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亿暑期档:国产片占比超72%,观影下沉出现暂停

起步于《动物世界》,爆发于《我不是药神》,延续于《西虹市首富》,收官于《快把我哥带走》,熙熙攘攘的暑期档终于大幕落下!今年的暑期档略显不同,国产片是毫无疑问的主角,不管是话题度还是票房成绩,进口片似乎已经仅存于国产片的缝隙之间。话不多说,我们先从数据入手,看一下这个暑期档交出了怎样的成绩!

国产片占比超七成,口碑、票房双轨同向行进

170亿暑期档:国产片占比超72%,观影下沉出现暂停

从今年的市场反馈看,暑期档“国产保护月”的帽子已经被摘掉。档期内,我们迎接了包括《侏罗纪世界2》《摩天营救》《的士速递5》等好莱坞大片的到来,但观众给出了更加理性的选择,对于视效等感官类大片的喜爱不再狂热,而是适可而止。纵观近几年暑期档整体成绩,尤其是2016年后,在更为宽松的档期环境下,进口片成绩逐年下降。

170亿暑期档:国产片占比超72%,观影下沉出现暂停

170亿暑期档:国产片占比超72%,观影下沉出现暂停

据艺恩数据显示,截止目前,2018年度暑期档综合票房近172亿,增幅为5.2%,较去年有所下降,国产片占比超72%,仅次于近五年中2015年,国产片占比73%的成绩。从档期TOP10影片可以看出,国产片单片量级已经远超进口片成绩,同时在口碑上,今年上榜的国产片平均口碑创近五年新高,达6.58分,尤其是《我不是药神》更是在豆瓣上获得了罕见的9.0分。较往年高票房影片频繁出现5分以下甚至更低评分的两极化现象,今年暑期的国产片可谓是进入了口碑、票房双轨同向的佳境。

当然,“意外”总不可避免。8月10日,主打青春情怀的《爱情公寓》和黄渤处女座《一出好戏》同日上映。第一天在观众怀旧情感助推之下,《爱情公寓》的票房冲破了3亿大关,达到了《一出好戏》的两倍。但期间《爱情公寓》的豆瓣评分始终在3分之下,次日,影片票房跌幅近60%,第三日票房仅为首日的六分之一,上映一周后,影片便进入式微状态。可见,口碑在影片的长尾效应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容与故事本身才是票房长驱直入的制胜武器。

观影下沉出现暂停,高口碑下“小镇青年”转化出现延时

随着影院等硬件的下沉以及消费升级驱动,不管是全年市场还是重要档期,观影下沉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因此“小镇青年”这一三线及其以下城市的青年群体,被给予了挑起市场增量的重担。但据近期公开的调研数据显示,该群体在娱乐消费的意向中,手机游戏及网络视频付费位列前两位,更容易自主控制和自我表达的网络直播也高于影院观影,还未完全挖掘的群体正在被分食。

这一现象也在票仓城市的占比中得到了体现。

170亿暑期档:国产片占比超72%,观影下沉出现暂停

170亿暑期档:国产片占比超72%,观影下沉出现暂停

从近五年的票仓占比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观影下沉在今年出现了暂停。我们细化到各级城市票房占比数据可以看出,一线城市观影成熟度基本稳定,变化不大;二线城市在今年有了小幅回升,五线城市则出现了小幅下降。今年暑期档,国产片质量出现较大提升,同时在引进片上有首部金棕榈最佳影片《小偷家族》、印度口碑作《厕所英雄》等,这几部影片在票仓分布上与市场整体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尤其是《小偷家族》一二线城市的票房占比高达77.2%,这与暑期档整体59.9%的占比相差较大。

170亿暑期档:国产片占比超72%,观影下沉出现暂停

对于好莱坞大片的接受度,四五线城市的观众正在逐渐适应,但面对“走心”的故事型及高口碑的引进片,他们的接收出现了延时现象。进入电影“质量促进年”后,回归故事本身,成为制作及观众的众望所归,但是“小镇青年”欣赏水平却无法马上得到提升,这就容易产生部分断层,亟待接受度相对容易的影片过度。

量级分化,改档频繁,“马太效应”下的挣扎

暑期档一直都是爆款的温床。如去年的《战狼2》,今年的《我不是药神》和《西虹市首富》。也因如此,暑期档容易产生蜂拥而至的现象。截止今日,今年暑期档(6.1—8.31)共上映影片93部,其中过亿影片25部,国产片(含合拍片)17部,5部票房过10亿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侏罗纪世界2》《一出好戏》《巨齿鲨》),仅有一部进口影片。

