽車進口和開放農牧業市場,無疑會衝擊日本國內的相應產業,會給日本賴以出口型經濟以重擊。但美國屢屢祭出“301條款”(《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即美國貿易法中有關對外國立法,或行政上違反協定、損害美國利益的行為採取單邊行動的立法授權條款。)在新的貿易談判中達成的協議,“貨物貿易協定”(TAG),被日媒都稱為,日本已舉白旗。


在這個背景下,安倍訪華或是他新任期的唯一亮點,雙方都希望能有所收穫。中日合作符合我國合作共贏的發展方略……

安倍訪華值得期待!


燕北林叢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一次,中國和日本要給美國唱個雙雄會!實在是高明!


中日邦交40年,彰顯外交家大智慧

根據消息可知,安倍晉三近期受邀訪華是中日關係改善的一個信號。毫無疑問,隨著2011年中日關係緊張之後,雙方曾經建立的國家級領導人對話機制便關上了大門,外交關係更是一度陷入冷漠狀態。那麼安倍晉三為何要於近期訪華呢?

其實這是中國和日本給美國下的一盤好棋!隨著美國與中國之間貿易保護壁壘戰不斷升級,中國和美國都在積極的尋求破局。雖然美國無理取鬧在先,但中國發揮了大公無私的精神,考慮到全球經濟的狀況,而主動地對美國訪問想要通過外交解決貿易保護問題,而中國一系列友好而誠懇的態度卻沒有得到美國的回應,既然美國敬酒不吃,要吃罰酒,

本著先禮後兵的中國哲學思想。這一次中國要團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共同來抵抗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1978年8月22日,中日雙方關係正式開始正常化,雙方建立了大使級的國際關係,而今年正好是中日關係恢復邦交40週年,在這個時候中國領導人主動邀請日本領導人訪華是有利於雙方關係進一步改善和提升的。

我們知道,日本在近代史上給中國和中國百姓曾經造成了無法原諒的創傷,犯下了無法彌補的歷史罪行。然而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中國便主動的取消了日本該給中國的賠款,可見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和中國的百姓並不只會記住歷史的仇恨,而會以大公無私的精神去原諒一個犯錯的鄰邦。前提是這個犯過錯誤的國家要主動的承擔自己曾經犯下的罪行,並且認真反思自己的侵略行為。方能獲得中國百姓的原諒和包容。



挑戰與機會並存,中日聯手方可抗美

言歸正傳,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作為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在這裡歐盟暫時不作為一個經濟體考慮),在面對美國無理取鬧的貿易保護主義時,自然應該團結一致,共同對抗霸權主義給世界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並且通過雙方的努力打壓霸權主義,中國也可以藉此機會拓展國際市場,尤其是發達國家及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市場。



這次貿易保護戰,即是中美之間的一次經濟較量,對於全球經濟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經濟力量和國際關係,日本可以站在美國那邊,自然也可以為我所用,而且亞洲必須要在這個時候團結一致,對抗霸權主義,今年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東亞的國際關係欣欣向榮,中日韓朝有望實現兩兩雙邊對話。這是多麼難得一次機遇。

隨著美國與全球多個國家開展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正好可以藉此機會樹立中國經濟和中國民族品牌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可以說這是中國經濟難得遇到的一次絕佳機遇。而我們的領導人正在把握這次機會借勢上位。這就是一個外交家的眼光和遠見。化敵為友,考驗的是高超的外交家功夫。

日本先鋒,歐盟東盟勢必隨行

安倍晉三訪華之後,雙方一定會就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式作出廣泛的交流和交換看法,並且就如何應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而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安倍更是想要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亞洲開發銀行、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經濟合作組織。



倘若真的能夠實現這些目的,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經濟合作關係勢必會再次昇華,而且會得到更多國家的關注和主動申請加入。可以預料的是,當日本訪華取得卓有成效的外交成果之後,歐盟以及東盟還有其它各國勢必也會主動向中國靠攏,共同對抗貿易保護主義,進而可以確定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以及國際貿易和國際關係中的話語權。

這一次,請大家歡迎安倍訪華!歷史的傷痛不會忘卻,但我們依舊要向前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