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爲這首泣血哀鳴的「絕筆詩」!

心痛:為這首泣血哀鳴的“絕筆詩”!

公元762年早春,李白臥病於李陽冰府中。此時的李白已是遲暮之年,又寄人籬下,體弱多病,晚景何等淒涼。暮春三月,他帶病遊宣城、南陵。在宣城,他看見盛開的杜鵑花,聽見子規鳥的啼鳴,頓時勾起了思鄉之情。他想起在蜀中故鄉時,常能聽到子規鳥的啼叫之聲。老來思鄉,本是人之常情,而在這樣的處境中,李白的思鄉之情愈加濃烈。於是,他援筆寫下了《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

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

三春三月憶三巴。

李白的這首詩大意是:“故鄉蜀地曾聽過子規鳥啼鳴,在宣城還看到了杜鵑花。子規叫聲使人肝腸寸斷,暮春三月我思念著故鄉三巴。 ”

心痛:為這首泣血哀鳴的“絕筆詩”!

當年冬天,李白一病不起。病榻之上,他將自己的詩文草稿交給李陽冰,託付他編輯作序。然後,李白在病榻上顫抖著雙手,艱難地寫下了絕筆詩《臨路歌》,痛苦地發出字字帶血的浩嘆,撕心裂肺的哀鳴:

大鵬飛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

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

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這首絕筆詩是說:“大鵬飛上九天時振奮八方,半空中折斷羽翼已無力翱翔,但掠起的餘風尚可激盪萬世,而我東遊太陽昇起的地方,衣袖卻掛在高高的神樹上。後人相傳著這不幸的消息,可泣麟的孔子已然故去,還有誰能為我的死哭泣哀傷?”

公元前481年春,魯國捕獲麒麟,以為是怪獸,無人能識。孔子前去查看時麒麟已死。他認為麒麟是靈獸,它的出現又死去,不是好徵兆,恐怕國家將亡,自己的生命也到盡頭了。於是,他哭泣著作了一首《獲麟歌》:“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

心痛:為這首泣血哀鳴的“絕筆詩”!

孔子為麒麟的死亡而哭泣,大鵬折翼,又有誰為之哀傷呢?李白自比大鵬,浩嘆壯志未酬身先去,鵬翼折摧力不濟。在感嘆身世的同時,流露出對人世的無比眷戀,以及未能在有生之年實現建功立業、“安社稷、濟蒼生”宏願的深深遺憾。

有人說,《臨路歌》應為《臨終歌》,“路”字是“終”字的筆誤。但是,筆者相信李白的“臨終”即是“臨路”,因為這是他再一次踏上詩劍飄零的漫遊之旅。病榻之上,李白緩緩睜開眼睛,最後看了眼這喧囂而混沌的濁世,然後痛苦地閉上雙眼——在李陽冰的目送下,一代謫仙就此昇天歸位了。

心痛:為這首泣血哀鳴的“絕筆詩”!

李白畫像

自公元701年出生到公元762年去世,詩仙李白在塵世間逗留了短暫的61年。但無論天堂還是人間,都永遠需要他激盪心魂的詩篇。自比大鵬,素懷鵬之。縱觀歷史,沒有人能比他更狂放不羈,但也沒有人能像他那樣以冠絕千古的才華,撐起了他無比張揚的個性。李白,狂得卓絕,狂得天真,狂得肆無忌憚,狂得深入人心。泱泱華夏,浩浩詩國,我們呼喚李白那樣的歌者——詩行天下,才卓古今。興酣落筆,縱情長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