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藏傳佛教到行爲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秋天有不露聲色的仁慈,把氣候調弄得你沒脾氣,恰好的冷暖,恰好的風速,恰好的不惱人的雨。

九月的秋天還帶著絲夏天的餘韻,到了十月,才可以說秋天真的來了。

在這個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裡,恰好長假,有太多美好的事情在等著我們,聽一場秋雨,踩一踩落葉,吃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又或者去博物館思考一下人生。

GUCCI x 莫瑞吉奧·卡特蘭:藝術家此在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覽時間:2018/10/11 ~ 2018/12/16

(週二 - 週日 10:00 - 21:00,週一閉館)

展覽地點:餘德耀美術館

門票價格:¥60

在這個所有一切都能被重複生產的時代,並沒有任何東西能真正保有原創的光環,這也意味著我們急需更新對“複製品”的陳舊概念,換一種新的視角來看,“複製”其實是當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工具。

Gucci創作總監亞力山卓∙米開理(Alessandro Michele)與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攜手,邀請超過30位中外藝術家及其作品,開展“複製即創造”的藝術話題。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覽的名稱借鑑自2010年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名噪一時的個展“The Artist is Present”。

從一開始,“藝術家此在”就是對挪用的應用,挪用行為也可能是一種創作行為,具有與原作同樣的藝術價值。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出的內容,專注於將模擬和複製納入的藝術家項目,囊括了超過30位中外藝術家。他們藉由作品對當代藝術原則提出疑問:這些曾被西方世界用來賦予藝術作品合理性的核心價值,至今還有可行性嗎?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覽宣傳上,莫瑞吉奧·卡特蘭與Gucci更是通過複製該個展的宣傳海報,將熟悉的畫面與標題置入一個個全然不同的城市情境中,從而打破展覽宣傳所帶來的形式限制,進而轉化為一次重要的媒體與文化討論。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香港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紐約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米蘭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倫敦


聖途——熱貢唐卡藝術展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覽時間:2018/09/28 ~ 2018/10/16

(週一 - 週日 10:00 - 18:00)

展覽地點:寶庫藝術中心

門票價格:¥60


熱貢藝術是中國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影響廣泛的流派,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是以唐卡、堆繡、雕塑為主的“熱貢藝術”的發祥地,同仁地區藏語稱“熱貢”,意為夢想成真的金色谷地。

在這片忠於信仰的熱土上,90%的男子都在寺院修行,熱貢唐卡成為發展1300年的獨特繪畫藝術,是匯聚藏族宗教、歷史、科技和藝術等各個領域珍貴遺產的載體。

“唐”指廣袤的空間,“卡”是追求極致的圓滿。於廣袤的天地間追求信仰,熱貢唐卡在寺廟供奉和畫法傳承上堅持著它的力量。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娘本大師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熱貢藝術的代表性傳承人,12歲隨工藝美術大師夏吾才讓拜師學藝,從事“熱貢藝術”唐卡繪畫和藏傳佛教藝術的研究工作。唐卡作品《護法金剛》、《四臂觀音》等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收藏。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本次寶庫藝術中心“聖途——青海熱貢唐卡藝術展”將展出娘本大師20餘幅館藏級唐卡作品,其中一幅長達38米的巨幅唐卡是首次在上海展出,這幅作品用畫筆描繪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蓮花生大師(黑金)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紅唐)

繪製壇城沙畫是本次“聖途”的展覽特色,由兩位沙畫師傅現場建造一沙一世界。除此之外,本次展覽增加了茶之樂事、朝暮課誦、禪定修心、靜坐抄經等活動體驗,增強與觀眾的互動,親臨其境感受藏傳佛教的藝術之美。


RAM HIFULIGHT 2018:誰的身體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覽時間:2018/09/29 ~ 2018/10/04

(週二 - 週日 10:00 - 18:00,週一閉館)

