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文,小心這種債券和理財!


上個月,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文發了一條擁有重磅影響力的消息:國家允許城投債發行公司破產了。城投債和老百姓幾乎沒有直接關係,可能很多人都一時沒反應出這件事的重要意義。但這件事對中國化解天量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達成去槓桿降風險的最終目標影響極大。

首先我們要明白城投債發行公司是幹什麼的,它其實就是替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獲取融資的市場主體。

在建國初期,我國曾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債務,但在改革開放後發現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過快,固定資產投資過猛,允許地方政府自主發債導致大量貨幣衝擊市場,在八十年代造成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於是在1985年國務院辦公廳暫停了地方政府發債。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央不是擔心地方政府發債導致人民幣的通貨膨脹嗎?地方政府就決定不在境內發債,而是去境外發債。於是在八十年代,各地政府紛紛在香港和澳門設立了國際投資和信託公司,這些公司被俗稱為窗口公司,身份非常特殊,在法律上是獨立企業,但又有政府支持作為背景。其核心職能是引進外資,很多外資投資是股權投資,也有很多投資是以貸款的形式進入中國,而這些窗口公司的貸款在早期都有地方政府擔保,因此被投資人視為政府信用公司。

正是在這種錯覺下,這些窗口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大舉發債,從1986年上海國際信託發行250億日元債券,到1997年海南國際信託發行140億日元債券,共有11家地方政府窗口公司在12年間發行了29筆境外債券,發債總金額近43億美元。

到了1998年這些窗口公司的總負債規模甚至佔到地方政府當年財政收入的50%至70%以上,要知道這些債權人都是外資機構,欠的是真金白銀的外匯,不是多發點人民幣就能還的,還不上還要損失國際信譽!事實上中央政府早在1995年就看到了這個危害,開始醞釀全方位整頓窗口公司,宣佈政府不再擔保信託投資公司的融資行為。

但該來的危機還是要來,泡沫終將戳破。1998年廣東國際信託成為國際債券市場上第一個違約的中國地方政府窗口公司,在破產清算和資產出售後,債券持有人於2000年12月以現金形式獲得了債券面值3.6%的補償。

廣東國際信託違約之後,再沒有窗口公司能在境外發債了,境外債券投資者和貸款銀行甚至要求提前還款,一些其他窗口公司無法借新還舊,不得不跟著破產。2000年9月的海南國際信託也出現違約,成為繼廣東國際信託後又一個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公司。

於是到了2003年11月中央開始取締窗口公司這個稱謂,將各地方政府與窗口公司徹底斷開關聯。但是地方政府債務怎麼辦?不要緊,還有另一個渠道,也是時代的產物——城投公司。

1992年上海成立了全國首家城投公司。到了2010年,國家鼓勵所有的地方政府組建城投公司,然後到金融市場自主融資。地方政府建立城投公司的普遍模式是,通過劃撥土地、股權、收費權、國債等資產,成立各項財務指標已經達到融資條件的投資公司。城投公司成立之初和地方政府便達成了默契,擔負起為政府融資的職能。城投債務形式上是經濟法人的債務,但其實發債後的資金全部流入地方政府手上,而地方政府則各種形式為其背書。

城投公司和窗口公司最大的一個不同就是發債對象不同,窗口公司全部都是借的外債,必須要外幣來還。而城投公司是在國內市場,發的是人民幣債券,用人民幣還。還款難度顯然小了很多,也因此城投公司發起債務來毫無節制。

根據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試驗室”的官方數據,2015年我國債務總額為168.48萬億元,全社會槓桿率為249%。其中我國居民部門債務率在40%左右,金融部門債務率約為21%,政府部門債務率約為40%。照此估算,2015年政府部分債務大約67萬億。

而2015年中國的GDP總量剛好67萬億,政府財政收入15萬億。也就是說政府債務超過了當年財政收入三倍,和當年GDP相當。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政府開始強調去槓桿,降低社會總負債的原因。但從2015年到2018年,槓桿率僅從249%降到了241%,政府部分債務並沒有明顯改善。

其實這部分政府債務中央政府債務只佔小部分,最關鍵是的各地方政府大肆借貸進行基建,在基建過程中甚至產生一些貪腐情況也時有可見。

國家發文,小心這種債券和理財!


上圖就是湖南省巡視組通報的湖南省汝城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大規模舉債修建大批“形象工程”,花4800萬元修廣場,6株銀杏樹就花了285萬元,8根圖騰石柱花了120萬元。但是該縣自來水管網年久失修,居民爆管停水、喝“黃泥巴水”是常態;該縣盧陽鎮還有兩個村沒有通電,25戶67人僅靠山泉水發電和點煤油燈照明。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貧困縣,舉債95億元做基建,相當於2017年縣財政收入的23倍。高額債務擠壓了經濟性項目的投入,導致地方經濟裹足不前。

歷史再度循環回來,中辦、國辦發佈的最新要求:“對嚴重資不抵債失去清償能力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依法實施破產重整或清算,堅決防止‘大而不能倒’,堅決防止風險累積形成系統性風險。”也就是說中央政府開始著手化解天量地方債了。

在整頓地方城投債的時候,嚴控風險,對於沒有償債能力的城投公司,一旦不允許借新還舊,是極有可能破產的!地方政府不會破產,但城投公司是可以破產背鍋的。其實美國在次貸危機中,就曾經讓底特律等不少地方政府宣佈破產,清算債務。

這個事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呢?對於國家宏觀經濟當然是好事,會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對於行業來說,一些以地方基建項目作為應收賬款的地方工程企業將陷入困境。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需要小心的是我們在銀行購買的理財基金。後面對接的很有可能就是城投債,一旦城投債發行公司破產,最終買單的只能是投資者。所以大家之後再買理財的時候,務必要看清楚投向,如果投資標的是城投債,就要小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