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西進滅秦的貢獻,不亞於項羽的正面戰場

懷王抗秦之令一下,粟縣,劉邦即刻召集眾兄弟,商討西進之議。縣堂府廳,劉邦觀之在坐眾人,可謂是人才濟濟,心中不免有些得意之情。其中一清瘦儒雅,短鬚朗目,年近五旬之人,便乃蕭何是也。“沛公,今彭城以北,危勢已緩。西進一事雖是可行,但,大軍漸增,糧草相應見拙。吾意西進之前,應先圖定糧草一事。”“蕭大人,糧草一事,向來籌措困難。大軍西進,此實為後顧之憂啊!”蕭何道“沛公,秦得天下,建十二糧倉。以敖倉為首重。然,滎陽秦軍重兵據守,得之難矣!”

劉邦西進滅秦的貢獻,不亞於項羽的正面戰場

“沛公,蕭大人,何須捨近求遠。此碭郡之陳留,亦乃十二糧倉之一,吾軍可往攻佔!”眾人聞周苛之言,皆覺可行。劉邦沉思少時,決定整軍北上,西攻陳留。此時劉邦軍過兩萬,加之妻兄呂澤萬餘軍,共有三萬餘軍。呂澤今於濮陽一帶,與秦軍周旋,暫不可歸。劉邦盡起三軍,以周勃、樊噲為前鋒,直撲陳留。

劉邦西進滅秦的貢獻,不亞於項羽的正面戰場

而此時陳留之北,滎陽秦軍已被河水北岸,趙將司馬卬、申陽兩軍所絆。其兩軍數萬之眾,於趙地以西,河內一帶遊擊,亦與項羽呈夾攻之勢。滎陽秦軍之責,是牽制其軍,若其有攻棘原之態,隨即刻渡河援戰。因此,劉邦突襲陳留之戰,毫無懸念,一戰而下。陳留糧倉之於劉邦大軍,可謂是雪中送炭,錦上添花。有此為根基,劉邦招兵買馬,擴軍備戰,將下一目標指向舊魏都城,大梁。

劉邦西進滅秦的貢獻,不亞於項羽的正面戰場

大梁乃為章邯部下楊熊,留守。其見劉邦叛軍勢盛,領軍欲往北,經白馬津渡河北上棘原。孰不知,此時呂澤軍正於白馬附近,兩軍相遇,一番大戰,楊熊敗走,欲返歸滎陽。或其命中有此劫數,途經曲遇時,遭劉邦軍伏擊,盡乎全軍覆沒,楊熊隻身逃往滎陽。此時,劉邦、呂澤兩軍彙集,決定棄攻滎陽。於是,往南至西,戰苑陵、長社,攻潁陽,下軒轅關,直撲洛陽。此時洛陽守將趙賁,知其叛軍意乃函谷關。而洛陽乃為終之屏障,趙賁隨領軍迎戰,與劉邦軍戰之洛陽以東,戰敗歸城據守。

劉邦西進滅秦的貢獻,不亞於項羽的正面戰場

至此一路鏖戰,劉邦軍越戰越勇,軍勢越戰越隆,大軍已有六萬餘軍。此刻劉邦心中,對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一言,隨著勢起,而愈加強烈。竟做出斷絕平陰河津渡,以阻趙將司馬卬南渡河水之途。至此,沛公之心,人盡皆知也!由於洛陽城堅,劉邦數戰未下,陷入兩難之境。若棄攻洛陽,往西直奔函谷關,則腹背皆敵。若久攻洛陽不下,滎陽秦軍必來援之,亦腹背皆敵。

劉邦西進滅秦的貢獻,不亞於項羽的正面戰場

正當劉邦一時無計之時,令其朝思暮想的大才,張良,遣人送信至。言其洛陽、函谷關一路,歷來為秦之重守,難以攻克。張良勸其南下,由南陽郡往西,經武關一途,突入關中。劉邦見信,心中大喜,嘆張良實乃為大謀之才。隨即下令,三軍南下,復經軒轅關,彙集韓王成、張良之軍,於陽城休整待戰。

至此,劉邦歷經數月,轉戰千里,聲勢大振。此一路軍,引起大秦咸陽之關注。二世胡亥、趙高,先斬敗軍之將楊熊,後援洛陽趙賁,增兵函谷關,以拒劉邦。並數次遣使入棘原大營,令章邯尋機決戰,儘早結束戰事。

劉邦西進滅秦的貢獻,不亞於項羽的正面戰場

尋機決戰?此刻趙地,棘原一線,數十萬大軍,何人不想一戰而定也!孰不知,數月對峙,數十場大小之戰,夜襲,鬥陣,戰將,攻防戰,兩軍勢均力敵,互有勝負。諸侯聯軍終不得進,秦軍亦不得勝也!朝廷的嚴旨,趙高的逼迫,使章邯心生異念。大秦之殤,至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