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你沒成功,是因爲你沒找到最小阻力之路

薦讀|你沒成功,是因為你沒找到最小阻力之路

你最近一次想要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是什麼時候?

是新年伊始,不想再渾渾噩噩,於是大筆一揮,寫下未來一年的計劃,雄心壯志要去實現,卻在第二天依然睡過了頭;還是某次失敗之後,現實的殘酷讓你痛徹心扉,於是買了厚厚一摞書,加入各種成長、學習、聽課群,三天後,激情退去,生活回到原樣。

薦讀|你沒成功,是因為你沒找到最小阻力之路

每一次嘗試,你都更加努力,但總有不同的藉口將你拽回原地。“最近工作太忙,等閒了的吧”,“最近身體不太舒服,下次吧”。

我們往往認為,是自己的心理狀態影響了事情的成敗,因此我們不斷地調整自己,試圖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執行力,找到源源不斷的動力,但都收效甚微,主要原因還是沒有找到問題的本質。

今天推薦閱讀的書籍是《最小阻力之路》,作者羅伯特·弗裡茨認為,決定事情成敗的,其實是我們的生活結構。


薦讀|你沒成功,是因為你沒找到最小阻力之路

所有的力,包括意志力,都存在著反作用力。

一開始,我們就像是站在兩面牆中間,一面是享樂的慾望,一面是你的目標和願望,兩面牆上各伸出一個橡皮筋,向你施加兩個相反的力。

薦讀|你沒成功,是因為你沒找到最小阻力之路

當你不斷努力時,離目標越來越近,來自目標的動力幾乎沒有,而稍不留神,就會被拉回享樂的窩裡。

薦讀|你沒成功,是因為你沒找到最小阻力之路

反之,當你墮落到一定程度後,也會對目標產生巨大的渴望,從而重振旗鼓。

當我們嘗試去解決一個問題時,問題越嚴重,我們採取的行動也越嚴厲。然而一旦行動奏效,問題得到緩解,我們就鬆懈下來,不再採取行動了。結果,問題又通通回來了,努力了也看不到明顯的進步和成效。

薦讀|你沒成功,是因為你沒找到最小阻力之路

那麼,怎樣擺脫像鐘擺一樣來回往復的生活結構呢?

書中給出的答案是,走“最小阻力之路”,不要將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轉而投向創造明確的願景。願景和現實之間的落差會驅動你不斷向前,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結果。

在創造的過程中,你會經歷3個階段:

薦讀|你沒成功,是因為你沒找到最小阻力之路

1.萌芽期

首先要做出重點選擇:“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將所有資源都集中到這個選擇上,並且為了保持這個重大選擇,做出一系列較小的選擇。

比如確定了願景是擁有健康的身體,吃飯時在蔬菜沙拉和炸雞之間自然就選擇前者。每一次小的選擇,都是對重大選擇的強化和堅定。

2.同化期

萌芽期你可能還會有些不確定或是擔憂。而在同化期,你開始廣泛地學習,大量地同化知識、發現機會,從而得知實現自己的願景並沒有當初想得那麼難,你甚至會覺得自己是無所不能的。

這是創造過程中最美妙的時期,正在經歷飛速成長的你有越來越多的能量和動力去完成自己的願景。

3.完成期

很多人會在臨門一腳時敗下陣來,明明已經做了大量的努力,最後卻功虧一簣。在完成期,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放手,坦然接受自己的願景已經被創造出來,然後瀟灑地開始自己的下一段創造旅程。

薦讀|你沒成功,是因為你沒找到最小阻力之路

解決問題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通過些微改變來避免自己不想要的結果發生。一個長期用解決問題的思路來思考的人,眼裡往往只看得到問題,缺乏創造力。而只有超越問題,才能真正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