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对唐朝21位皇帝的评价汇总(中篇)

(由于篇幅过长,文章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五位皇帝,中篇为七位皇帝,下篇为九位皇帝。本篇1816字,阅读需要3分钟。)

《新唐书》对唐朝21位皇帝的评价汇总(中篇)

唐睿宗李旦

《新唐书》对唐朝21位皇帝的评价汇总(中篇)

唐玄宗李隆基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父子同传)

睿宗因其子之功,而在位不久,固无可称者。呜呼,女子之祸于人者甚矣!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中宗不免其身,韦氏遂以灭族。玄宗亲平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方其励精政事,开元之际,几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考其始终之异,其性习之相远也至于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译文:睿宗依靠其子玄宗之功登基,而在位又不久,因而没有可评述的事。可叹哪,女子对人的祸害太厉害了!自高祖到中宗,数十年间,一再遭受女子干政之祸,李唐皇位断而复续,中宗身不免祸,韦氏因此灭族。玄宗亲自平靖韦氏之乱,实在值得以其为鉴了,却又毁于女子。当他振作精神治理国政,开元之际,近于太平治世,那是何等兴盛呵!到他放纵之心一动,竭尽天下之所好也不能满足其享乐,又沉溺于宠爱的人,忘了值得警戒的教训,乃至于逃命失国而不改。考察他从开始到最后的差异,其禀性因习染而相距之远竟达到了如此地步。能不谨慎吗!能不谨慎吗!

《新唐书》对唐朝21位皇帝的评价汇总(中篇)

唐肃宗李亨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父子同传)

天宝之乱,大盗遽起,天子出奔。方是时,肃宗以皇太子治兵讨贼,真得其职矣!然以僖宗之时,唐之威德在人,纪纲未坏,孰与天宝之际?而僖宗在蜀,诸镇之兵纠合戮力,遂破黄巢而复京师。由是言之,肃宗虽不即尊位,亦可以破贼矣。盖自高祖以来,三逊于位以授其子,而独睿宗上畏天戒,发于诚心,若高祖、玄宗,岂其志哉!代宗之时,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

译文:天宝年间,安史之乱骤起,天子逃出国都。正当此时,肃宗以皇太子身分总掌军旅,讨伐逆贼,真太适合他的职份了!然而,就僖宗时的情况而论,这时李唐王朝的声威恩惠仍存世间,国家的纲常法纪尚未毁坏,哪比得上天宝之际?但僖宗身在蜀地,各镇军旅集结协力,终于打败黄巢收复京都。以此而言,肃宗即使不登帝位,也可凭此打败逆贼了。自高祖李渊以来,有三代皇帝让位其子,其中仅睿宗李旦是上畏天戒,出自诚心,而高祖、玄宗,哪是他们本心呢!代宗之时,安史余孽仍在,他靖乱守成,亦属中等才能的君主了。

《新唐书》对唐朝21位皇帝的评价汇总(中篇)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李适;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李纯(祖孙三人同传)

德宗猜忌刻薄,以强明自任,耻见屈于正论,而忘受欺于奸谀。故其疑萧复之轻己,谓姜公辅为卖直,而不能容;用卢杞、赵赞,则至于败乱,而终不悔。及奉天之难,深自惩艾,遂行姑息之政。由是朝廷益弱,而方镇愈强,至于唐亡,其患以此。宪宗刚明果断,自初即位,慨然发慎,志平僣叛,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卒收成功。自吴元济诛,强藩悍将皆欲悔过而效顺。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则其为优劣,不待较而可知也。及其晚节,信用非人,不终其业,而身罹不测之祸,则尤甚于德宗。呜呼!小人之能败国也,不必愚君暗主,虽聪明圣智,苟有惑焉,未有不为患者也。昔韩愈言,顺宗在东宫二十年,天下阴受其赐。然享国日浅,不幸疾病,莫克有为,亦可以悲夫!

译文:德宗为人好猜疑妒忌、待人冷酷寡情,以见识高明自负,以顺从正确合理的言论为羞耻,却胡乱地受奸诈邪恶的谄媚之辞欺骗。他疑心萧复轻视自己,认为姜公辅是故作正直,因而不能相容;信用卢杞、赵赞,则达到毁政乱国的地步,却始终不改。及至奉天之难,他遭受惩创、深自戒惧,于是又推行无原则宽容的政策。由此朝廷权威更虚弱,而方镇势力更强悍,直至唐朝灭亡,其祸害自此发端。宪宗刚明果断,自一登基,便激昂发愤,立志平息僭位逆贼,能取用忠诚的计谋,不受各种议论的惑乱,终于收得成功之效。自从吴元济伏法,强蕃悍将大都想悔改过错,恭敬听从朝廷命令。当此之时,唐朝的朝纲刑法、军令政纪,将近恢复振兴,德宗、宪宗谁优谁劣,就不须比较而可区别了。到宪宗晚年,信用行为不端之人,使其事业未得善终,而身遭意外灾祸,则更甚于德宗的结局。可叹哪!奸佞小人之能够败毁国家,不一定是君主愚昧昏暗,即使是聪明圣智的君主,如果偶有迷惑,亦未有不造成祸患的。当年韩愈说:顺宗身处东宫为太子二十年,天下人不知不觉中受其赐予的恩惠。然而在位时日短暂,不幸染病,未能有所作为,确实令人悲哀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