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品类那么多,不懂这些技巧怎么能选得对!

市场上的农药品类众多,剂型各异,作用机理和使用方法也各种各样,想要一一分清难度实在太大,导致很多使用者混淆不清,也不免会产生“副作用”——轻者使用效果不佳,浪费人力、物力,重则对作物产生危害,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在使用农药之前掌握科学的选择技巧非常重要!

农药品类那么多,不懂这些技巧怎么能选得对!

1、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农药

在植株生长的某一阶段,仅有一两种病虫害是主要种类,需要防治,其它种类在防治主要病虫害时可以兼治。因此在喷药之前首先要确定以哪一种为防治对象,是病害就要用杀菌剂,是虫害就要用杀虫剂,是害螨就要用杀螨剂,是杂草就要用除草剂。

2、根据病虫危害特性选择农药

每一种病虫害都有其危害特性,有的病虫仅危害叶片,有的病虫仅危害果实,有的病虫既危害叶片,也危害果实;有的害虫营钻蛀性生活,一生中仅有部分发育阶段暴露在外面等,了解病虫害的危害特性,有助于选择农药品种。

农药品类那么多,不懂这些技巧怎么能选得对!

例如防治危害叶片的咀嚼式口器害虫(如各种毛虫)要选择胃毒剂或触杀剂;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黑刺粉虱和介壳虫等要选择内吸性强的杀虫剂;防治蛀干害虫如天牛、吉丁虫等要选择熏蒸作用强的杀虫剂。

3、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农药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农药品种在防治上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多种病害在发病以前都有一个初侵染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喷药,就要选择具有保护作用的杀菌剂;当病菌一旦侵入寄主以后,用保护性杀菌剂防治就无效或者效果甚微,而必须用内吸性杀菌剂;有些病害具有侵染时期长和潜伏侵染的特性(如树脂病和溃疡病),在防治时既要考虑防治已经侵入寄主的病菌,又要考虑防止新病菌的侵染,因此需要选择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保护作用的杀菌剂。

农药品类那么多,不懂这些技巧怎么能选得对!

4、根据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农药

各种病虫害都有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了解这些特性是开展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例如防治在土壤中越冬的大果实蝇、花蕾蛆和吉丁虫等害虫时,在春季害虫出土期于地面喷药应选择触杀性强的杀虫剂;而在成虫产卵期往树上喷药就得选择既有触杀作用,又有胃毒作用的杀虫剂;防治蛀干害虫,在防治蛀入枝干内的幼虫时要用熏蒸剂,并施药于蛀道内;防治成虫或卵时就要用触杀剂,并喷雾于树干上。

5、根据农药自身特性选择农药

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时期,并非任何时期施用都能获得同样的防治效果。

农药品类那么多,不懂这些技巧怎么能选得对!

有些农药品种对气温的反应比较敏感,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效果不好,而在气温高时药效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如炔螨特在夏季使用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春季;有的农药对害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有效,而对其它发育阶段防治效果较差,如噻螨酮对害螨的卵防治效果很好,而对活动态螨防治效果很差;灭幼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只有在低龄幼虫期使用才能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