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吳媽,祖在興山!

天下吳媽,祖在興山!

圖文:林智標

導語

興角山天妃祖殿是莆仙最早同祀三尊女神的廟宇。莆仙民間常見“三妃宮”、“三媽宮”或“三娘娘宮”,三女神除了湄洲媽祖林默娘外,其餘的兩位便是吳聖天妃吳四娘和臨水夫人陳靖姑,而吳聖天妃比媽祖早出生300多年,比陳靖姑早250多年,故有“南有湄洲島,北有興角山”之美譽。

天下吳媽,祖在興山!

唐貞觀年間,江蘇浮海白鶴村吳家莊一名醫世家誕生了一女嬰,據說出生時屋宇瑞光四照,有祥雲狀若凰鳥,女嬰取名吳媛,因排行第四,人稱“吳四娘”。吳媛自幼天資聰穎,出落得娉婷玉立,引得紈絝少年垂涎欲滴,冰心玉潔的吳媛憤然背井離鄉開始流浪生涯,機緣巧合偶遇雲遊真人,學得一身玄門奇術。入閩之後,沿途採藥行醫,懸壺濟世,後由一鶴髮童年老者指點,在仙遊遊洋興角山結廬而居,邊潛心修道,邊行醫問卦,不取分文。唐高宗調露元年,遊洋一帶瘟疫肆虐,吳媛及時問診施藥,疫情終於得以消除。鄉民感念吳媛恩德,便擇一良辰吉日,焚香備禮,叩謝上天賜一仙女解救人間苦難,從此,方圓百里民眾都開始稱吳媛為“吳仙姑”。

天下吳媽,祖在興山!

後其兄吳興尋妹入閩,吳媛以洗羅帕施緩兵之計,說洗清了羅帕上“修道行善”四字就回去,怎奈費盡周折則越洗越清晰,吳興知其妹早已道法高深,便也舉家入閩居莆田華巖山下(今孔裡),吳興洗羅帕處後人稱“洗字坑”。

天下吳媽,祖在興山!

那時,莆田延壽溪下游低窪水緩,雨季水漲氾濫,難以馴服。吳媛攜同其兄傾資治水,率人日夜修築12公里杜塘長堤,又於堤南灘地開挖62水道,北自漏頭匯秋蘆溪,南自郊下匯木蘭溪,構建縱橫交錯的灌溉渠道,惠及良田十幾萬畝,後杜塘之東木蘭溪之北,統稱北洋平原,壘築延壽攔溪石堰世人稱

延壽陂

天下吳媽,祖在興山!

唐景龍三年,有蛟龍作孽,延壽溪洪水氾濫,堰壩崩垮,民不堪其難,急壞了吳媛兄妹,其兄吳興大喊一聲“洪水清澈就是蛟龍死,洪水赤色就是我死,清赤混騰就是同歸於盡。”毅然跳入洪水與孽龍搏鬥,惡鬥正酣,吳媛拔出銀釵朝蛟龍飛擲而去,不偏不斜刺中龍眼,吳興見狀飛身而上,騎乘龍背,手起刀落,砍斷龍首,下游溪水頓時變成赤色,後稱“

赤溪”,吳興的刀被洪水卷至七步鄰村流域稱吳刀(今稱“吳江”),誅殺蛟龍後葬身“五峰”(又稱吳峰或古峰),血濺橋樑稱“龍橋”,斬蛟龍處稱“龍潭”或“吳公潭”,斬斷的龍頭流到後黃附近,便有了“漏頭村”之稱。

天下吳媽,祖在興山!

唐開元二年,吳媛登興角山採藥,在石盤上坐化昇天,鄉民為紀念吳媽將其故居擴建為廟宇,吳緩羽化昇天後,依然施澤護佑黎民百姓,各地感念其“慈感”德行也都紛紛立廟奉祀,歷代皇帝也相繼敕封神號,至南宋理宗淳佑年間,朝廷下旨褒揚吳媛晉升“吳聖天妃”,賜塑金身,位列正殿,朝廷置有司掌管春秋兩大祭典,每歲配享祭祀儀仗,受百姓朝拜,故有“天下吳媽,祖在興山”的頌傳。

天下吳媽,祖在興山!