170亿暑期档:国产片占比超72%,观影下沉出现暂停

因目前市场缺乏“档期协调机制”,混战则是热门档期的常态。面对突如其来的爆发,改档、撤档等都成为惯用手段。据统计,在今年暑期档期间,有多达23部影片做出了“迫不得已”的选择。7月15日下午,总成本达7.5亿的《阿修罗》在上映三天后即宣布撤档,撤档时票房仅有不到5000万元。虽然这部电影有吴磊、梁家辉、刘嘉玲等演员的出演,且做出了非常炫酷的特效,但在《我不是药神》《邪不压正》等电影的挤压下,排片率在上映第二天就被打落到了10%以下。对于这样一部“对标阿凡达”,票房瞄准20-30亿的影片来说,这样的打击是难以承受的。

比起《阿修罗》的中途退场,很多电影则干脆选择了直接撤档。其中郭敬明的《爵迹2》就是其中之一。此外,本应在8月中上映的《大轰炸》也改档到了10月26日。这部众星加盟的电影受到了之前诸多场外因素的困扰,更看到了同档影片的强势,最终选择了择期再战。

如果说这些大成本影片改档是为了东山再起的话,对于很多小制作电影来说,改档则是出于满满的求生欲了。其中青春题材动画电影《昨日青空》就是一例。这部之前被很多人看好的作品在上线前半个月突然宣布撤档。从目前的情况来说,与其对标的另一部动画电影《肆式青春》仅仅获得了282万的票房。所以与其说《昨日青空》是“临阵脱逃”,到不如说是“逃过一劫”了。

如今虽然整个电影市场蛋糕越做越大,但强者恒强,二八法则之下,小成本电影的生存条件并不乐观,常常只能通过“被迫出局”的教训来促使影片质量提高、促使片方在选择档期时更加谨慎和理智。

170亿暑期档:国产片占比超72%,观影下沉出现暂停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暑期档类型出现了明显的更替。2014年暑期档TOP10影片中,出现了《变形金刚4》《哥斯拉》《明日边缘》三部科幻影片,收获了近29亿的票房成绩,而在今年暑期档,科幻题材在票房TOP10榜单中已经销声匿迹;作为表现最为稳定的类型,动作片一直是实力担当,在2017年和2018年TOP10影片中分别有6部上榜,但是票房贡献力度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这也与2017年《战狼2》爆发的特例有关。

作为暑期档最适时的存在,动画片近几年的表现都十分亮眼,如2014年的《驯龙高手2》(3.93亿)、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9.51亿)、2016年的《大鱼海棠》(5.65亿)、2017年的《神偷奶爸3》(10.37亿)。近两年,国产动画影片在质量上有显著提升,而且合家欢,尤其是成人动画电影的发展势头良好,但观众仍要一定时间去摒除之前国产动画低幼的印象,希望国产动画坚守者们加油!

老面孔占据上风,新力量蓄势待发

2012年岁末,徐峥和黄渤联合主演的《泰囧》票房达到了12.67亿,成为了首部票房过10亿的国产电影。今年暑期档,这两位以喜剧见长的演员却各自拍出了一部成功的严肃题材电影。

但这两部电影的片方却并不相似。《我不是药神》除了宁浩的坏猴子之外,还有去年因《战狼2》大赚的北京文化,以及签下多位名导的欢喜传媒。这几家公司都已经在电影圈混迹多年,出过不少爆款,算是十足的老面孔。反观《一出好戏》的主控方,由黄渤联合创建的上海瀚纳则算得上是十足的新兵了。目前为止只参与过《一出好戏》《记忆大师》等几部电影。可以说《一出好戏》不仅仅是黄渤的导演处女作,也是他以出品人的身份与市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总体来看,2018年的暑期档,大部分爆款还都来自传统核心公司。除了以上两部电影之外,《西虹市首富》来自开心麻花,出品方中还有阿里影业、万达等巨头的加持。《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出品方是华谊以及有陈国富等实力派压阵的工夫影业。《巨齿鲨》的中方出品方则是曾经推出过《王牌逗王牌》的引力影视。这些公司基本上都在市场上拼杀多年,并且积攒了不少业内口碑。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很多新兴公司的成长。除了上海瀚纳,《西虹市首富》的第一出品方西虹市影视也非常值得一提。这家为了这部电影而生的公司实际上是开心麻花为了打造本片导演闫非等人的个人品牌而成立的。开心麻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扶持更多创作者创业,这种类平台型的孵化模式值得业内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