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點讀書:一家估值3000萬的閱讀大號的「野蠻」生長記

點擊上方“出版人雜誌”關注我們

“十點讀書這兩年成長很快,我最近也越來越忙,不再像以前那樣悠閒地只在公號上分享內容了。”剛從“十點讀書會”週年活動現場脫身的林少通過電話接受了《出版人》的採訪。

十點讀書近幾年發展迅速。距離上次《出版人》對林少的採訪過去不足兩年,十點讀書的微博粉絲已從56萬增至288萬,微信公號的粉絲更是從22萬暴增至600多萬,並以每天淨增2萬~3萬的速度“野蠻”生長。如今,十點讀書公號每天推送的文章頭條,閱讀量高達80~100萬。

十點讀書在公號開通一年後,由此衍生出的音頻產品“十點電臺”在喜馬拉雅、荔枝、網易雲音樂等視聽平臺上的粉絲總數超過了80萬,每期播放量100萬左右。 2015年8月,十點讀書獲得來自由吳曉波等聯合成立的獅享家新媒體基金的300萬投資,估值3000萬。為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需求,“十點”團隊圍繞讀書、電影等又做了六個公眾號:十點電影、她讀、十點讀書會、小柚子童書等。隨後,伴隨兩本圖書的先後出版,一個橫跨電影、音頻、動漫、出版、親子等領域的新媒體矩陣已初步形成。

十點讀書:一家估值3000萬的閱讀大號的“野蠻”生長記

十點讀書創始人 林少

一切源於分享

用林少自己的話來說,“自己趕上了一個好時代,移動互聯網這股浪潮的到來,有將人們的愛好和夢想變現的能力”。回想最初做十點讀書時的心態,林少表示,“那只是出於一個從小就熱愛讀書的理工男,想把好內容分享出去的衝動。”

2011年,以微博等社交網絡平臺為代表的新媒體逐漸興起,最初的十點讀書(原名“每日好書推薦”)只是一個單純的讀書類微博號,基於好書的內容推薦和分享均在微博上完成,每天推送的內容僅是些書摘名句,帶點心靈雞湯的味道,也透著一股文藝氣息。

據林少回憶,微博平臺上第一次漲粉的高潮出現在一次“不經意”的贈書活動之後。那是一位臺灣作家寫的新書,在十點讀書的微博推薦後,被一位知名知名主持人轉發,隨後又接連得到多位“大V”的轉發,那條微博在短時間內的閱讀量達到2000多萬次,也帶來5000多個粉絲。

“在這個時代,如果我們推送的內容能夠引起相當一部分人的注意和共鳴,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在林少看來,通過這次贈書活動讓他們找到了一種新的賬號運營方式。從那時開始,每天晚上十點前他都會在微博上舉辦贈書活動,贈書的轉發量都很高。堅持了一年多時間,微博粉絲累積到了50萬人以上。

從2013年起,微信開始在大眾用戶中普及,隨著微信公眾號平臺功能的開啟,一批曾經盤踞在微博上的自媒體紛紛開始轉向微信的陣地,十點讀書也順勢“滑”入了微信的領地。公號的開通對林少來說,最重要的是打破了原來微博上內容分享在字數上的限制,轉而可以更方便地分享長篇文章,推廣深度閱讀。

十點讀書微信公號導流了一部分微博上的忠實用戶,另一部分用戶的增長則多是依靠粉絲們在朋友圈的轉發。“一開始公號每天只能增加幾百粉絲,後來我們開始篩選發佈的文章,提升了內容的品質,找準讀者定位,漸漸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林少對《出版人》說。

隨著粉絲群體的不斷增大,品牌影響力的不斷加深,樂於利用新媒體來進行宣傳的廣告主們看中了十點讀書背後所聚集的龐大消費群體,開始陸續有一些品牌公司登門談合作的事。隨後,慢慢開始有定製廣告在十點讀書的微信平臺上投放,取得不錯成效,並讓十點的團隊逐漸實現了盈利。

社群化的運營

在十點讀書這樣的新媒體上,基於內容的分享所帶來的二次傳播威力驚人,其龐大的粉絲數量也許早就超過了傳統意義上對社群數量的框定,但這群忠實用戶本身,是實實在在憑藉對圖書和文化的喜愛才追隨至今,這和十點讀書創辦之初的受眾定位是一致的。

