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招才能勝有招,做到這點,你也是高手

01有一個隱藏的敵人,在消耗掉你的自律

你覺得你自己,是不是一個很自律的人?

無論是不是,我今天都想跟你透露一個秘密:如果你對自己的自律不滿意,也許是因為有一個隱藏的敵人,在悄悄的消耗掉你的自律。

這個敵人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又無時不在。

無招才能勝有招,做到這點,你也是高手

它還非常強大,比起你時不時的心血來潮,還有一次次的發誓賭咒,都要強大得多。

只要你稍不留意,就會被它控制住,甚至在把事情搞砸以後,也意識不到究竟是為什麼。

最後,自律的人那麼多,成了的沒有幾個。

如果你真的想成為一個自律的人,那一定要認清這個敵人,並且戰勝它:

環境。

無招才能勝有招,做到這點,你也是高手

02環境對人的影響,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很多女生會在清理衣櫥時,發現很久前買的還沒扯下標籤的新衣服,而且看來看去,怎麼也想不通這件衣服好看在哪裡。

是你的審美水平變了嗎?不是,是環境變了。

剛走進商場時,你對自己說,這次我就逛逛。

購物中心明亮的燈光、寬闊的走廊、格調滿滿的裝飾,當然還有導購妹子毫無保留的“欣賞”,強烈刺激著你的慾望。

一種覺得“我不能空手而歸”的模糊衝動,主宰著整個過程,讓你開心刷刷刷,掃掃掃,帶來的滿足感可以一直持續到下個月看見信用卡賬單。

男生們別笑,逛電腦城、運動專賣店,你們的表現也好不到哪兒去。

為什麼會這樣?說好的“只是逛逛”呢?

因為環境。

這類環境的刻意佈置,就是為了降低我們的理性判斷,引誘我們買一些其實不一定需要,或者不一定適合的東西。

這種影響的力量太大了,即使你明明知道商家的佈置就是為了賺你的錢,你還是會像中了邪一樣,每次都乖乖聽話。

可能你會問,那麼,其他那些並不是故意設置的環境呢?

一樣,我們的自律一樣受它的擺佈。

最常見的就是“路怒症”了。

一眼望不到頭的車流,令人煩躁不安的紅色尾燈,如果剛剛接了家人催促的電話,誰也不會有好心情。

這時候,你如果沒跟上前車,旁邊的車趁你不注意,猛地車頭一拐插到你前面,你會不會忍不住開罵,甚至會搖下車窗直接懟過去?

你是那種粗魯的人嗎?是那種像火藥桶一樣一碰就爆炸的人嗎?不是,平時你絕不是這樣。

可是當你處於特定環境:


排隊等電梯,你會很難用心記單詞。室友熱情好客愛吃零食,你多半恭敬不如從命。小區和附近都沒有合適條件,一般人也就放棄晨跑了。

環境改變你,輕易擊垮你的自律。

當然,我寫這篇文章,不是光為了告訴你這個壞消息,下面兩點,可以幫你抵抗環境,成就自律。

無招才能勝有招,做到這點,你也是高手

03 有目標感的人更容易擺脫環境影響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曾經特別糾結,每次去超市,她都忍不住買回來一大堆扔了可惜吃了長胖的打折食品。

直到後來,她學到了一招:寫一個購物清單,一份越詳細越好的購物清單。

其實,她知道自己要買什麼,可是,她沒去想哪些是可以不買的,所以這個購物清單能起到一個作用,就是提醒她來超市的真正目的。

每次當她忍不住,要伸手拿下一件並不在購物清單上的打折食品時,她就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樣隨心所欲,而是必須痛苦地看一看清單,再把東西放回去。如果她堅持買,那表示她的清單失敗了:一般人都不願意品嚐失敗的滋味。

可能你看過許多的名人傳記,其中很多人雖然來自極其惡劣的環境,但是他們依然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你有沒有發現,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目標感極強。

相反,那些面對不利環境,這也可以那也可以的人,往往會失去方向,隨波逐流。

所以,在培養自己的自律時,你一定要有一個詳細的、清晰的、分步驟的目標,最好把它寫下來。

不要說“我的目標是一年後體重降到100斤以下”,而是“我今天的任務是跑5公里,中間只能休息一次”。

04被環境改變,不如主動改變環境

畢業沒多久的年輕人,常常在租房時面臨兩難選擇:是租遠郊的房子,寬敞且便宜,就是離公司太遠,上下班各花去兩個小時?還是公司附近的合租小間,上下班步行15分鐘,但是又小又貴得離譜?

