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自古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三迁只为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俗话说:“在苦不能苦孩子,在穷不能穷教育”。

教育资源对一个孩子来说,到底能有多重要?

郑琼:出生在三线小城市——湖北咸宁,和众多拼一代一样,她毕业后也成了北漂族。来了北京才发现,原来北京的高考分数线可以比湖北低那么多。

多年后,恰好一个朋友在办公室找到她,和她讲述了自己女儿放弃高考的事迹,郑琼不禁产生一个想法:探索不同阶层孩子的出路。

郑琼用6年拍摄分别来自贫困山区、小镇、大都市的3个孩子,用镜头记录下了“读书”对于他们各自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1

马百娟:山沟沟里的孩子

“我长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学”从马百娟稚嫩又略带方言的口中说出。那是马百娟最大的愿望。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甘肃省会宁县,野鹊沟小学,当地唯一的学校也就仅有2名教师5名学生。12岁的马百娟是里面最大的。

为什么只有这么少的人上学?马百娟的父亲讲出真相:“上学也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上学有啥用”?

马百娟10岁那年,校长极力劝说才说服马百娟父亲才同意她上学的。

山沟里的孩子通常比较“早熟”,小小的时候就为家庭分担了很多,放学的马百娟还要喂猪,做饭,干农活。每次干农活都要费很大的力气从一个陡坡下去在上来。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山很大,路很弯,人很小。相比之下,人就如同蚂蚁一般渺小。而她们的生活状态也恰同于蚂蚁一样讨生活。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马百娟很爱上学,不惜走上十几里山路买一支自动铅笔,脸上的笑容不言而喻。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农村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憧憬,考上大学走出山村,从而改变命运。

马百娟的憧憬就是:考上北京的大学,以后一个月赚一千元,给家里买粮食,打井。因为家里粮食不够吃,水不够喝,全家一年的消费是50元。

这样的憧憬对于一个山村来说,这样已经是太过奢侈了。

2

袁晗寒:国际大都市少女

“我恐慌的不是没事干,是会不会一直没事干”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袁晗寒从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全国最好的学府就读,享受所有最好资源的她,17岁那年轻易就放弃了马百娟梦寐以求的学业。

放弃了学业的她选择在南锣鼓巷开一间小店,无非就是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店铺不贵,一年才两万”。当被问及妈妈为什么会给她这两万,袁晗寒轻描淡写的说:“出来混要花钱,在学校受教育一样要花钱,没什么区别”。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袁晗寒每天的功课就是遛兔子,卷烟草,吃蛋糕,一会儿钱包掉了四处找,一去画室就头疼……其实她是一直在斗争“无聊”

袁晗寒也会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开店,做电影,做绘画。她最大的功课就是如何处理“大把的时间”。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说起未来,袁晗寒并没有想过要成为哪个阶层的人。“不会饿死就行”,她当然不会饿死,因为还有个家给她兜底。

3

徐佳:小镇青年

“跪着也要把学给上完”。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徐佳是典型的拼一代,父亲是农民工,也没有文化,打工吃了不少苦,所以他希望徐佳能好好学习,不要走他的老路,就是跪着也要供他读书完成学业

后来,父亲去世了,最大的遗憾是没能看到儿子的录取通知书。

带着父亲的意志,徐佳在复读第三次的时候终于考上了还算满意的大学。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那时候的压力很大,每天都在痛苦中度过,甚至有一段时间天天想自杀”。

不同于别人,徐佳背负的不仅是家人的希望,更是他命运的孤注一掷

4

四年后,徐佳大四,因为不是重点学校,找工作也找的比较辛苦。

他和很多人一样,早早的就定义了自己的人生,只有考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才是唯一的出路。

其实他只是在这个环境下被不停的洗脑。但其实这也不是批判,他也有他满意的生活。这也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环境。

在这期间徐佳也看到了袁晗寒的作品,不过没有嫉妒。他说:“通过我自己的努力下一代也能像她一样”。

毕业后,他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接着和相恋四年的女友结婚了,他说可以给妈妈带来更好的生活。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很多时候,他是为别人活着的,因为他始终不是一个人。

5

袁晗寒后来开了一家艺术投资公司,也会时不时的回国学习国内的艺术是怎么做的。

她还是会时不时的溜兔子,卷自己的烟卷,画画,口中时不时说出几句不着边际的话。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6

马百娟后来其实“差一点”就如愿以偿了,一家人靠着低保金和大哥做保安存下来的钱,他们买了房子,有水,有电,能吃饱饭

虽然过上了好日子,可她却不能上学了。城市的生活让马百娟非常不适,年纪大,年级小。没有自由的空间,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

大哥去和学校沟通退学,尽管老师一再挽留,大哥一句:“没有原因就是不想念了”。老师哑口无言。

结束了小学生活的马百娟开始到处寻找工作。找到了一家酒店信息,工资是几年前憧憬的数字,1000元一个月。

店员盘问:这么小为什么不读书,你能做什么?

“我能扫地”。

“这里用的是地毯,也不用你扫,前台都是要会用电脑的”。

三言两语,马百娟心灰意冷。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再次见到她,她已经怀孕结婚了。和表哥。

不过这一次马百娟的父亲死活不同意再拍。最后讨价还价,两万再拍。

马百娟父亲还强调:“女娃娃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是别人家的,上学有什么用呢,女人终究不就是要靠男人么,这就是唯一的出路了”。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和身边的嫂子一样,讨论着谁家男人赚钱多,怀孕几个月了,孩子用什么尿布……

6年跟拍3个阶层的孩子:高考真能改变出路吗

7

最后,唯一真正通过学习改变了命运的只有徐佳。整个记录片真实的反映了现实的阶层差距。

阶层之间的跨越是很难的,从一个阶层进入另一个更高的阶层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仅仅靠着一辈人想要一蹴而就是很难的。

其实阶层之间不能够答道融合吗?其实不是,当我们打破成功学,脱掉社会的外衣,打破所有社会权力文化带给我们的枷锁时,大家就真正融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