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外放任職含淚告誡張湯狡詐,張湯因何事而死還牽連甚廣


汲黯外放任職含淚告誡張湯狡詐,張湯因何事而死還牽連甚廣


漢武帝調汲黯任淮陽太守,實際是將他外放了,汲黯當時已經年邁,他含淚對漢武帝說:“臣自以為填溝壑,不復見陛下,不意陛下復收用之。臣常有狗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願為中郎,出入禁闥,補過拾遺,臣之願也。”汲黯說我以為我老死無用再也見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還會用我。我時常患病,不能勝任一郡的繁重事務,願任中郎,出入宮廷,為陛下彌補過失和提醒。漢武帝說,你看不起淮陽嗎?我很快就會召你回來的,考慮官民不和,我只想借你的威望,你只需要躺在床上就行。


汲黯外放任職含淚告誡張湯狡詐,張湯因何事而死還牽連甚廣


汲黯無奈,臨行時拜訪李息:“黯棄逐居郡,不得與朝廷議矣。御史大夫湯,智足以拒諫,詐足以飾非,務巧佞之語,辯數之辭,非肯正為天下言,專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毀之;主意所欲,因而譽之。好興事,舞文法,內懷詐以御主心,外挾賊吏以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與之俱受其戮矣。”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張湯,他說張湯狡詐,言辭乖巧奸佞詭辯,不肯為天下正事表態,一心迎合主上的意思,凡是主上不喜歡的,他就乘機詆譭;凡是主上喜歡的,他就大加讚揚。他還喜歡製造事端,玩弄法律條文,靠不法官吏來建立自己的威望。告誡李息一定要早加揭露,否則將與張湯一同受到懲處。

可這個李息終究是怕事之徒,後來張湯倒臺時,漢武帝將李息一同治罪。而漢武帝口口聲聲說的很快就召你回來實際是一句空頭支票,汲黯在淮陽一呆就是十年,在睢陽去世。

那麼到底誰能治得了張湯呢?我們且來看張湯辦的幾樁案子。

早些時候,有位大臣顏異因為廉潔正直逐步升到九卿高位,漢武帝改革幣制時詢問顏異的意見,顏異認為不妥,這讓漢武帝不高興。因為一件小事,漢武帝命張湯給顏異定罪。顏異的門客討論詔令有不恰當之處,張湯沒有應聲,只是微微撇了下嘴唇,結果張湯就抓住這個細節:“異九卿,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論死。”說顏異見詔令有不當之處,不提醒皇上,卻在心裡加以誹謗,應處死。從此以後,出來個新詞“腹誹”,真是日了狗了。


汲黯外放任職含淚告誡張湯狡詐,張湯因何事而死還牽連甚廣


御史中丞李文與張湯不和,張湯重用的官吏魯謁居暗中揭發李文,漢武帝交張湯處理,張湯毫無懸念叛李文死罪,漢武帝就問張湯,告發的事是從哪裡引起的,張湯假裝吃驚:“此殆文故人怨之。”說大概是李文的仇人不滿而告發。後來魯謁居生病,張湯親自給他按腳,張湯的仇人趙王劉彭祖就跟漢武帝說,堂堂大臣給小官按腳,此事定有蹊蹺,我懷疑他倆有大陰謀。漢武帝交廷尉查辦,魯謁居病死,牽連到魯謁居的弟弟,張湯呢,準備暗中救他,但是表面裝作不理會。魯弟不知張湯的心意,又不理會,於是揭發張湯與魯謁居同謀告發李文一事,漢武帝又交給減宣查辦,減宣也與張湯有仇。

就在此時,漢武帝陵園被盜,丞相莊青翟與張湯相約向漢武帝請罪,然而,張湯這個奸詐小人,到了漢武帝面前卻不謝罪。奇怪的是,漢武帝任命張湯查查已經請罪的莊青翟,莊青翟害怕啊,三位丞相長史也曾受張湯故意欺凌,想置張湯於死地,就跟莊青翟商議,從另一個案件入手,說張湯每次向皇上所奏之事,有個叫田信的商人都事先知道,囤積居奇賺得盆滿缽滿。漢武帝責問張湯,張湯又假裝驚訝的說,很可能有這回事。

一個減宣,一個莊青翟,兩個案件加一起,漢武帝終於覺得張湯心懷奸詐,欺君罔上,張湯只能請罪,然後自殺而死。

張湯死後,家產不過五百金,家裡想厚葬,但是張湯的老媽說,他身為天子重臣,竟被汙言穢語中傷而死,何必厚葬。漢武帝聽說後,竟將三位長史全部處死,而丞相莊青翟則被逮捕自殺。


汲黯外放任職含淚告誡張湯狡詐,張湯因何事而死還牽連甚廣


實際,漢武帝晚年乾的很多蠢事,此時已經有點兒老年痴呆的跡象了,多少朝廷大臣因為漢武帝年老昏聵而葬送了寶貴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