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十句經典名言,越早知道,福氣越大

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的老子,出生於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同時也是道家學派創始人。存世有《道德經》,將樸素的辯證法融入其中,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道德經》中的十句經典名言,越早知道,福氣越大

《道德經》中的“道德”並不是我們今天狹義理解的人的品質,“道”指的是宇宙萬物運行之規律,如果人們的言行合於宇宙之道,自然之道,就稱為“德”。在《道德經》中有十句名言,與大家一同分享。

1、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這句話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小事做起,循序漸進,還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方可成就大事業。妄想一日登天的結果只會是徒勞無功,只有做好每一個細節,你的目標才會離你越來越近。其實萬事萬物都不是由最小的細胞、分子等組成的嗎?

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往低處流,不論環境有多惡劣,不論地勢有多險要,水都願意去,滋潤萬物而與世無爭,它的品質無比的高尚。做人也應當有水一樣的情懷,不爭名逐利,心懷社會、國家,當你把自己的姿態放低的時候,你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

《道德經》中的十句經典名言,越早知道,福氣越大

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名利心太重,榮辱都會讓人擔驚受怕。所以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待人處事,這就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能瞭解別人的認是智慧,能認識自己的人才是明白人。戰勝別人是有力量,能戰勝自己的人最強大。知足的人才是富有。堅持不懈的人就是有志。不失去本分才是持久,身體雖死,但道仍存世的,才算真正長壽。老子告訴我們要正確地認識自我,正確地認識長壽,這才是根本之道。

5、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很多禍患都是因為人心貪婪所致,很多人知足常樂常掛嘴邊,可是當各種誘惑出現時,全然忘記了自己的初心。老子說,沒有比放縱慾望,貪得無厭更大的禍患了,所以說懂的知足,懂得適可而止,才是最大的智慧。

6、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其實所謂的難事,只不過是沒有找到規律,沒有好方法而已,要從容易處著手。天下所有的難事都是從細微的小事做起來的。

《道德經》中的十句經典名言,越早知道,福氣越大

7、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就像火焰一樣,燃燒的越旺,也就離熄滅不遠了,狂風驟雨也往往不會長久。懂得了這個自然規律,我們不必羨慕那些整日炫富,那些整日吃喝玩樂的人,因為事物達到一個極端必然會走向相反的一面。

8、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最事情要從一而終,我們往往說牛身子過去了,牛尾巴過不去,人往往在最後關頭放鬆警惕,成敗往往就在最後的關頭。

9、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歷史上很多人不懂得功成名就之後,就是該隱退的時候,懂得讓賢,懂得全身而退,方是智慧,有時候名利地位並不是與福德成正比,反而會矇蔽一個人的雙眼。

10、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委屈反而能求全,屈枉便會直伸;低窪便會充盈,陳舊便會更新,少取便會獲得,貪多就會迷惑。這就告訴我們要時常讓自己處於一個謙遜的狀態,這樣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