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爲孩子上學操碎了心?

教育資源的問題一直是父母最關心的話題之一,據統計51.24%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消費比家庭其他消費更為重要

,近來新聞裡層出不窮的教育問題也無時無刻不撥動著新生父母們的神經。

你是否也為孩子上學操碎了心?

富人的孩子從一開始上學就可以和中產家庭的孩子站在完全不同的賽道上,經常所聽到的“贏在起跑線“”是新興富人和上層中產、上層中產與新興中產,新興中產與奮鬥屌絲的孩子之間才存在的競爭語境

你是否也為孩子上學操碎了心?

如今,那些擠破頭皮要買學區房的一般都來自中產家庭,而不是真正那些不差錢的富人。因為他們自身的財務焦慮和對子女的教育焦慮都非常嚴重。那些出過國門喝過洋墨水的高知父母,更加深有體會,大都不願意讓孩子待在公立學校一直接受傳統的應試教育。現在很多學校只是一面地提高硬件設施做一些表面功夫,而對學校師資的培養乃至提高教師生活水平的資金投入少之又少,所以優秀的師範畢業生從事教育行業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沒有足夠優秀的師資已然成為了整個教育體系一大弊病。

你是否也為孩子上學操碎了心?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不管某個家庭成員的事業有多成功,都不能夠也不可能和教育大環境和整個教育體系去抗衡的。目前越來越多的家長並不想讓孩子走“主流”的應試教育之路,但也只能去選擇那些國際學校去接受國際教育,而這些學校大都有著高昂的學費,加之有失偏頗的西方價值觀,會讓一些新生代父母望而卻步,在孩子受教育面前左右為難。

你是否也為孩子上學操碎了心?

很多家境稍富裕的一些家庭把孩子從小就送出國門,而且大部分是家長付全額學費出去的。這裡面涉及到的教育鉅額投資暫且不談,一般情況下會是媽媽在國外帶著孩子生活,父親當起了“月父、季父”,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回國外看一下孩子,過起了空中飛人、晝夜顛倒的生活,其實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孩子在這樣一個不太完整的家庭中長大,會產生親子關係的疏遠,也未嘗不是一種代價。調查發現,那些被父母辛辛苦苦送出去的孩子們,最後怎麼樣了呢?很多小留學生們在一定程度上是挺可悲的。他們既不能完全融入到西方世界,又不能完全融入國內的生活,不管他們拿的是哪個國家的護照,他們不管在國內國外都認為自己是外國人,因為沒有身份認同感而感到孤獨,甚至痛苦

你是否也為孩子上學操碎了心?

就算是那些靠自己的奮鬥然後去了常青藤學校的孩子,他們的情況也並不樂觀。曾經有份調查顯示在藤校裡,華裔留學生抑鬱的比例高達40%。有時候我們只看到各個高中或者留學培訓機構大篇幅宣傳自己培育了多少孩子最後去了名校,但是送出去後出問題的孩子,並不為人所知,這其中的苦,只有那些孩子自己和父母知道。

你是否也為孩子上學操碎了心?

焦慮的焦慮,抱怨的抱怨,但卻說明新一代父母已經對教育有更深刻的認識,相信通過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一個國家命運,父母們只要看清各方面的利弊並且綜合自身情況還是可以選擇一條最佳的教育路徑給到孩子。況且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已經在家庭教育中嘗試很多上一代父母沒有嘗試的方式,而且有很多私立教育機構、學校,包括某些公里學校都在嘗試改變。當然我們不能說所有的這些嘗試都能成功,但是不爭取嘗試肯定不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