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兵力幾乎是清軍的一倍,三藩已飲馬長江,到底爲何失敗?

吳三桂因不滿逼迫崇禎自縊還把自己的一家老小囚禁的李自成,便擺了李自成一道,和多爾袞聯手,引清兵入山海關。從此之後,吳三桂被封為雲南的平西王。換句話說,滿清王朝的大半個天下都是吳三桂打下的。所以說,在史中真實的吳三桂並不想影視還有謠傳那麼不堪,吳三桂一直被稱為鐵騎將軍,鎮守山海關之後,滿清韃子未進寸土,吳三桂的能力也不是一般人能相比的。

吳三桂在1659年之時俘南明永曆皇帝。之後吳三桂為了能夠取信清廷,在1662年之時,於雲南勒死了永曆皇帝。

吳三桂兵力幾乎是清軍的一倍,三藩已飲馬長江,到底為何失敗?

1673年之時,清朝的康熙皇帝不堪三藩的重俸,打算要撤蕃,61歲的吳三桂為了取生,在雲南殺了清朝的巡撫朱國治,接下來又擁兵20萬,在雲南宣告造反,短時間之內,平南王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圈禁了自己父親之後擁兵10萬造反,福建靖南王耿精忠也擁兵20萬默契響應吳三桂,再加上臺灣的鄭經殘部,南方70萬的兵力和清廷割據。那個時候,康熙皇帝能夠調動的兵力還沒有20萬。也是在同一年,尚之信這個牆頭草又改投清廷。

吳三桂打算三面夾擊康熙皇帝,聯合陝西總督王和靖南王耿精忠開始夾擊康熙皇帝,又派遣汪士榮去勸降王輔臣,但是王輔臣不願附逆吳三桂,未經商量便把汪士榮交給了康熙,還把吳三桂的書信跟計劃和盤托出。正好四川總督鄭蛟麟附逆吳三桂造反,康熙皇帝便派遣莫洛為山陝經略,莫洛和張勇私交甚密,所以處處掣肘於王輔臣。

吳三桂兵力幾乎是清軍的一倍,三藩已飲馬長江,到底為何失敗?

1674年12月,也就是康熙十三年之時,王輔臣迫於無奈,於寧羌殺掉莫洛之後起兵造反,這可把吳三桂樂壞了,終於實現了三面夾攻的戰略目的。

康熙十四年,王輔臣攻下了蘭州,陝甘岌岌可危。

康熙十五年,康熙皇帝集結了十路大軍,跟吳三桂在湖南和岳陽地區兩軍對峙。當時,兵將眾多的吳三桂因為沒有聽從謀士劉玄初的意見北上直搗黃龍,卻在松滋停留了三個月,導致戰機白白貽誤了。

公元1676年之時康熙任圖海為撫遠大將軍和心腹周培公徵王輔臣,圖海在平涼斷其糧草之後,又攻心為上,招降了王輔臣,導致吳三桂的左翼淪陷。同一時期,東面的耿精忠和臺灣的鄭經因為相互猜忌,投降了清廷。那時的吳三桂只好孤軍駐守于衡州,調兵遣將和清廷對峙。吳三國的大將馬寶在永興擊敗清廷兵馬,接連幾戰告捷。

吳三桂兵力幾乎是清軍的一倍,三藩已飲馬長江,到底為何失敗?

可是單拳難敵四手,正值暮年的吳三桂因幾度改弦易轍,早就無人願意追隨他,大勢已去。就連之前的漢族盟友也因吳三桂殺了永曆帝,多以與吳三桂勢不兩立。或許是吳三桂自知大勢已去,於1678年3月之時,在衡州稱帝,可是,隨著吳三桂夫人的去世,加上戰事一直膠著,吳三桂的身體越來越差。

最後吳三桂在公元1678年8月18日之時因為積鬱成疾去世,享年66歲。

耿精忠也於公元1682年被康熙皇帝賜死,三藩之亂就此終結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吳三桂在即將去世的最後一年,雖是勢單力薄,但是仍然讓清廷吃盡苦頭,很多人認為,吳三桂的失敗並不是因為當初吳三桂不肯過長江直搗黃龍,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吳三桂的年紀大了,正是大壽將盡,心有餘而力不足,若是再給吳三桂十年光陰的話,天下恐怕就會改弦易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