如果你選擇大房子,要不了多久,很可能會像大多數人那樣抱怨:上班累一天又擠兩個小時地鐵,回到家根本沒有力氣再看書學習了,這不能怪我不自律啊。

這就是被環境影響了。

如果你的收入足夠,我建議你選擇後者。甚至,就算你掙得不多,如果家裡還能給些支持,我還是建議你選擇後者。

是,就是要主動改變環境,

年輕時最重要的不是睡多大的床,也不是省多少錢放銀行卡里睡覺,而是除了基本的工作生活、吃喝拉撒之外,還有多少時間能用來充電。

在地鐵上聽英語?別扯了,即使可以,比起安靜地呆在一個人的屋子裡,效率不知要低多少倍。

其實我自己就是這樣,我上班的城市很堵,雖然坐地鐵還稍快些,而且不花油錢不花停車費,我還是選擇開車上班。而且,我不會接順風車掙那點小錢。

下班路上,我通常會戴上耳機打好幾通電話,除了工作上的事,和家人和朋友,可以不慌不忙地一路聊天。

這樣,我就不需要花在家的時間來打電話,而是做其它更加重要的事情,比如寫這篇文章。

你看,不要總是抱怨環境,去花費一點點成本改變它,讓你的自律為你帶來更多回報。

05自律的最高境界,是無需自律

好吧,聊完環境對人的影響,你是不是覺得,哇,難怪我沒法自律,原來還是受環境影響太大了!

嗯,我當然鼓勵你採用上面的兩種方式去克服環境,但是你可千萬別以為,改變了環境就改變了一切。

就像哪怕讓你住進健身房,天天跟一堆跑步機和槓鈴啞鈴呆在一起,也不能保證幾個月下來,一身肌肉就會自動長出來。

自律,還是要自己去“律”啊。

你得明白,人的意志力絕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種可以後天有意識培養、修煉的能力。

自律就像肌肉,越鍛鍊才能越強壯,直到成為身體本能,就像晚上早睡和晨起跑步,都可以成為本能,成為生活方式。

我的客戶裡面有一位老兄,有一次跟我聊起一件往事,讓我聽得又佩服,又心驚。

他說,很多年前的一個夏天,他一邊走路想事情,一邊隨手把吃完的冰棍扔進路邊的垃圾箱。

冰棍沒扔準,掉在地上,他頭也不回地走了——畢竟這種事其實很常見——然後走出十幾米,他忽然站住了,轉過身,回到垃圾桶旁把冰棍撿起來重新扔進去。

這真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可在那個轉身之前,電光火石的一瞬間,他忽然閃過一個念頭,無關道德,卻關係他對自律的理解:

在一件小事上放縱自己,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卻會讓我在潛意識的深處,允許自己成為一個不自律的人。

一件事不要緊,兩件事也不要緊,直到事情多了,我的自律完全退化,就會失去反抗的能力。

失去反抗的能力!這話聽得我出一身冷汗。

我一向覺得自己很自律,可是他說的“小事上放縱自己”,不就是說的我這樣的人嗎?

今天發工資慶祝一下,晚飯不吃葷的慣例被打破了。

偶爾一次電話裡,跟老同學聊得好嗨,所以早睡的計劃又往後挪了。

項目有變故簽單受阻,一口氣吃完半盒巧克力,發洩一下。

這些行為在他眼裡,都是“潛意識裡允許自己成為一個不自律的人”。

他還說,哪怕在一件小事上自律成功,也是給自己的“意志力銀行”賬戶上,又存入一筆叫做“信心”的錢。

遇到極端艱難的事情,你的賬戶必須有足夠的“餘額”才行,否則,極難自律。

顯然,他已是自己賬戶上的百萬富翁。

就像有心理學家,曾經總結過如下規律:

自律的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後期是享受的。

我的這位客戶就是已經在享受,他完全掌控著自己的行為,不受環境的任何暗示和引誘,遵從內心的真實想法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想做的事。

不會像我們其他人那樣痛苦地拖延,更不會為自己尋找藉口。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自律的最高境界,是無需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