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篇:歷數岳飛輝煌戰功(一)

建炎四年(1130年)六月,岳飛率軍收復建康(今南京)後,在《題宜興張大年家廳事屏記》中寫道:“餘發憤河朔,起自相臺(即相州),總髮從軍(古人15~18歲為總髮或束髮),小大曆二百餘戰,雖未及遠涉夷荒,討蕩巢穴,亦且快國仇之萬一。”岳飛少年從軍,到他39歲冤死,征戰二十餘年,經歷大小戰鬥無數,其中由他指揮的戰鬥有120多場,幾乎未嘗敗績,是中國歷史上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小編對《宋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鄂國金佗粹編》等相關記載進行整理,列出岳飛主要戰功如下(為方便大家閱讀,我翻譯成白話文,儘量不引用古文):

終結篇:歷數岳飛輝煌戰功(一)

(1)廣德六戰,宜興立足

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岳飛以一名偏將身份,隨主帥杜充退守建康,十月杜充率全軍3萬多人投降金兀朮,岳飛不願降金,率本部2千人脫離杜充迴歸南宋,名義上歸張俊管轄,實際卻是孤軍獨立作戰。因為一無糧草二無軍餉,岳飛戰法只能是游擊戰、運動戰,他只能通過搶金人糧食、打土豪籌餉的方式來保證作戰需要,卻被南宋國史和現代嶽黑誣衊為“縱兵劫掠、盜賊所為”

岳飛從江蘇茅山轉戰到安徽廣德,六戰六捷,收復溧陽,並找到了戰亂中失散的家人,但岳雲、嶽雷的生母劉氏已改嫁。建炎四年(1130年)春,岳飛移師魚米之鄉宜興,總算是解決了部隊的糧餉問題。岳飛立足宜興,在鎮江東、清水亭、牛頭山、龍灣等地截擊金軍,又四戰四勝,既保衛了根據地宜興,又增援了常州。為照顧全家老小他續妻李娃,年僅十二歲的岳雲也隨父從軍。

終結篇:歷數岳飛輝煌戰功(一)

南京有“天下第一江山”美名

(2)靜安告捷,收復建康

建炎四年(1130)五月,金兀朮縱兵在建康實行了3天的殺光、奸光、搶光、燒光的“四光政策”,準備從靜安渡江北撤。此時南宋已調集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三路大軍兵臨建康,但他們都是你看我、我看你,互相觀望,無人主動出擊。只有岳飛率本部幾千人,在前任建康通判錢需的民兵配合下,直驅靜安攔擊金軍,殺敵3千多人,收復了千年古都、江南第一重鎮建康,岳飛因功被提拔為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成為一名擁有指揮權的中級將官。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很流行的悖論,很多人從現代中國的視角來審視歷史,說金人是本國少數民族,宋金戰爭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內戰,因此岳飛不是民族英雄,而是屠殺少數民族的劊子手,如果岳飛是民族英雄,那麼金兀朮也是女真族的民族英雄。這種謬論不值得一駁,因為他們對歷史的認知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歷史人物應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評判,這才是正確的歷史觀。現代中國版圖遠大於南宋,站在現代中國版圖上,我們可以說漢族和少數民族是兄弟鬩牆的內戰,但在南宋時期呢?南宋時期宋金是敵國,是中國與外國的矛盾,而不是什麼兄弟鬩牆、更不是內戰,怎麼能用現代中國版圖去套南宋版圖呢?在此,我想問問易中天、閻崇年、溫立三、餘桂元、梁宏達、石國鵬等“專家”和“公知”,兀朮縱兵在建康犯下反人類罪行,天底下有實行殺光、奸光、搶光、燒光“四光政策”的民族英雄嗎?

終結篇:歷數岳飛輝煌戰功(一)

(3)江淮平亂,威震華東

金軍北撤後不久,又猛攻楚州,宋高宗命令張俊率軍抵抗,張俊推辭,只派岳飛去救,朝廷派劉光世增援岳飛。岳飛三戰三捷,但劉光世畏敵怯戰,既不援一兵一卒又不給糧食,陷岳飛於孤軍作戰之中,岳飛軍只能以金軍死屍為食。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他率軍保護數十萬百姓南撤,楚州失守,岳飛因此獲罪。

紹興元年(1131年),張俊讓岳飛和他一起討伐李成,岳飛殺降李成部將馬進8萬人馬,在樓子莊大破李成十多萬人,李成逃往偽齊,隨後岳飛一紙書信又招降了張用,江淮亂軍均被岳飛討平,功列第一。紹興二年(1132年),宋高宗命令岳飛率軍討平曹成、彭友等十多支亂軍,亂軍一看岳飛旗號,就喊“岳家軍來了!”,四散潰逃,整個華東直到嶺南一鼓平定。因戰功卓著,高宗升岳飛為神武后軍都統制,並手書“精忠岳飛”大字,繡在軍旗上賜給岳飛,岳家軍從此成型,手下有張憲、岳雲、王貴、牛皋、徐慶等猛將,成為宋軍五大主力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