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媒介發展史看單眼相機和無反光鏡相機的區別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大家應該都用過相機。出門玩帶著它非常方便,如今的數字相機也往往屬於兩種類型:單反相機或無反光鏡相機。那麼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它們它們差別這麼大呢?

從媒介發展史看單反相機和無反光鏡相機的區別


從玻璃板到鏡子

最初,照片不是在膠片上的--相反,而是應該在金屬或玻璃板上塗上感光液體。這將被放置在鏡頭後面-然而,在你這樣做之前,你將稍後通過底片拍攝相框的照片。為了加速這一過程,在第一個鏡頭附近增加了第二個鏡頭,通過這個鏡頭可以調整畫面和焦距,而不用再去擺弄第一個鏡頭了。儘管這些偏置透鏡只能提供基本透鏡所能看到的近似值,但這種設計一直持續到今天,它們被稱為“測距儀”相機。你通過的鏡頭已經被賦予了額外的功能,特別是確定距離主體的能力,目的是設置焦點。

從媒介發展史看單反相機和無反光鏡相機的區別


玻璃板

鏡子是在世紀之交新發明的,允許兩種新的相機類型。其中之一是“雙鏡頭”設置--鏡子將圖像從額外的鏡頭向上反射到一個小的半透明屏幕上;下面的另一個類似的鏡頭對著快門和膠捲本身打開,聚焦第一個鏡頭也會聚焦第二個鏡頭。在另一種設計中,鏡子直接位於鏡頭和膠片之間,通過稜鏡反射圖像,而稜鏡又將圖像折射到你的眼睛中。但當你按下快門按鈕時,鏡子就會反過來,快門打開了膠捲。這被稱為單鏡頭反射或單反。這種設計不僅更加緊湊,而且由於用戶通過主要鏡頭觀看,你可以把鏡頭調出來,仍然可以看到電影會看到的東西。

從媒介發展史看單反相機和無反光鏡相機的區別


鏡子

單反相機的橫截面圖,裡面有膠捲

這是幾十年來最流行的相機類型,直到膠片被數字傳感器取代(DSLR中的D)。但後來無反光鏡相機誕生了。

從媒介發展史看單反相機和無反光鏡相機的區別


單反相機

從鏡子到液晶顯示器

在某種程度上,無反光鏡相機很像我們熟悉的傻瓜相機,鏡頭直接放在快門和膠片或傳感器的前面。這就解決了如何從鏡頭獲取視圖到用戶的眼睛和圖像捕獲機制的問題:圖像擊中傳感器,然後將圖像轉發給面向用戶的LCD。在傻瓜相機上拍攝照片的主要方式是通過背面的顯示器,但由於質量差的屏幕、鏡頭和傳感器(實際上是所有的東西),相機從未被認真對待過。對於嚴肅的攝影來說,單反仍然是必須的。然而,隨著傳感器和圖像處理技術的成熟和萎縮,這些廉價的相機有可能完成傳統上由更大、更復雜的設備組成的工作。

從媒介發展史看單反相機和無反光鏡相機的區別


無反光鏡相機

雖然早期的傻瓜相機我們在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mirrorless時裝之後,這個詞現在通常指相機可互換鏡頭,手動控制,通常電子取景器——一個小目鏡微型顯示器的,所以用戶可以框架和拍攝就像過去一樣。事實上,無反光鏡相機的早期術語是邪惡的——“電子取景器可互換鏡頭”。“但有些人沒有EVFs,有些人真的沒有可互換的鏡頭”。他們的共同點是——你猜對了——沒有鏡子。無反光鏡照相機系統的主要優點是體積小。因為它們內部只需要很少或根本不需要運動部件(例如,有些部件需要機械快門),所以它們可以更薄更輕,或者增加其他功能,比如相機內的圖像穩定。使用高質量的顯示器和直觀的觸摸控制也是一種動機,因為它們比單反更容易被依賴。

從媒介發展史看單反相機和無反光鏡相機的區別


然而,較小的相機往往有較小的圖像傳感器——這可能會對圖像質量產生負面影響,但不一定。這取決於不同的相機,通常取決於鏡頭的質量;但那是下次的WTF了。另一個缺點是,電子取景器和液晶顯示器並不一定比光學取景器好。畢竟,當你通過鏡頭看到光線時,沒有延遲或顏色偏差。另一方面,由於你直接從傳感器獲取信息,你所看到的就是你所得到的,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曝光和聚焦方面的猜測。

從媒介發展史看單反相機和無反光鏡相機的區別

最後,更小的身體也意味著更少的空間給開關、刻度盤和其他一些老式的物理控制,這些都是許多攝影師看重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品味,但如果你不去看它,你也很難否認它的實用性。無反光鏡相機幫助提振了一個長期被分為“便宜”和“嚴肅”的萎靡不振的攝影市場。“緊湊,強大,直觀”,無反光鏡相機在很多方面都是最好的兩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