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新時代 激發新動力 推動建築裝飾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融入新時代 激發新動力 推動建築裝飾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黨的十九大宣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新形勢下建築裝飾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把握這個大勢,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上來,努力推動建築裝飾行業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什麼是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這就是說,高質量發展有兩個方面的標誌:滿足人民需要,體現發展宗旨;轉變發展路徑,符合新的理念。同時,要大力推進三大變革: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根據上述界定,建築裝飾行業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主要應有六個方面的特徵。

價值取向高境界

肩負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歷史責任,把提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空間產品,作為企業的價值追求。永葆幹事創業的激情,強化誠實守信的作風,把企業的發展,自身和員工的利益,放到的大局中去考量,以自身的發展為大局做貢獻,在大目標的實現中實現自身利益。這是十九大倡導的企業家精神的重要體現。

行業結構高協調

什麼是高度協調的行業結構?我認為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找準各自的發展定位,形成各有所宜、優勢互補、有序競爭、協調發展的行業生態體系。二是市場佈局合理展開。既有攻城略地、開疆拓土,走向省外國外市場的“連鎖店”,又有堅守本地市場的家門口的“品牌店”,形成能緊跟國家發展戰略的覆蓋省內外、國內外的市場佈局,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三是產品結構適應市場。既有全面發展的“行業大樹”,又有專精特新的“專業大樹”,既有設計施工的拳頭產品,又有部品加工的知名品牌,形成更加符合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規律,適配市場需求的產品生產與供應結構。

員工隊伍高素質

人是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不斷完善培育和吸引人才的機制。

一是企業人才結構改善。企業決策層、經營管理層、項目管理層、技術骨幹層、一線工匠層等,數量充足,分佈合理,滿足發展需要。二是能力提升。學習創新,不斷增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三是思想素質好。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增強企業發展的正能量。

動力變革高水平

創新驅動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建築裝飾行業優化升級的任務仍然艱鉅。市場新一輪“洗牌”,比的是眼界、胸襟和思路的寬闊,比的是學習力和創新力。所以要通過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學習創新,大力推進企業的管理創新、科技進步、素質提升。推動建造方式向精細化、信息化、綠色化、工業化“四化”融合方向發展,促進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形成以質量效益和效率為核心的品牌價值體系,加快向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的轉變。

工程建設高質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建築裝飾業從廣義上講,也屬於製造業範疇。只有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才能實現長遠的高質量發展。工程質量高低,主要是兩大標誌,一是是否嚴格按照標準規範設計和施工,減少和消滅質量通病。二是用戶是否滿意。社會基本矛盾的變化,要求我們提供的空間產品,一要牢固,二要宜居,不僅是物質的空間,而且是美好生活的載體,要綠色、環保、健康、智能,滿足各類各層次人群的需求。

企業運行高效益

高質量的投入產出和高質量的經濟循環,既是宏觀經濟的要求,也是微觀活力的標誌。沒有企業運行的高質量,就沒有宏觀經濟運行的高質量。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提升生產力水平,降本增效,提高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企業合法地實現利潤最大化,員工收入合理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

建築裝飾行業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華社評論員文章指出,經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全方位的重塑。建築裝飾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也要對我們的思想觀念、經營模式、管理方式、科技水平、建造方式等,來一番全面的重塑。重塑,對以往的經驗是揚棄,而不是拋棄,實現的路徑,仁智各見。我認為主要應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更新觀念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指導方針。五大發展理念,與我們行業發展條條都能對應。裝飾行業是傳統行業,亟需創新改造;裝飾產業的發展必須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裝飾工程的綠色施工、綠色材料是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裝飾行業要開拓市場、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就必須開放發展;裝飾企業不僅通過交稅使發展成果全民共享,而且通過內部改革,使員工增強獲得感和認同感,使企業更有凝聚力。

江蘇裝協緊密聯繫行業實際,引導會員企業著力反對“三小”思維模式,破除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思想障礙,引領企業發展觀念更新。

一是小老闆意識。侷限於自己的小攤子,放不開眼界邁不開腿,思維固化在過去的經驗裡,觀念陳舊,急功近利,不研究發展新趨勢,不注重先進生產力培育和企業內涵的提升;

二是小生產觀念。市場競爭中缺乏合作共贏的意識,缺乏勇闖大市場的見識和膽略,在發展佈局上習慣於“大而全”、“小而全”,“前店後廠”的老模式,缺乏對社會化大生產的認識和策略,專業特色不突出,財務成本加重,市場競爭力減弱。三是“小富即安”思想。缺乏創新發展的動力和激情。這些問題不解決,就難以在實踐上創新發展,即使想方設法拿到幾個項目,做完了又濤聲依舊,重複昨天的故事,以舊船票去擠新客船,難逃在市場新一輪“洗牌”中被淘汰的命運。

在基本矛盾的轉變中尋找商機

這個商機主要從兩個方面去觀察。

一是從國家宏觀發展層面,要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如城市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產業發展不平衡,東西部發展不平衡,人口結構不平衡等,行業發展要緊跟國家的發展導向和佈局,來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

