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暴利和高薪 限价房就得变“垃圾房”?!

当初买房时有多费心,如今收房时就有多伤心!这是近日许多华润昆仑域准业主们的心声。


为了暴利和高薪 限价房就得变“垃圾房”?!


争取购买昆仑域的机会有多难?50万的好处费、20万的茶水费、托政府工作的熟人请吃饭……

面对西二环9.5万/平米的价格,不管有多么艰难,购房人们都“拿出吃奶的本事”买下了昆仑域。却在项目即将交房之际发现宣传“高大上豪宅”变成了“减配版”。


为了暴利和高薪 限价房就得变“垃圾房”?!


效果图上的园林VS小区“垃圾场”


为了暴利和高薪 限价房就得变“垃圾房”?!


宣传页上的红色手工砖墙VS实际交付墙面网格布+红色涂料


为了暴利和高薪 限价房就得变“垃圾房”?!


富丽堂皇的入户大堂VS“怀疑人生”的入户大堂


为了暴利和高薪 限价房就得变“垃圾房”?!


精装修电梯间VS毛坯电梯间

为了暴利和高薪 限价房就得变“垃圾房”?!


为了暴利和高薪 限价房就得变“垃圾房”?!


面对业主们的愤怒和声讨,开发商方面也给出了整改措施,对园林、外立面、入户门等问题进行了反馈,但入户大堂等其他问题并未提及。

准业主想从合同条款入手维权,却发现昆仑域的交付风险做得相当好,无论是大堂缩水还是毛坯交付的楼梯间,在合同条款里找不出一点毛病。因为这些公建细节,没在购房合同中!

至于有业主以退房为“要挟”。

开发商口气也是相当硬朗:“可以,走法律程序!”

豪宅变成“伪豪宅” 让“限价”背锅!

昆仑域维权的消息还没散尽,相邻的项目中国玺表示要业主们补面积差价,最多的要补30多万,业主表示:“这是把当初没涨的钱,让你在收房的时候给交了。”

“竞地价、限房价”的北京限房价政策是从2016年开始的,大约成交了超60宗地块,而今这批土地都将于今年大量入市。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开发商们开始各显神通:

昆仑域的事儿不再赘述,中国玺电梯间缩水,华润理想城捆绑精装修销售等等这只是冰山的一角。大量的限价房今年刚刚开始卖,还远远没到交付的时候呢……

很多机构的研究人士指出:“限价房”减配降质、变相收费已经是普遍现象。

更奉劝大家:“不要买这两年出的‘垃圾房’”。

开发商的贪婪:要业绩,要利润,要股市表现,还要高薪

开发商之所以一直“口碑不佳”源于暴利。早些年地产开发的利润可以达到50%以上已成共识。个别开发商为了平息“民愤”喊出了只要15%的利润,但圈内人都知道这仅仅是个姿态。


为了暴利和高薪 限价房就得变“垃圾房”?!


从房地产公司高管一年一年不断增长的年薪中可见一斑。

为了暴利和高薪 限价房就得变“垃圾房”?!


有机构统计,2008年房企中高管年薪一般在100万左右,这个数据一直持续到2014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直到2015-2017这几年,随着一众千亿销售额开发商的崛起,房企中高管的年薪中位数已经逼近了500万!

甚至连一个项目策划的年薪都达到40-50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水平。

除了高薪,地产商也大手大脚惯了,仅仅是品牌换标的发布会就要千万级别,几百万的发布会更是常事,请范冰冰、章子怡、成龙等站台更是豪掷千金。

在以往的暴利支撑下,这些都被掩盖了。而自从推出“限房价、竞地价”方式以来,地价、房价都设定了透明的上限。开发商却还想要维持原来的“大手大脚”,他们不会牺牲利润,不会牺牲高管的年薪,不会牺牲排场——

那最好牺牲的就是房子——压缩成本,减少配置。

不让限价房变“垃圾房” 需要“雷霆手段”

其实对于开发商来说,限价房产品并非无利可赚,一方面开发商可以从产品设计上合理分配洋房、高层和别墅产品,做出高低差合理分配资源,或者通过车位、可散售的商业和办公部分盈利。

但是在遇到限竞房时,惯性使然,还是原来的打法:一边通过各种渠道诟病和质疑政策,一边悄悄减配、降质。

在限价前提下如何保证质量,是当前急需重视的问题。很多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加强监管。今年5月26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了《关于加强限房价项目销售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中着重强调了严禁企业通过捆绑精装、捆绑地下空间等捆绑销售行为非法获取利益。同时要求开发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挂牌文件中的建设标准,不得拒绝购房人使用公积金贷款等。

政府的监管未来对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不在于开发商会怎样应对,而在于政府查处的力度。如果仅是罚款3至5万元,自是轻如鸿毛。

如再发现问题,暂停网签,禁止拿地,吊销执照……

怎么会没有办法呢?

这不,关于公积金的政策刚出,你炒房的念想是不是又淡了几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