展覽地點:外灘美術館

門票價格:¥ 50.00 ~ ¥ 250.00


RAM HIGHLIGHT的舉行進入第三年,繼2016年首屆“張鼎:風捲殘雲” 和2017年“錯置”的成功舉辦,上海外灘美術館繼續挑戰傳統展覽的界限,邀請公眾參與作品互動,走入糅合展覽、演唱會、表演、工作坊、講座等多元形式的藝聚空間。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本次展覽共四組作品:

斯里蘭卡藝術家韋努裡·佩雷拉和韓國藝術家鄭金亨擅長表演難以言說的微妙關係,其中作品《韋努裡與金亨》制定了簡單的遊戲規則,雙方運用肢體、眼神等互相交流。

當他們重複這個規則時,時而信任,時而懷疑。角色在不斷切換,權力也在不斷轉移,觀者將重新建立觀看與被觀看的機制。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韋努裡·佩雷拉與鄭金亨,韋努裡與金亨,2017,表演

菲律賓藝術家艾薩·霍克森將化身迪士尼白雪公主,與搭檔共同演繹作品《公主研究》。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艾薩·霍克森,公主研究,2017,表演,彩色繪畫,視頻影像


藝術家吳豔丹策劃了三場實驗性表演工作坊,親自引導、示範參與者與“身體”主題相關的運動。

例如參與者通過身體局部受限,來強化第六感感知能力的作品《多項失靈》。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吳豔丹,多項失靈,2018,工作坊

藝術家陸揚的作品《腦制御士》通過腦科學中汲取知識,將身體與精神世界的聯繫,看似動漫、御宅文化、遊戲感的作品背後蘊藏的是藝術家從不同文化甚至宗教對“身體”的相異解讀。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陸揚,電磁腦神教!腦制御士!,2018,單頻有聲彩色錄像


莎芭拉拉·塞爾弗:博德加運營中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覽時間:2018/09/22 ~ 2018/12/09

(週二 - 週日 10:00 - 21:00,週一閉館)

展覽地點:餘德耀美術館

門票價格:免費


“博德加(Bodega)”源自西班牙語,在此特指遍佈紐約街角、由家庭運營的雜貨鋪,可供人們購買食物、酒水、彩票並兌換糧票。隨著波多黎各人及多米尼加人遷居紐約,這類雜貨鋪開始湧現,併成為一種社交場所,各類有色人種在此相會。

博德加通常出現在鮮有大型超市的地區,也是某些社區內唯一可供購買食物的地方。這裡的食物大部分都是加工或罐頭食品,赫然昭示著一種涇渭分明的貧富差異,富人們享用著有益身體的健康餐,而窮人們只能用糧票兌換不健康的食物。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莎芭拉拉·塞爾弗《視點》彩色相片裱框,2017


塞爾弗出生併成長於紐約哈萊姆區的漢密爾頓高地。對她而言,博德加雜貨鋪的積極意義在於,它是當代都市中非裔移民文化交融的縮影,然而消極的是,它同時也映射了各色人種在社會中的懸殊差距。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莎芭拉拉·塞爾弗

這一項目是藝術家首次針對真實生存環境中的侷限與可能而進行的探索,主要聚焦美國的種族主義、種族隔離與貧富差距這類問題。

此次展覽中,觀眾們不僅能一睹塞爾弗藉由繪畫與拼布縫紉出的、廣為人知的黑人女性肖像,同時也能見到博德加雜貨鋪在藝術家記憶中的熟悉身影:被戲劇化了、用以捕鼠的家養黑貓,以及鏡面勾勒出的雜貨鋪店主。觀眾也可隨意坐在展廳中的特大號木箱上感受博德加的氛圍。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莎芭拉拉·塞爾弗《布朗特雪茄》,2018,布面織物、填充材料、彩繪染色帆布、油彩、丙烯、閃光乙烯

“一座立於城市紳士化汪洋中的燈塔,是時代更替的遺珍。”塞爾弗提到,“博德加雜貨鋪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有色人種為有色人種而創造出的空間,它為有色人種服務。它是一個社群的化身,正是黑人都市生活的象徵。”

王長存、朱昶全雙個展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覽時間:2018/09/21 ~ 2018/12/02

(週二 - 週日 10:00 - 18:00,週一閉館)