“一件事要做好,就要把它做到全面和極致。”談到十點讀書的經營發展空間,林少認為,“既然我們是一個文化和生活類的平臺,就把文藝青年們感興趣的領域全部覆蓋,並把內容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形成我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據林少介紹,十點讀書在自己微信公號的獨立經營之外,還同時運營了另外三個公號,這些公號的運營形成了一個個目標用戶定位明確的群體。

十點讀書:一家估值3000萬的閱讀大號的“野蠻”生長記

今年5月31日,在上海舉辦的十點讀書會線下主題活動

其中,連接所有閱讀愛好者的學習型成長平臺“十點讀書會”逐漸成為十點讀書品牌影響力的重要標誌之一。由十點團隊成員牽頭,十點讀書會的粉絲們定期舉辦線上線下的主題讀書活動,已經在全國30幾個城市開辦過主題活動,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並加入這個集體當中。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群體,讀書會還設有名人講座“線上直播間”和各類特色培訓課程。此外,時尚味更濃的關注女性閱讀的公眾號“她讀”,以及聚焦電影文化的公眾號“十點電影”,都是十點讀書團隊在運營的公號。目前,這三個公號的用戶量都已超過70萬人。

去年8月,十點讀書獲得來自吳曉波等聯合成立的獅享家新媒體基金投資300萬,估值3000萬。資本的介入讓十點讀書的整個團隊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成長空間,步入了新的發展軌道。隨後,通過入股的方式,十點讀書迅速投資了幾家新興的創業公司,與親子類賬號“小柚子童書”、動漫賬號“瘋狂鳥窩”、旅行賬號“旅物”,以及和薦書、賣書的公眾號“書單”達成長期合作。至此,一個曾經的閱讀公眾號已是一個具備龐大用戶群體和穩定發展模式的新媒體內容傳播平臺了。

內容電商的嘗試

在泛閱讀新媒體矩陣已形成的契機下,有了固定的目標用戶,跨入電商領域對林少和他的團隊來說,只是在用廣告和融資實現內容變現後的另一種盈利的手段和環節。

相對於社群電商,林少更傾向於內容電商這個標籤。“最開始,我們是通過圖書方面的內容聚集了一幫有相同讀書興趣愛好的讀者,這群讀者對文藝生活的概念較為敏感,所以他們對文化創意產品都十分感興趣。這也是促使我們進入電商領域後,選擇從賣文創產品、手工之作和暢銷書作家的簽名圖書入手的原因。”

相比其他同類的新媒體平臺,十點讀書進入電商這個領域的時間不算早,目前的十點小店經營的品種數還比較有限。早前,林少並非不想進行電商的嘗試,一方面,當時微信的支付體驗還未完善,另一方面,用戶在移動端的消費習慣還沒有養成。

一直以來,十點讀書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品牌廣告,曾與國內外眾多知名品牌,如奧迪、捷豹、蒂芙尼、德芙和哈根達斯等合作推出過定製廣告。“這兩年我們也一直在探索十點讀書的商業模式,前期我們已經通過廣告等模式實現了盈利,後期我們會加大在O2O電商方面的嘗試,希望可以有100多件優質產品推薦給我們的用戶。”目前的十點小店儘管在消費市場還未形成更大的影響力,但未來,十點團隊將會持續在圖書和文創以及生活類產品上發力,通過社群用戶的及時反饋和需求,來挖掘和提供更多的產品。

目前,林少的團隊已有20人,且幾乎全是90後。這幫有著共同志向的年輕人打造了一個集微信、微博、微社區、微電臺等於一體的綜合性媒體平臺。對於未來,林少顯得自信滿滿,“我們期待在接下來幾年,新媒體矩陣能夠累積起5000萬用戶,和1000位作者達成合作關係,擁有100位以上的優秀主播來服務於我們的讀者和聽眾”。

十點讀書:一家估值3000萬的閱讀大號的“野蠻”生長記

出版人雜誌

[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點擊下列紅色文字查看精選內容

十點讀書:一家估值3000萬的閱讀大號的“野蠻”生長記

《出版人》雜誌攜手法蘭克福書展共同舉辦的2016出版新星評選正式啟動,想要入選法蘭克福書展“全球出版英才庫”並免費前往法蘭克福書展的機會?那就快來參賽吧!評選報名詳情請點擊
此處

十點讀書:一家估值3000萬的閱讀大號的“野蠻”生長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