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中國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南懷瑾老師:中國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任何一個國家社會的演變,以及戰爭的原因,常被視為是政治、經濟的動亂。其實,這個動亂的根本,還是在於文化學術。

中國一百五十年來一切問題的根源,就是文化教育問題。

出版和新聞業現在有個名稱,叫做“媒體”。我說我反對這個名字。以中國固有文化講,新聞、出版不應稱為“媒體”,這是外文翻譯過來的隨便稱呼。這個做媒的,在中國文化像是令人看不起的“媒婆”,媒婆是兩邊騙的。出版和新聞或電臺、電視臺,怎麼能叫“媒體”呢?我說他們是文化教育事業的先驅,具有領導和中介的功能。

我們最近一百年來的文化非常有意思,多半跟著外國的文化亂跑,自己沒有正名。說起歷史,今天我們文化界、學術界,好像還沒有一本包括古代和現代的《中國出版事業史》也許有,我還沒有看見。希望諸位努力,寫一部好的《中國出版事業史》或者《中國出版事業年史》。

新聞出版業和文化教育是連在一起的,新聞、出版的內容,都是文化教育的範圍,

不要把學校課本當作就是文化教育,書本只是一點點,因為整個新聞出版都是文化教育的範圍。


南懷瑾老師:中國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最近,我為了中國的文化教育問題,在寫一篇文章。我的話好像有點岔開了,其實還在本題上。因為中國一百五十年來一切問題的根源,就是文化教育問題。……

推翻滿清以後到現在,只有九十五年。我是民國初年出生的,可是我開始受的還是清朝末年的教育。你們可以由這九十五年中的教育演變,研究整個社會演變的因果。

過去有人碰到事就罵政府,我在辦報紙的時候給他們講一個笑話,有一次做了一個小型演講,我說你們不要罵政府,政府沒有罪過,所謂“政府”,是文字上一個符號。政府機構是水泥木頭建的一個房子,政府裡頭的內容是官員。這些官員哪裡來的?不是政府生的,是我們老百姓生的子女培養出來,送進去做官的。他們做得不好,就是政府做得不好,應該罵我們自己,是我們沒有把子女教育好。政府沒有罪過,這是文化教育問題。……

中國古代教育的目標,四個字——敬業樂群,“敬業”就是好好學習學問,好好學習做一個人,學習人文,養成人格,再學習謀生技術,對學習、對行為、對工作要有誠懇敬重之心,不可以馬馬虎虎混得像現在這樣。“樂群”就是培養在社會共同生活中的道德、倫理、禮節、秩序、能力,禮節就有秩序的作用,維護社會秩序和人際環境的健康。……


南懷瑾老師:中國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我現在經常聽到新聞界有個術語,任何一件案子發生,就說是“社會問題”。我說我也是社會的分子之一,這個問題發生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這不是社會問題,而是家庭教育問題,不要推給社會。社會是個群眾的團體,各有各的範圍。……

要講政治管理,宗法社會的經驗很值得研究。中國幾千年的地方政治,大家也沒有好好研究。所以我在美國的時候,人家問我,說你們中國的帝王政治如何如何。我說你不要跟我們中國人亂講,你們懂什麼叫“封建”嗎?中國的封建不是歐洲的封建,內容完全不同,這個名稱當年翻譯搞錯了,就連鎖地錯下來。我說你們美國立國不過兩百年,如果講文化史,你給我做徒孫我都不要,太年輕了,我們是五千年曆史。如果講科技的發展呢,我願意做你的徒孫。我在國外經常講這些笑話,也都是真的內容。……

我們中國幾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謀生,是教我們作一個人,職業技術則是另外學的。而且教育從胎教開始,家教最重要,然後才是跟先生學習。人格教育、學問修養是貫穿一生的。所以社會除了政治、財富力量以外,

還有獨立不倚、卓爾不群的人格品格修養,作為社會人心的中流砥柱。

不像現在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乃至整個社會的教育觀念,專門為了職業,為了賺錢,基本人格養成教育都沒有。人如果做不好,你講什麼民主、科學、自由、法治、人治、德治、集權,乃至信用、環保、團結、和諧等等?理想都很好,可是沒辦法做到,因為事情是人做的。

這是一個好像最講民主平等自由的時代,其實現在全世界的皇帝姓“錢”,都是錢做主,以錢來決定貴賤,沒錢就沒自由。沒有真正獨立不倚、卓爾不群的人格修養、學問修養,有的只是亂七八糟的所謂個性張揚和向錢看,變成聽“錢”指揮,連科學研究、教育、學術都在聽“錢”指揮,為就業忙,為錢忙,沒有精神支柱……

大家常常提到“封建”兩個字,好像代表了專制、愚昧、落後的味道。幾十年來看很多報刊和書,常見到這個說法。

所謂中國周朝時的封建,是中央領導,分封諸侯,換句話是聯合國的組織,各個諸侯國有自己的法令、自己的文字,那個時候可以說“書不同文”,言語更沒有統一,交通也沒有統一,這是中國的封建,根本不同於西方那個封建。

當初翻譯西方著作的時候,“封建”兩個字用錯了。我們把西方那個封建拿來解釋中國的封建,學術上根本是錯誤的,這個錯誤導致的後果相當嚴重。說起翻譯西方著作,又是一個關於文化和出版的大問題,例如“經濟”這個詞,在中國文化本來是“經綸濟世”的意思,包括政治在內了,近代翻譯也是用錯了。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這些翻譯的錯誤,隨著書報一出版,就引發一連串錯誤。後果很嚴重。

周朝的封建,儘管許多沒有統一,但是文化觀念是統一的。中國文化基本用一個字可以代表——“道”。由“道”後來演變出儒家、道家、墨家等等諸子百家。道是什麼東西?這是哲學問題,我們今天沒有時間討論。……

對於新聞出版業以及文化教育問題,我今天簡略談了這一席話。目的是希望年輕的一代自我反省,為後一代著想,努力為國家民族、為社會做頂天立地的事業。


文章摘錄自南懷瑾先生著述《南懷瑾選集》

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辯玄旨,請閱原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