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城镇化管理,织起“交通安全网”

我市重点聚焦群众关注的农村交通热点难点问题

,通过城镇化管理和勤务机制创新,织牢了“农村交通安全网”,有效解决了农村百姓出行道路安全问题。

农村道路城镇化管理,织起“交通安全网”

市民对道路的意见

在袁州区三阳镇辖区320国道与三水线交叉路口,由于这里是途径万载县以及慈化镇等地必经之路,以往高峰时期,拥堵现象经常发生,事故数量也成上升态势。

以前交警需要在这里安排大量的警力来维持这个路口的交通,但是车流量一大,不少司机就会见缝插针,刮擦小事故就会比较多,不少群众都对这个路口有意见。

农村道路城镇化管理,织起“交通安全网”

我们的改变

交通设施投入

2016年1月,我市政府将乡镇红绿灯建设作为承诺,将兑现的民生项目之一写入当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全市共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红绿灯、测速卡口、防护栏、减速带等交通设施建设,建成红绿灯233套,实现乡乡镇镇都有红绿灯;全市所有国省道、重点县道及部分旅游公路都有测速设施和卡口。

农村道路城镇化管理,织起“交通安全网”

智能交通综合管控

红绿灯建起来了,城乡一体化智能交通综合管控系统也建了起来,实现对重点车辆,假套牌、交通肇事逃逸等违法车辆的布控、精准打击和24小时管控。自去年8月份宜春交警直属二大队启动这个平台以来,到目前为止,在辖区范围内总共查获假牌、套牌车辆16部,查处校车违反线路行驶9起,破获逃逸案件8起。

智能交管平台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打击客运车辆疲劳上路,凡是在凌晨2点到5点行驶的客运车辆,平台就会自动报警。

智能交管设备的普及运用,也让交警部门警力资源分配更合理,通过农村道路勤务模式的改变,农村辖区内交警中队的职责也发生了变化。

农村道路城镇化管理,织起“交通安全网”

快速处理交通事故

随着老百姓收入的提高,车辆保有率的增加,在平时也会出现明显的高峰班。针对这种情况,宜春交警直属二大队,变了以往的警务模式,也和城区一样的站起了高峰班。另外一个方面主要是事故权限的下放,因为二大队主要是辖区广,路程也远。以往是依托与事故中队处理,往往就是出警慢,而现在把权限下放到各个辖区中队,就可以做到及时快速的处置相关的交通事故。

农村道路城镇化管理,织起“交通安全网”

交通事故减少、道路畅通提升

自全面推进农村道路城镇化管理和创新勤务机制以来,我市农村地区伤亡事故减少了,畅通率提升了,今年1月,我市农村地区交通伤亡事故与2016年1月相比,下降了21.3%,道路通行率提升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