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双 于树一:中美经贸摩擦—美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李双双 于树一:中美经贸摩擦—美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白皮书澄清了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了中国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政策立场。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我们需要进行冷静和全面的分析,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从容应对。

全球化为提升全球生产率、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提高各国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全球化是各国应共同努力的方向。在今天各国处于全球价值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密联系的状态下,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将对全球价值链造成严重破坏,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负面影响。中国对美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给予回击,并积极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为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

从历史来看,在美日贸易战中,美国并未在日本让步后就停战,而是将贸易战延宕30年之久,直到日本陷入经济危机,与美国差距拉大,美国才放弃对日遏制;从现实来看,特朗普上任以来,中方为维护中美关系稳定做出多方努力——签署2500多亿美元订单、兑现“百日计划”的承诺等。然而美国在将这些照单全收的同时却对我国商品递增式加征关税,挑起并升级中美贸易摩擦,无视中方维护中美关系稳定的诚意。因此,以历史和现实为据,即便中国退让,美国也不会轻易收手,要终止这场贸易摩擦,只能从容应对,在贸易摩擦中寻找机会,将损失降到最小,同时求得新的发展。

美国挑起贸易摩擦,为中国发展造成了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对中国内外政策形成新的考验。我们必须转变视角,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应对,在贸易摩擦下找到新的机遇。

要重新认识美国。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然而,事实证明,美国一直坚持单边标准。以美国对待多边贸易体系的态度和做法为证,当美国处于多边贸易体系的中心并享受由此带来的利益时,就维护它;当美国因自身制度和战略政策问题而降低了对它的控制力时,就要改变它,甚至抛弃它,另建一个新的体系。

要重新认识自身。一方面,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中国在高铁、通信等领域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并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领域与美国共同领跑,然而这些成绩绝非靠抄袭美国得来的。麻省理工学院校长L. Rafael Reif也表示,“中国并不是一个主要通过抄袭他人想法,并以低成本快速生产来实现繁荣的创新失败者。它正在科技关键领域积极进取,努力取得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膨胀和自负。

美方对中兴的制裁,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在芯片等高端核心技术领域还存在差距,在技术发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积极推进国内相关改革。在2018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四方面扩大开放举措,彰显了中国迎难而上,继续推动改革的决心。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工作面对的皆是“硬骨头”,当内部动力不足时,外部困境反而可能成为助推改革的动力,美国挑起贸易摩擦为中国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提供了契机。

要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追求独立自主发展是各国的权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Dani Rodrik表示,“市场经济模式不是唯一的,各国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做不同的选择”。美国绕开WTO规则,利用国内规则单边挑起并升级贸易摩擦的做法是要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将自身问题归咎于他人,对中国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施压。中国当然不会因美国施压就放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是要在贸易摩擦中看清并补齐自身短板,追求独立自主的发展。

要立足短期,面向长期。中美贸易摩擦并非短期内能够解决,而且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市场规模扩大,难免会出现新的摩擦。面对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需要更加稳定。中央政治局会议为2018年下半年经济发展开出六个“稳”字“药方”,强调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维持这六方面基本稳定,有利于从容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有利于为改革创造更大空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于树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