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教育项目,这是中山今年“1号议案”!它们办得怎样了?

今年,《关于推进公办中小学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议案》,经中山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定为“一号议案”。

中山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了“一号议案”的实施方案,确定40个公办中小学项目为议案实施推进的项目。这40个项目进展如何?

17日,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议案及建议集中督办座谈会,进一步落实《中山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推动议案、建议的依法及时与高质量办理。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唐颖,中山市副市长徐小莉,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8位市人大代表参加了座谈,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黄超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唐颖对市政府及各承办单位办理议案及建议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市政府及各承办单位在办理议案及建议的工作中责任心强、推进力度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唐颖强调,市政府及各承办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把办好议案建议当作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和工作改进的有效举措、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要完善办理制度,强化沟通机制,切实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实效。另一方面,市人大常委会也将加强对代表的培训力度,提升代表们提出议案建议的质量和水平。

40个教育项目,这是中山今年“1号议案”!它们办得怎样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各议案和重点建议的进展情况。

“一号议案”:已完成9个年度任务

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及闭会期间,代表们共提出建议214件(含议案转建议70件),其中由市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办理212件,其他有关机关、组织办理2件。市教体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安局、交通局、水务局是议案和建议的“办理大户”,各自主办的建议均超过10件。这也说明,教育、环保、交通等民生热点,也是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后,制定了《关于推进公办中小学建设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议案的实施方案》,确定40个公办中小学项目为议案实施推进的项目。今年7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加快推进公办中小学建设责任清单,进一步明晰了各级各单位责任。截至目前,“一号议案”所涉及的40个项目中,已完成9个年度任务项目,有18个按计划推进。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透露,为推进“一号议案”办理,市教体局主要领导全程参与建议办理工作的部署交办、沟通商办、协调督办、答复审核等环节,并邀请代表实地视察中山市教育、体育情况,现场答复表态。

据悉,《关于做好2018年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印发后,各承办单位“一把手”按照工作要求认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办理工作,主动邀约代表面商沟通,逐件对本单位承办建议的答复文稿进行审核把关,同时主动领办市重点建议和本单位重点建议。

学前教育:年内将新增3所镇区公办幼儿园

通过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2018年,市级安排学前教育经费4143万元,按可比口径较2017年增长135.5%

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积极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年内将新增3所镇区公办幼儿园。今年7月,中山市共有18所幼儿园自愿申请认定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其中城区有10所政府产权小区配套园转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当前,中山市通过调整幼儿园办园标准,吸引社会力量办学,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同时,利用公办幼儿园优势,探索名园办分园的模式。并通过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实施幼儿园教师从教津贴制度,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

40个教育项目,这是中山今年“1号议案”!它们办得怎样了?

市产业平台民众园:制定近期18个月具体建设计划

目前,民众园战略规划、概念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已完成,与PPP项目中标单位已签订合同,制定了民众园综合开发5年建设规划和近期18个月的具体建设计划。

中山市配套新增1万亩建设用地规模、1.1亿元资金支持民众园建设,民众园已完成征地合计6524亩,为比亚迪、彩迅工业等优质项目落地提供了用地保障。

缓解拥堵:对100多个信号灯实施智能管控

相关部门已完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标志、减速设施以及人行横道等过街设施,并在有条件的学校道路周边,合理规划路侧临时停车泊位,缓解接送车辆停车难问题。

对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所在的主次干道100余个路口信号灯实施智能管控。

通过推广“警家校”护安护畅管理模式,交警、学校、家长共同参与上学、放学期间交通管理、疏导,目前已率先在石岐中心小学、朗晴小学、石岐一小、杨仙逸小学、西区小学、良都小学等六所学校开展试点工作,上述学校100米范围内车辆平均通行率提升33%-65%,车辆逆行、违停、随意掉头等交通违法现象减少,安全系数大幅上升,家长满意率超过90%。

融入广深都市圈:全方位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快与周边城市合作方面,目前,《广州市 中山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已经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拟于近期签署,两市将深入推进重大规划衔接、基础设施对接、港口航运合作、产业发展协同、生态环境联治、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的战略合作,推动两市经济社会紧密融合。

在加快大交通建设方面,以深中通道为关键节点,中山正全方位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统筹发展轨道、高快速公路、港口码头、通用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增强与湾区城市交通联系,全力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完善向西公路、铁路通道,拓展中山西向交通辐射能力;通过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跨岐江河通道、城市快线、智慧交通等规划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承载能力。

在推动产业合作方面,中山市积极利用湾区资源,加强与周边地区、优质企业对接,推动优质项目在中山市落地,目前已引进晓兰新能源客车整车生产项目、比亚迪智能终端制造、有棵树跨境电商、精准医学3D打印服务中心等一批重大优质项目。

40个教育项目,这是中山今年“1号议案”!它们办得怎样了?

建立智慧型河长制:率先推动全流域治水工作

充分利用“广东智慧河长”平台,中山已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巡河和社会公众监督治水的智慧管理全覆盖。

加快建成全市河涌水质监测APP平台。中山市正研究开发全市河涌水质监测APP平台,通过自动生成每个监测点的水体污染指数对全市内河涌进行动态监测,并公开发布相关镇区排名结果,以水环境质量排名倒逼各镇区落实治水责任。

抓紧建设全市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信息平台。中山市率先推动全流域治水工作,由市水务局牵头建立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信息平台,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及施工图纸、施工现场视频等资料录入平台,实现工程全过程记录、全过程监督。

更换老旧小区供水管网:今年计划改造管网170公里

开展陈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提升供水水质。2016年起,中山市逐年加大投入,开展陈旧管网改造。其中,2018年计划改造管网长度约170公里,受益用户约5.2万户;2019-2020年计划继续投入2亿元对全市陈旧供水管网进行改造。

加大对饮水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从2016年起安排补贴期为5年的中心城区放心饮水工程贴息补助。

推进二次供水设施统管工作。近年来,中山市先后完成了比华利山庄二次供水改造项目、西区沙朗金沙花园小区供水改造项目,为改造城市老旧小区、居民楼二次供水老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建立并完善新建小区二次供水接收、运营维护统管模式,统一技术标准规范,订立二次供水费用标准,避免新问题产生。

【南方+记者】罗丽娟

【图片】叶志文

【通讯员】钟仁

40个教育项目,这是中山今年“1号议案”!它们办得怎样了?

【作者】 罗丽娟 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中山市~中山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