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丨楊元和「脫單」記

桂花飄香的金秋時節,我們來到楊元和家,聽他講述精準扶貧政策幫他“脫單”的故事。

今年 40 歲的楊元和,是新晃侗族自治縣晃州鎮高鐵新村井邊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從小家庭貧困,加之母親因交通事故去世,他不得不早早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和殘疾的父親相依為命,做農活、打零工,個人問題也一拖再拖,被熬成了大齡“剩男”。

多年來,楊元和多次相親,但一直沒有成功。談起相親失敗的經歷,楊元和感觸很深。首先,是家裡負擔過重。父親體弱多病,家裡微薄的收入絕大部分用於醫療開支,錢包不鼓,腰桿不硬。其次,有自身的緣故。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只知道在一畝三分地裡苦幹、蠻幹,日子得過且過,整個人老氣橫秋。三是家鄉自然條件太差。交通閉塞,經濟落後,姑娘不願往山溝溝裡鑽。

改變源於精準扶貧的成功實施。

“醫療扶貧政策搬掉了壓在我家頭上的醫療開支大山。”楊元和拿出父親的醫療費用單據向我們介紹。根據醫療扶貧政策,縣裡統一幫貧困戶繳納了新農保、新農合、特惠保,貧困戶住院費用報銷達到 92%。今年楊元和的父親住院花費 28000 多元,通過新農合、特惠保、大病救助、大關愛等醫療救助,前後報銷了 25600 多元,他自己只承擔了2000 多元。

一業傍身,吃用不愁。說起現在從事的山塘水庫管理員工作,楊元和說:“這要感謝縣裡的扶貧就業政策。”為幫助村民們掌握掙錢的本領,縣人社、扶貧部門開展了實用技術培訓,還針對貧困戶設置了護林員、保潔員、山塘水庫管理員等“扶貧特崗”,楊元和就是其中的受益者。現在,楊元和做山塘水庫管理員一年有工資 7200 元,加上其他,年收入超過 30000 元。

說起家鄉現在的條件,楊元和顯得很自豪:滬昆高鐵新晃西站就在村旁,320國道穿村而過,村裡有公交車,有各種蔬菜大棚、扶貧車間,村裡和城裡差不了多少。同時,自己的住房有了商鋪價值……

心裡有了底氣,婚姻大事也提上了議程。楊元和喜滋滋地說,女朋友小李是雲南人,是經人介紹認識的。初次見面,小李就被高鐵新村的蓬勃發展和楊元和展現的精氣神所吸引,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在愛的召喚下,小李辭掉了外面的工作,來到了高鐵新村,靜待與楊元和的愛情之花結果。(鍾仁君 楊明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