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質押未到期 光洋股份“精準”喊減持

股东质押未到期 光洋股份“精准”喊减持

有投資者質疑“惡意發佈減持公告”;最近11個交易日,公司總市值增長一倍多

上市不足5年,光洋股份實控人程上楠便開始籌劃轉讓上市公司控制權,從與買家接洽到雙方達成初步意見,共用時18天,股權轉讓總價為12億元。

這期間,光洋股份的股票發生異常波動,截至11月22日,光洋股份的股票在最近11個交易日收穫10個漲停板。

在總市值暴增37億之後,11月22日晚間,光洋股份原始股東當代科技拋出減持計劃,直接導致光洋股份的股票在11月23日開盤即跌停。

記者注意到,當代科技全部股份目前正處於質押狀態,股吧中已有投資者質疑公司“惡意發佈減持公告”。

11月23日,新京報記者致電光洋股份證券部,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不接受電話採訪,按其要求,記者將採訪提綱發送至光洋股份董秘郵箱,截至發稿時,未能收到回覆。

有投資者質疑“惡意發佈減持公告”

11月22日晚間,光洋股份發佈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和關於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預披露公告。

公告稱,公司股票11月20日、21日、22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根據深交所有關規定,公司股票交易屬於異常波動情形。

截至11月22日,光洋股份在最近11個交易日已經收穫了10個漲停板,股票僅在11月21日出現1.34%的小幅度下跌。經計算,最近11個交易日,光洋股份總市值增加了約36.99億元。而在連續漲停之前,截至11月7日,光洋股份的總市值約為23.68億元。也就是說,經過11個交易日,光洋股份的總市值已經翻倍。

在股東減持公告中,截至公告日,當代科技持有公司股份4044萬餘股(其中限售股為1365萬餘股,無限售流通股為2678萬餘股),佔公司總股本的8.63%。當代科技本次計劃通過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數量不超過2678萬餘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71%。

值得一提的是,當代科技所持股份來自光洋股份首次公開發行前取得的股份。

市值累增近37億元后,原始股東拋出股份減持計劃,這一消息導致光洋股份的股價在11月23日開盤即跌停,截至當日收盤,光洋股份股價單日跌幅為9.97%,對應的總市值為54.62億元。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據光洋股份2018年第三季度報告,當代科技所持股份全部處於質押狀態。而這一事實並未隨此次減持公告一起披露。

在深交所互動易上,有投資者提問:公司第三大股東當代科技所持股份是否已解除質押?如果已經解除為何沒有公告?如果尚未解除質押,為何要發表減持公告?這樣做涉嫌信披違規。

光洋股份的回覆是,此次公司披露的公告為當代科技減持計劃預披露公告。目前當代科技的股份尚未解除質押,如當代科技執行減持計劃,需先將股份解除質押。待當代科技將股份解除質押後,公司將根據當代科技的通知,披露股份解除質押相關公告。減持計劃預披露公告中已明確提示當代科技減持計劃實施具有不確定性,將根據市場情況、公司股價情況等是否實施本次股本減持計劃。

還有投資者質疑“惡意發佈減持公告”。

光洋股份表示,“公司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股東的通知,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作價12億轉讓控制權,實控人已套現約1.25億

10月20日,東方富海與光洋股份實際控制人程上楠進行接洽,就產業佈局及資本運作等方面商談合作事宜。11月6日,雙方就控制權變更事項達成初步意見並通知上市公司。

11月12日,光洋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光洋控股持有公司1.39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29.61%。光洋控股的股東已與東方富海簽署《股權轉讓意向協議》,前者擬將光洋控股100%股權轉讓給後者,後者擬受讓光洋控股股權並通過光洋控股間接控股光洋股份。

本次股權轉讓的總價款為12億元,東方富海全部以現金方式支付,該轉讓價格全部鎖定,不隨上市公司股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變動而調整。

光洋股份股票11月12日的收盤價為6.73元,29.61%的股權對應的總市值約為9.34億元。因此,有媒體稱東方富海本次受讓為“溢價收購”。而截至11月23日收盤,光洋股份的股價為11.65元,29.61%的股權對應的總市值約為16.17億元。不足兩週的時間,“溢價收購”已然變成“折價收購”。

11月9日,東方富海組織的相關人員已進入光洋股份展開盡職調查工作。11月16日,光洋股份接到光洋控股的通知,東方富海已按照《股權轉讓意向協議》的約定,將本次交易的定金1.5億元支付至轉讓方指定銀行賬戶。

11月20日至24日,多位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易上詢問股權轉讓的相關問題,如“請問與東方富海的股權轉讓進行到哪一步了?什麼時候籤正式的股權轉讓協議?”

對此,光洋股份的回覆為:“公司將根據控股股東的通知及實際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11月23日,有投資者提問“東方富海是否有資格參與競買第三大股東擬減持的股份?”光洋股份則沒有回覆。

在本次股權交易中,轉讓方為光洋控股股東程上楠、程上柏、朱雪英。其中,程上楠為光洋股份的實際控制人。2017年9月5日至12月12日期間,程上楠通過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的方式4次減持光洋股份股票,累計套現約1.25億元。

作為股權轉讓的受讓方,東方富海成立於2016年10月10日,是一家創業投資管理公司。2015年11月,東方富海申請掛牌新三板,至今未能成功。

2017年,上市公司寶新能源出資25.2億元獲得東方富海42.86%的股份。彼時,各轉讓方及東方富海共同向寶新能源做出業績承諾。目前,由於“2017年度公司收到的業績獎勵收入和資本運作收益比預測數少”,東方富海2017年業績未達到承諾。

上市以來業績起伏不定,收購天海同步“踩雷”

光洋股份於2014年上市,專注於汽車各類精密軸承、同步器、精密鍛件等高精度、高可靠性產品的研發、製造和銷售。

在上市之初,光洋股份便被質疑財務報表粉飾重構。

“2009年-2011年度,玉山橡塑向光洋軸承的銷售金額分別佔其主營業務收入的92.75%、90.61%和70.90%。2011年光洋軸承採購比例縮小至22.14%後,玉山橡塑的淨利潤就由295.8萬元驟降到16.17萬元,降幅高達94.53%。”光洋股份因此被質疑通過關聯交易粉飾財務狀況。

對此,光洋股份在澄清“與玉山橡塑關聯交易價格定價公允,不存在利益輸送,損害公司利益的情形”之外,還表示“為進一步對關聯交易進行規範,公司決定在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對玉山橡塑的採購規模。”

上市以來,光洋股份的業績表現起伏不定。2014年-2017年,光洋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6.22億元、5.44億元、11.12億元、14.6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約為6298.17萬元、3650.38萬元、6450.94萬元、1205.7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分別約為5738.42萬元、4349.05萬元、5131.1萬元、130.54萬元。

2014年12月,光洋股份發佈公告稱擬收購天海同步100%股權,交易價格為5.5億元。作為天海同步的原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天海集團、呂超、薛桂鳳為補償義務主體,其承諾天海同步在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經審計的合併報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160萬元、5408萬元、7031萬元。

事實上,天海同步2015年至2017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3880.49萬元、5261.54萬元、4488.16萬元,天海同步連續三年未能完成業績承諾。 記者 閻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