展覽地點:OCAT上海館

門票價格:免費


兩位80後媒體藝術家在本次雙個展中跳脫出傳統藝術領域既定的思維方式,運用情景模擬、微觀模擬、電腦程序、電子音樂等語言,呈現出青年藝術家所觀察世界的不同角度及介入生活的全新方式。與此同次,也進一步揭示出媒體藝術發展中,再現性藝術向在場性藝術轉變的必然趨勢。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王長存,《C 小調的三個窗口》,2018,電腦程序生成影像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朱昶全,《放大》,2014,有聲影像

從王長存運用搖桿控制使得觀者介入到虛擬畫面的行動,到朱昶全建立數字模擬場景帶領觀者參與細節探險遊戲,兩位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方式無疑試圖擺脫由笛卡爾“我思故我在”所衍生的“我思故你在”的迷思,旨在建立在場性的藝術邂逅與交往,尊重多元思考的存在。


冉啟泉:灰燼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覽時間:2018/09/15 ~ 2018/10/09

(週二 - 週日 10:00 - 18:00,週一閉館)

展覽地點:喜馬拉雅美術館

門票價格:¥50


紙作為承載人類文明且具有象徵涵義的媒介,藝術家運用紙質材質、或極富張力的色彩、或如同燒焦般的殘骸講述視覺故事。從二維到立體,鮮花、詩意、個體和命運,在灰燼當中不言自明。

展覽將展出藝術家19件紙質綜合材料作品,幷包含多件藝術家2018年的最新創作。

從他最初的紙質作品到現在,能看到:從對紙這一特定材料的偏愛開始,在使用紙和被紙限定的過程中,複雜的生存體驗和對很多問題的思考,從他的內心漸次成形。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藝術家冉啟泉和作品

如爛泥般的團狀物、花朵和書本,作為冉啟泉的主要符號,在各種組合方式中形成自然、生命、文明等的混響。暗黑色是灰燼的本色,當灰燼被鮮豔的顏色覆蓋後,引發對於死亡/涅槃、消逝/重現等的複雜感受。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在場》(局部) ,紙漿 尺寸可變,2018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在場》(局部),紙漿 尺寸可變,2018


葵頌——許江近作展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覽時間:2018/09/30 ~ 2018/12/09

(週二 - 週日 10:00 - 18:00,週一閉館)

展覽地點:民生現代美術館

門票價格:免費


此次大型個展以“葵”為主題物象,蘊涵著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藝術家許江對時代變遷的思考,是他近年來藝術創作的集中展示,其中深藏著一代人對過往歷史的追憶,將“東方情節”的內在融入到個人創作的實踐中。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華葵》,鍛銅,2018

從早期都市現實題材的描繪到近些年對“葵”的探索表達,許江始終關注著日常生活與精神層面之間可能產生的對話,這些源自於內心的疑問與糾結最終通過藝術工作的方式得以查看,從而驗證了藝術家對“葵”的研究關注不僅僅是從自我生存的體驗出發,更是向一代人的集體經驗和生命經驗致敬。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煙村》,布面油畫,2018

此次展覽依據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的獨特坡道展廳,將以從上而下、循環往復的空間方式,構建五個詩化敘事的展示空間,分別為“懷沙”、“野火”、“蔓生”、“鑄煉”以及“葵頌”。整個展陳猶如卷軸一般呈現於觀眾面前。

長達320米的無間隔動線涵蓋了藝術家近五年的主要創作,當觀者漫步展廳時,實際觀看長度與藝術家創作的心路歷程交相呼應,幻虛幻實。


從藏傳佛教到行為藝術,傳統與當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葵園肖像》,紙面水彩,2018

五個主題空間共展出油畫作品五十餘幅、系列水彩作品百餘幅,以及一系列雕塑與裝置作品。

其中“葵園肖像”水彩系列與“野火”水彩系列是近三年從未展出過的新作,大型影像裝置作品“葵頌”則是藝術家根據核心筒空間建造的一座葵園劇場,一個供觀者休憩、聆聽與思考的多維度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