吳媛兄妹懸壺濟世樂善好施的腳印遍及閩中大地,至今留有仙遊東西鄉“鞭地湧泉”、遊洋“龍潭浮杉”、興角山“託夢治病”、度尾“縣官祈雨”,永泰“化身買杉”、西音“飛爐上樹”、哆頭“浮像立廟”、九華“林山伏虎”、南洋“商賈朝聖”、朝天宮“蜜蜂排字”、孔裡“神像回孃家”、鰲山“白玉附馬”、興化“仙夢狀元”、林泉“懲罰戲子”、三江“塔鎮太守”等膾炙人口的優美傳說。還有

“三仙傳技”、“智激嚴少”、“度尾鎮惡”、“雲峰除瘴”、“顯聖懲貪”、“丘八護駕”、“蝴蝶仙靈”、“鱟池蟶坑”聖蹟,為群眾津津樂道。

天下吳媽,祖在興山!

興角山原名石犬山,因山中有一怪石形似下山之犬而得名,天妃殿

位於興角山之巔,始建於唐,重修於明清,為單進廊院式建築,前殿與後殿之間設有大天井,宮殿兩旁各建有廊廡,殿內雕樑畫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內殿十八根瓜菱石柱,柱礎呈倒覆蓮花形,氣勢宏偉,是難得一見的“金柱”。興角山天妃祖殿是莆仙最早同祀三尊女神的廟宇。莆仙民間常見“三妃宮”、“三後宮”、“三媽宮”或“三娘娘宮”、“三女廟”等宮廟,三女神除了湄洲媽祖林默娘外,其餘的兩位便是吳聖天妃吳四娘和臨水夫人陳靖姑,而吳聖天妃比媽祖早出生300多年,比陳靖姑早250多年,故有“南有湄洲島,北有興角山”之美譽。

天下吳媽,祖在興山!

祖殿的左前方是天妃銅像廣場,銅像用金色青銅鑄造,高20.15米,俊秀挺拔,威儀四方。廣場在高隆的山脊之上,俯瞰可見千山萬壑,碧翠連綿,村舍點點,阡陌交錯,或見炊煙裊裊,或聞雞犬鳴叫,靜謐渾厚卻不失生機盎然,流連處必生忘我之境,優哉遊哉。若極目遠眺,則群山環抱皆呈朝聖之勢,肅穆莊嚴,幾分虔誠,幾分祈盼,落眼處有碧波如鏡,於群山中祥光浩浩,蘊意盈滿,這便是惠及整座莆田城的東圳水庫。抬頭仰望,碧空萬里,高高矗立的天妃神像更顯得端莊安詳,雍容典雅,柔美身姿稍稍側斜俯瞰,雙目微微低垂,盡顯萬般慈愛,無須駐足恭瞻,大千世界便剎那無聲,淨澈澄明。

天下吳媽,祖在興山!

此時,若移步興角山頂,則遠山如黛,薄霧氤氳,山巒起伏,天橋飛架,風車鋥亮耀眼,若引頸高呼,則群山應而不答,山風輕拂,陽光和煦,渾渾然物我兩相忘。下了興角山有石徑蜿蜒而下直達山門,可聽鳥兒嬉戲呢喃,可摘野果遊戲童趣,更可咀嚼一片嫩葉尋得天妃上山採藥懸壺濟世的千年腳印,如夢中游,畫中行。出了山門便是鄉村,興化古邑的風俗民情於鄉民閒談間隱約可見,這個孕育一方地域別稱的土地也曾走出了福建第一批進士,也燃起了閩中第一把革命火種,人傑源於地靈,天妃擇此地而居似乎緣於某種必然,如此,“天下吳媽,祖在興山”之說就顯得尤為悠遠而又神聖。

旅遊小貼士

興角山天妃祖殿,位於仙遊縣遊洋鎮興山村興角山。

天下吳媽,祖在興山!

林智標,網名雨巷獵人,愛好旅行與攝影,喜歡在行攝中思考人生,關注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