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起跑線,不掌握這三點理財竅門,你會被別人遠遠落下

理財理財,關鍵在“理”,很多理財小白盲目投資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其實理財可以很簡單,只要掌握幾點小細節:

同樣的起跑線,不掌握這三點理財竅門,你會被別人遠遠落下

白領一族理財,「理」字當頭

通常來講,理財的最終目的往往都是資本增值,但是很多白領不適合這種情況,因為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月光族,月月光,沒有本金,談理財增值還為時尚早。

相比之下,對於他們理財應該是「理」字當頭,賺錢不是第一位,培養收支的計劃性才是第一位的。而計劃性也恰恰是以後理財投資的基礎。

我把自己的親身經驗總結為三條建議,供大家參考:

1:生活費以固定週期、固定金額髮放。

2:進行完全獨立的收支核算。

3:養成記賬的習慣。

同樣的起跑線,不掌握這三點理財竅門,你會被別人遠遠落下

建立獨立核算思維

所謂獨立核算思維,就是要認同所有和自己有關的開支,不管是生活費、住宿費,還是電腦手機等大件,都應該一律視作自己的開支,從自己的生活費中支取。

如果沒有獨立核算意識,很難養成消費的計劃性。因為計劃的前提是「量入為出」,收入和本金是有限的。但是如何核算不獨立,理論上收入是無限的,誰還會考慮什麼計劃性的問題呢?

獨立核算就是要培養一種意識:完全為自己的財務狀況負責,沒有其他人會來再幫助自己,所有開支都要限制在自己的生活費範圍內。只有獨立核算才能實現真正的理財。

同樣的起跑線,不掌握這三點理財竅門,你會被別人遠遠落下

生活費固定週期、固定金額髮放

可以考慮像工資一樣固定週期、固定金額地發放生活費。週期性的固定收入有助於形成按照收入規劃開支的習慣。而由收入控制的不定額的消費,就會形成花完再說的慣性思維。

但其實這往往是我們攢不下錢的根源,有效的固定收入週期,工資的到賬時間是固定的,同時把一些常規消費固話,砍去不必要的消費,一定會保證收入的有效存留。

用記賬實現計劃性

實現消費的計劃性,說起來容易,實踐起來卻比較難。因為未來的消費難以預測,很難計劃周全。對於這個問題,我建議從記賬入手。如果我們連過去花多少都不知道,怎麼可能指望規劃未來的消費呢?在不記賬的情況下,很難實現開支的計劃性,尤其是比較長期(一年以上)的計劃。

有些人可能會說,「記了賬,但是該花還是花,沒什麼用」。根據我的經驗,會這麼說的人基本都是淺嘗輒止,只記了很短的時間而且一定是記了一手糊塗爛賬,連賬戶餘額都對不上。

在記賬的初期(一年以下),賬本確實只有一種功能——提示,讓你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但是,知道總是好於不知道的。

記賬真正發揮強大作用還是要一年以上記錄。雖然我們的工作是按照月度計算,但是絕大部分家庭的開支週期其實是一年,很多重大開支也是以年度來計算,比如房租、伙食費、保險費、會員費等等。不足一年的記賬其實很難覆蓋到個人的全部開支類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