二是

從裝飾行業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層面,人民群眾的需求層次在逐步提高,不僅僅是一般的物質空間,還要滿足文化、環境、生態、健康、智能等需求。金螳螂家裝引進美國DELOS公司健康標準,使聲、光、水、氣、溫度、傢俱等人們生活的基本環境要素,符合人居健康要求。還有智能化將進入千家萬戶,裝飾、幕牆、門窗行業運用智能化科技的前途不可限量,與人們生活空間現代化水平、美好生活水平的提升密切相關。還有一個養老生活空間的需求。中國從l999年開始邁入老齡化社會,2013年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人比例達到14.8%,人數突破兩億大關,遠超10%的國際老年社會標準。我國的養老定位是國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也是重大課題和巨大商機。

在實現宏偉目標的大格局中開拓市場

十九大規劃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宏大格局,需要一系列建設過程和與全球經濟的互動過程,為建築裝飾業的發展帶來空前廣闊的市場前景。

在經濟下行的壓力和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的背景下,企業的經營遇到許多困難,有人說是裝飾業的寒冬,這種想法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有專家分析,國家新的發展進程中,至少有七大機遇。如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其配套設施加快發展的機會,服務業的跨越性發展和機會,新型城鎮化的機會,中西部地區崛起的機會,技術變革的機會,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機會,新興市場業態的機會等。

就建築裝飾企業而言,最直接的機遇如新型城鎮化,中西部地區崛起,技術變革,“一帶一路”戰略等,都是十廣闊的市場。城鎮化推進,僅江蘇就每年新增城鎮人100萬,還有如雄安新區這樣的新興現代化大城市的規劃建設規模巨大,市場空間巨大,關鍵是企業在有搶佔先機的眼光和內功。

有的企業家講到,裝飾、幕牆企業走出國門,困難比土建要多,這就考驗我們適應國際工程建設和思路創新能力。一是怎樣走出去,現在大多采取借船出海的辦法,跟著總承包企業走出去,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二是拿到工程能不能做,有沒有充分準備,許多企業教訓深刻。三是跳出單一輸出施工的思維定勢,充分利用和提升現有工廠加工能力,以部品出口的方式,輸出附加值比較高的工業製造品,這就是一種思路的更新。必須登高望遠,著眼大開放、大發展的宏偉格局,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市場,堅定信心,提升競爭力,開拓發展空間。

在新一輪創新發展中優化升級

創新是時代精神。十九大強調的新發展理念,首先是創新。建築裝飾業是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任務艱鉅,必須進一步開闊眼界,從國家產業發展戰略選擇的層面,思考和探索裝飾行業新的發展模式和路徑,使我們的調整改革,更加順應國家乃至世界產業發展變革的大方向。

創新的內容十分豐富,這裡主要強調四個方面的創新。一是管理創新。克服粗放型、經驗型管理的缺陷,形成科學的企業管理、工程管理體系,並上升為企業文化和制度體系,從而更好地激發企業內生動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形成更強的市場競爭力。二是商業模式創新。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經營模式,探索以融合發展、分享經濟、專精特新、綠色建築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選擇,引導行業打破普通產能同質化競爭的發展瓶頸。加強聯合發展模式的探索創新,從單打獨鬥到整合資源,眾人攜手撐大船。三是科技創新。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先進生產力武裝和改造企業,提升裝備現代化水平,推動新材料、新工藝、新工法和新發明專利的研發與利用,推動建造方式向精益建造、智能建造、綠色建造和裝配式建造變革。

四是服務方式創新,主要是更加註重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真正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發展。

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打破瓶頸

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構建高質量經濟體系的主攻方向。

裝飾企業對產業內部結構中的存在的問題有切膚之痛。一個並不很大的工程,兩三百家企業勞民傷財來競爭,當然有市場環境變化導致企業生存困難等客觀原因,但從企業主觀原因看,主要是因為大家多沒有特點,多是普通產能,你能做我也能做,而且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如果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品牌,都有自己的一招鮮,就不用在普通產能同質化競爭中血拼。

現在做豪華酒店和佛教建築裝飾就想到金螳螂,做聲學建築裝飾就想到中孚泰,因為他們是這些領域的“專業大樹”,木秀於林,被市場廣泛認可。而且,許多大型項目的進入門檻兒是要有成熟運用BIM技術的業績,他們有,許多企業沒有。

有企業家說得好,我們不能改變市場,但是能夠改變自己。每一個自己都改變了,市場也就改變了。不能光埋怨環境,市場不相信眼淚,“痛說革命家史”也無濟於事,過去的好日子已經過去,新的好日子要在改變自己適應新環境中去創造。

前兩年江蘇省裝協根據全省裝飾行業的實際,確定了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的部署,主體思路是“三調整,三提升,一緩解”。即調整產品結構、調整市場佈局、調整生產力要素;提升產品質量、提升生產力水平、提升企業品質;緩解普通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同質化競爭激烈的矛盾。這一思路得到全行業認同,會員企業努力探索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江蘇裝飾行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繼續貫徹好這一思路,鞏固和擴大成果,真正打破普通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同質化競爭激烈這個行業發展瓶頸,進一步實現生產力水平、工程質量和企業品質的全面提升。


本文作者:江蘇省裝飾裝修行業協會會長 王有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