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業大市晉中 醞釀「蝶變」求發展

山西農業大市晉中 醞釀“蝶變”求發展

古老而神奇的晉中大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淳樸善良的晉中人民在這裡生生不息,辛勤耕耘;田疇沃野孕育出的農耕文明在這裡不斷被激活、蝶變、超越。從牛耕鐵犁到現代農業,從種田能手到職業農民,從新農村建設到鄉村振興……晉中大地,湧動著改革的活力;萬千村莊,述說著發展的故事。

改革開放40年來,晉中“三農”工作取得顯著成就,交出了濃墨重彩的時代答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登上新臺階、農業現代化發展邁出新步伐、農村改革展開新佈局、農村環境呈現新面貌、農民收入實現新提升、鄉村振興開啟新徵程。

回望40年曆程,晉中農業產業蓬勃發展。晉中地處黃河流域腹地,自然條件優越,是農耕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千百年來,農業始終是這片土地的倚重。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晉中不斷強化農業基礎性地位,完善強農富農惠農政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動農業產品結構、產業結構、佈局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現代化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質的躍升。到2017年,我市已初步形成圍繞優質糧食、健康養殖、高效蔬菜、特色水果和觀光農業五大優勢產業的“一核兩區四帶”的晉中特色現代農業產業佈局,“一核”即太谷縣現代農業核心區;“兩區”即平川高效農業區和東山生態農業區;“四帶”即太行山循環農業產業帶、中部丘陵雙百公里林果帶、平川河谷階地百里設施蔬菜帶和108國道沿線農產品加工帶。一組數字是最具說服力的註腳,2017年全市糧食總產量17.6億公斤,位居全省第三;畜牧業六大產業板塊中,肉蛋奶總產量佔全省1/6,連續十餘年全省領先;蔬菜總產62.4億公斤,位居全省第一;水果產量86.19萬噸,排名全省第三;小雜糧、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勢頭強勁,全市雜糧產品達100餘個,註冊品牌38個,中藥材則建設了黨參、黃芩、遠志、柴胡等8類基地;休閒觀光農業營業收入16.45億元,位居全省第一;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208.89億元,位居全省第三。特別是山西農谷的建設,讓晉中農業發展進入新的里程。山西農谷是山西農業轉型發展的科技之谷、創新之谷、富民之谷,也是引領全省鄉村振興的核心園區承載平臺。我市堅持以國際視野審視、國家標準建設、省級戰略推動,聚焦農業科技創新和深化農村改革兩大任務,落實好省政府出臺的支持山西農谷建設若干政策,舉全市之力,力爭在平臺打造、產業開發、項目建設、融合發展、農村改革、園區建設、“谷城院”一體化發展、品牌建設、人才引進和輻射帶動等10個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在技術示範、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形成可複製的經驗模式。目前,總投資6.2億元的十大支撐性項目中標準化旱垣溫室基地等8個項目開工建設,山西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國際博覽區展示中心主體完工;同時,山西農谷與全市10個縣(區、市)從人才引進、技術推廣、政策引領等方面簽訂了合作協議,共落地合作項目17個。改革開放40年來,農業產業的蓬勃發展,讓晉中大地欣欣向榮,書寫著滄桑鉅變。

回望40年曆程,晉中農村改革深入推進,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創新是晉商留給後人強大的精神力量,秉持這樣的文化基因,晉中人敢想敢幹、敢試敢闖,始終站在改革的潮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晉中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重點,著力鞏固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加快構建農業新型經營體系、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斷匯聚農業農村改革新動能,釋放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振興新活力。截至2017年底,我市率先在全省實現縣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全覆蓋,鄉鎮全部設立農村產權交易所,村級全部配備信息聯絡員,初步建成縣鄉村三級聯動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在工商部門註冊登記農民合作社11760個,入社成員16.2萬人,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重要支撐;目前,我市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56個,全市涉農品牌超過4000個;目前,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正有序推進,其中,平遙、太谷兩個省級試點縣90%以上的村組已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或經濟合作社),其它9個縣(區、市)已開展清產核資967個村,佔總村數43%。40年來,晉中多個領域的改革引領全省,從上世紀90年代初在全省率先提出並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到2005年全省率先註冊第一家農民合作社,再到2015年率先實現縣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全覆蓋等一系列創造性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農”墨重彩氣象新,綠野歌歡農民笑。四十年農村改革,農民是最大的受益者。據數據統計,我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已由1978年的87元提高到2017年的12297元。

回望40年曆程,晉中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一條條四通八達的水泥路、一棟棟亮麗雅緻的新農居、一個個設施齊全的鄉村文化廣場、一張張耕作之後的幸福笑臉……穿行於晉中的鄉鎮農村,目之所及,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新農村畫卷。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晉中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新農村建設不斷提檔升級,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日益強烈。2001年我市實現了農民生活基本達小康的目標,到2005年底,全市累計有8個縣(區、市)、78個鄉(鎮)、1750個行政村、185萬農村人口達到小康標準,順利實現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2006年以來,晉中市委、市政府以“晉中新農村建設在全省走前一步”為目標,按照中央“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全面推進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了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新農村建設步伐進一步深入。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成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總抓手。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認真落實,全面鋪開。注重規劃引領、頂層設計,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全面規劃設計;注重典型帶動,試驗示範,開展了市、縣、鄉、村、戶“五級示範”,積極探索分類振興模式;注重園區承載,創新驅動,以“1+1+11+N”的思路,即以我市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為主戰場,以山西農谷為現代農業建設核心引領平臺和全市現代農業建設“發動機”,在全市11個縣(區、市)中每縣優先支持建設一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包括N條年產值5000萬以上農業產業鏈、N個農業特色小鎮、N個示範性生態莊園,著力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現代農業園區聯動發展的格局;注重專項實施,落實責任,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責任制;注重組建智囊,組織論壇,強化人才智力支撐,助推戰略實施。

四十年物換星移,故園春色遠超前。千百年的農耕文明,在今天的晉中大地,已被賦予鮮亮的時代色彩。站在改革開放4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年、鄉村振興戰略開局年的新起點上,晉中人將用勤勞的雙手、踏實的幹勁續寫“三農”工作更加輝煌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