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錯峯生產4個月,7萬餘家「散亂汙」企業面臨整治

近日

《長三角地區發佈2018-2019年秋冬季

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發佈

今年秋冬

長三角地區面臨著新一波的空氣質量改善挑戰:

從10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

長三角地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5%左右

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5%左右

长三角错峰生产4个月,7万余家“散乱污”企业面临整治

我省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制,打破了行政區劃界限,著力破解大氣汙染長距離傳輸、區域間相互影響的世界性難題。今年是長三角區域汙染防治協作第五年,我省將繼續與上海、江蘇、安徽共同努力,強化PM2.5削減與臭氧協同減排並舉,實事求是明確防控重點,因地制宜實施分區管控,優化協作機制。

长三角错峰生产4个月,7万余家“散乱污”企业面临整治

今年,由省環科院參與的生態環境部公益性項目《長三角大氣質量改善與綜合管理關鍵技術研究》順利通過生態環境部驗收,並因總體評價為優受到生態環境部表揚。

實現長三角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

有哪些需要分步實現的小目標?

1

編制“三線一單”

2018年12月底前,各地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工作,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和浙江省溫州市、台州市、紹興市、衢州市完成“三線一單”編制工作。

2

重汙染企業搬遷改造

2018年12月底前,上海市完成產業結構調整項目1000項,其中鋼鐵、化工、有色、鑄造、建材、製藥等重汙染企業60家;江蘇省完成化工等行業企業67家;浙江省完成化工、鑄造、建材等行業企業124家;安徽省完成有色、鑄造、建材等行業企業53家。

3

“兩高”行業產能淘汰和壓減

2018年12月底前,上海市關停2座100噸電爐,推進寶鋼不鏽鋼全面停產;江蘇省壓減粗鋼產能100萬噸、水泥熟料產能210萬噸、平板玻璃產能660萬重量箱,全部關停沿江地區和環太湖地區獨立焦化企業;浙江省壓減水泥熟料產能183萬噸、磚瓦產能17.5億標磚;安徽省壓減鋼鐵產能228萬噸。

4

化工園區和化工企業綜合整治

2018年12月底前,上海市出臺化工園區整治行動專項方案,制定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改行動方案和項目清單,完成年度整治任務;江蘇省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化工企業“四個一批”(關停一批、轉移一批、升級一批和重組一批)專項行動,完成化工企業整治項目1893個;浙江省完成化工企業整治項目77個、5個化工園區綜合整治;安徽省完成10個化工園區綜合整治。

5

“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

2018年12月底前,上海市完成600家涉氣“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江蘇省完成50000家,浙江省完成11037家,安徽省完成8382家。

嚴禁採取“一刀切”方式,對各類汙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未達到排汙許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改造任務的,全面採取錯峰生產措施。對屬於《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的,要提高限產比例或實施停產。對行業汙染排放績效水平明顯好於同行業其他企業的環保標杆企業,在資源有保障前提下,可不予限產。

【新聞+】

《長三角地區發佈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實施範圍: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京市、無錫市、徐州市、常州市、蘇州市、南通市、連雲港市、淮安市、鹽城市、揚州市、鎮江市、泰州市、宿遷市,浙江省杭州市、寧波市、溫州市、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麗水市,安徽省合肥市、馬鞍山市、蕪湖市、黃山市、池州市、六安市、宣城市、安慶市、銅陵市、淮南市、滁州市、阜陽市、亳州市、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共4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

长三角错峰生产4个月,7万余家“散乱污”企业面临整治长三角错峰生产4个月,7万余家“散乱污”企业面临整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