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长子长孙,继承皇位可能历史会有不同

在本溪市石桥子响山子的东山坡上曾有一座大坟,当地人都管它叫金王坟,这座坟的主人就是满洲开国时赫赫有名的安平贝勒杜度。

在平顶山碑林旁,有一座小院落,院子的中央有一通石碑,这通石碑,碑高285厘米,宽120厘米,厚42厘米。质地为汉白玉,周边浮雕云龙纹。年深日久,久历沧桑风雨,碑额已经遗失,仅存碑身。这是清雍正皇帝为了纪念一位大清开国贝勒而树,碑上阳刻满汉碑文,汉字楷书4 行,满行40字。碑文以雍正皇帝的口吻记述着墓碑主人的丰功伟绩,“鸿文焕赫,贲泉壤以增光;宝命辉煌,映松楸而生色。”不吝溢美之词。

大碑后面屋子里有一尊满洲武士身披盔甲的戎装坐像。

这个小院,唤做杜度祠,这碑的主人正是爱新觉罗·杜度,努尔哈赤的长子长孙,通过这尊塑像人们可以遥想这位尊贵至极的贝勒爷当年的风采。

努尔哈赤的长子长孙,继承皇位可能历史会有不同

长子长孙

爱新觉罗·杜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大儿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长孙,“杜度”的满语意为“斑雀”。爱新觉罗·尼堪,则是褚英的第三子,“尼堪”的满语意思为“汉人”,可能是因其相貌或作风像汉人而得名。

他们的父亲爱新觉罗·褚英能征善战,广有战功,努尔哈赤因其英勇,封号“阿尔哈图土门”,译言为“广略”,所以褚英封号为“广略贝勒”。褚英因勇武过人而且颇有韬略,成为努尔哈赤的得力助手,努尔哈赤也将他视为自己事业未来的继承人,命他主持国政。

恃才傲物的褚英打仗是把好手,玩政治就不行了。当上接班人后,不会施恩惠于大臣,不会论戚谊于弟兄。反而与“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以及皇太极等兄弟们不和。这些人在努尔哈赤面前经常告褚英的状,努尔哈赤因此与褚英渐生疏离。随后,努尔哈赤又抓住褚英的一朝之错,解除了他的兵权。

性情刚烈的褚英将所有不满溢于言表,这导致他不久被软禁。褚英愤怒至极,行为更为过激,他甚至焚香诅咒告状的五大臣和兄弟,并扬言等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不听话的兄弟们,结果又被告了一状。公元1615年的8月,褚英在圈禁两年后,被努尔哈赤决心处死,时年只有36岁。

褚英死时,杜度已经18岁,而尼堪只有6岁。

努尔哈赤的长子长孙,继承皇位可能历史会有不同

安平贝勒

杜度是努尔哈赤的第一个孙子,又值其父亲褚英战果辉煌的时代,是在倍受重视和关爱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的。父亲的死让杜度心灵倍受打击和挫伤。但汗王祖父仍十分喜爱这个长孙,令其独掌正白旗。褚英死后,杜度追随二叔代善。杜度颇有才干,能征惯战,战功卓著,是一员难得的骁将,努尔哈赤天命九年晋封贝勒。

杜度地位尊崇,战功赫赫,之所以不像我们熟悉的多尔衮、萨哈廉一样被封为亲王,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满洲还没有引入汉人礼制中“亲王”、“郡王”的封号,当时的“贝勒”就已经相当于后来“亲王”封号,不可与后来“贝勒”的封号相提并论。

其实,早在1618年,萨尔浒大战时,22岁的杜度已成为朝鲜人眼中的知名人物、后金国著名的将领。天命九年(1624)受封为贝勒,成为努尔哈赤孙辈中最早封贝勒爵者,其名次仅次于代善、皇太极、莽古尔泰、阿敏四大贝勒,为随班议政的十贝勒之一,跃入了后金的统治集团。

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辞世,皇太极承位。由于皇太极与其父褚英结怨颇深,受父亲的影响,杜度始终得不到皇太极的信任,失去了独掌一旗的权力。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佳,因此做事极为谨慎,唯恐引起皇太极的猜忌而招致灾祸。天聪三年(1629),杜度随阿敏出征朝鲜;四年随大军征明;而后又多次参战。在战斗中,杜度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轻伤不曾卸甲,并屡立功勋,却功高不赏。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称帝,大封兄弟子侄爵位。杜度虽获皇太极奖励,但仍为贝勒,只不过爵位之前加“安平”两字,成为“安平贝勒”,以后一直也没晋升,为此杜度心中极为愤懑也颇有微词。但即便是这样,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杜度还是因卓越的才能与代善、岳托、萨哈廉等同为“十大固山执政贝勒”,是当时满洲举足轻重的实权派人物。

努尔哈赤的长子长孙,继承皇位可能历史会有不同

杜度之死

崇德四年二月(1639),皇太极领兵攻打祖大寿镇守的关外重镇锦州,明崇祯皇帝委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执掌辽西军事。锦州战端一开,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步骑兵13万驰援锦州,随即明、清双方几十万大军鏖战辽西松山、锦州一线,这就是,明、清之间最后的关键之战——松锦大战。

战争开始时清军一方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锦州城就是拿不下来,几次强攻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崇德六年(1641)八月,对锦州城久攻不下的皇太极返回盛京,留下杜度继续围攻锦州。

对于杜度之死《清史稿》中记载:“翌年(1642),六月,薨。”“上闻之,为罢朝。丧还,遣大臣迎奠。”虽然都是子侄,对于杜度的身后事,皇太极显然没有像对咱本溪人非常熟悉的萨哈廉(东坟的主人)那样重视。

杜度死后初葬于辽阳,雍正年间后迁至响山子。而据响山子当地人传说,杜度不是因劳累过度而死,而是在攻打锦州时,力战而亡。

在此之前杜度与多尔衮一同围困锦州外城,皇太极以二人扎营离锦州城太远有消极避战之嫌为由,将杜度论削爵,诏罚银二千。其实,抛去杜度力战而亡传说是真是假不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皇太极每遇苦战、硬仗都会派自己不待见的兄弟、子侄打头阵,而且督战甚严,莽古尔泰就曾吃过苦头。他的用意很简单,打死敌人平外患,打死自己人除内乱,让这些能征善战的兄弟、子侄们不死于阵前,也受罚于军法,时刻都要敲打这些兄弟子侄们一下,小算盘打得是相当精明。

这样看来,再围锦州之时,杜度力战当先,不幸战死沙场,落得身首异处的传说就有了出处。关于杜度受罚一事,有明确记载,死于锦州也是事实,总之杜度之死是与皇太极脱不了关系的。

至于杜度为何葬于响山子,则不难解释——因为此地乃杜度的王庄旗地。据记载,杜度的庄园旗地达到7000余亩,主要分布在我市的牛心台、卧龙、石桥子、响山子一带。能在“龙兴之地”拥有如此大片的王庄旗地,也足见杜度作为努尔哈赤长子长孙的显赫地位。

杜度死后最初安葬在辽阳的东京陵,1724年,雍正皇帝下旨为他立碑纪念他的功劳。迁到今天响山子村的东山坡上,该坟当时叫做金王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