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第一桿秤,是誰發明的?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楚國宛邑三戶(今河南南陽)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商業理論家。後改名陶朱公。就是這位號稱財神的陶朱公,經商時發明了秤。陶朱公經商的時代還沒有衡器,市場上很多貨物的交易都是估計份量,很難做到公平交易。於是他便設想製造一種能測定貨物重量的工具。

人類第一杆秤,是誰發明的?

一天,陶朱公用桔槔從井中汲水時受到啟發。桔槔是當地常用的汲水工具,它是運用槓桿原理設計製造的。即在井邊豎一高高的木樁,再將一橫木綁在木樁頂端;橫木的一頭吊水桶,另一頭繫上石塊,此上彼下,輕便省力。陶朱公急忙回家模仿桔槔做起實驗來:他用一根細直的木杆,一頭拴上吊盤,用以盛裝貨物,一頭系一斧頭作砣,再用木樁把木杆支撐起來。實驗發現,吊盤的貨物越多,斧頭就要移得離支點越遠,才能保持木杆平衡。他把貨物的多少與斧頭移動的距離一一作了記錄,且在木杆上刻出標記。為使用方便,他把一隻斧頭的重量定為一個單位--斤。但是,比斧頭輕的東西怎樣秤量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很長時間,仍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人類第一杆秤,是誰發明的?

一天夜裡,陶朱公夜觀天象,天空星宿的排列又給他帶來靈感。他於是便將秤桿上一斤的距離平分為十三份,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標記,一顆星代表一兩重,十三顆星代表一斤。為表現它的公平,陶朱公就給它起名叫“秤”。從此,市場上便有了計量貨物重量的工具--秤。這種秤必須把木樁固定在地上使用,對於坐商還可以,而對於行賈使用起來就很不方便。於是陶朱公又對秤進行了一番改造,在秤桿支點上鑽個小孔,小孔穿上麻繩,用手來提。這樣一來,秤的使用和攜帶就方便多了。

人類第一杆秤,是誰發明的?

但是,時間一長,范蠡又發現,一些心術不正的商人,賣東西時缺斤少兩,剋扣百姓。他決定把秤再作改進,警告奸商用秤要公平心正。他改秤桿白木刻黑星為紅木嵌金屬星形,並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祿、壽三星,以十六兩為一斤。他告誡商人,經商必須光明正大,不能去賺黑心錢。並說:“經商者若欺人一兩,則會失去福氣;欺人二兩,則後人永遠得不了俸祿;欺人三兩,則會折損陽壽!”即使是惟利是圖的奸商,賣東西時也不敢缺斤短兩了。

就這樣,秤這種計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一直沿襲了兩千多年,直至今天。據史料對照,陶朱公發明的秤比羅馬大秤還早二百多年呢。

人類第一杆秤,是誰發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