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三十讲》体会之五

「心得分享」《三十讲》体会之五

「心得分享」《三十讲》体会之五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心得体会

「心得分享」《三十讲》体会之五

心得体会

「心得分享」《三十讲》体会之五

三十讲

单位:柳州市雀儿山路小学

「心得分享」《三十讲》体会之五

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新近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分三十个专题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它的阐述和解读既有历史回顾,又突出时代特色,既有理论的提炼概括,又强调实践基础、实践检验,既着力于原创性理论观点的深入阐发,又着眼于理论体系的科学完整,既有宏大叙事,又不避民生琐细,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对于我们从时代性、实践性、系统性、原创性、人民性和世界性等多个维度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三十讲》中的第二十二讲提到“建设美丽中国”。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

中国是一个美丽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物产丰饶、资源丰富,有着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美丽的原始森里之一、有着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等世界奇珍异宝。时代在进步,人类在发展,曾几何时我们曾引为自豪环境在发生着可怕的变化,蓝天白云离我们越来越远、雾霾、桑拿天、暴风雪、环境污染等反常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工业文明取代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推动作用不可否认,但也给自然和人类本身带来了一系列叠加的灾难——资源枯竭、气候变暖、核灾难、超级细菌、生化危机等等,使人类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仅有工业文明不可能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还百姓蓝天白云已提到了迫切的日程。

现在,我们党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也开始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等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从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到植树造林,从注重环境保护到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首次提出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到制定《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认识在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推动也更趋全面深入。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提出和实施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等新理念和举措,逐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建设生态文明从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生态文明是生态和文明两个概念的融合,生态文明作为一种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区别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自然属性所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大布局之一,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属性和取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抛弃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物化及异化,倡导物质生产循环、消费适度,扩大非物质生产和消费,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正在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建设美丽中国,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振兴的担当,寄托着亿万华夏儿女对未来发展美好愿景的期盼。经过认真学习和深入研读,我对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解更加全面,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积极参与宣传教育。在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上生活条件相对恶劣,基层群众的环保意识往往较淡薄。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乱烧垃圾,不乱往河里乱排污水,那么我们的农村将会依旧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在乡镇,很多地方是没有垃圾桶,或者一个统一的垃圾回收站,这就导致了垃圾乱扔乱放,到最后一把火烧掉的现象愈发严重。这样不仅污染了生活的环境,还严重影响城市的整洁。因此,环境保护急需要加强基层的基础设施建设,该设立垃圾桶的地方决不能疏漏,该建立垃圾回收站的地方决不能怠慢,这样,群众在接受了保护环境的教育之后,就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而自觉保护共同的家园。

二是节约能源资源。在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办公室里电灯、电脑、空调不关,水龙头关不紧,纸张浪费使用等现象,这些琐碎的小事,却没有能够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假如我们能在小事上多用心,从这些点滴做起,节约用水用电,节约器材,那么,对环境将做出巨大的贡献。其次,在生活中,更是要注意节能保环:垃圾分类处理,少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照顾好身边的一草一木等。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的家园会在大家的共同爱护下越加美好!作为基层公务人员,我们有必要为群众树立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榜样。在工作中,合理安排使用公车,不挥霍浪费;节约使用办公用品,不铺张浪费等。只有树立好榜样,才能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并共同保护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应该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那样,我们才能活得快乐,活得精彩。

「心得分享」《三十讲》体会之五

单位:柳州市雀儿山路小学

修炼好“真经” 做合格党员

近日,中宣部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进一步理清了中央大政方针,更加明确了工作方向。我们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新时代争做合格干部。

一、 强化学习,养就“富脑袋”。

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准确把握其立场观点、科学方法。要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经典理论学习,做到源流结合、融会贯通。要准确把握时代特点,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工作技能,注意研究新情况,制定新方案,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境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体制机制,时刻以科学的理念适配高速发展的时代。

二、 洞察问题,打造“千里眼”。

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广大党员干部要多研究解决事关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多研究解决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对问题能够看得长远、看得深入,发现其中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以锐利的目光探寻工作中的突破点、改革点、创新点,将工作推向更高层次。作为后勤部门的人员,我们不仅局限于见子打子地解决教育教学的后勤保障问题,还需多思考后勤工作如何为打造“乐乐教育”特色办学、学校课程整合提供服务。

三、 联系群众,练成“顺风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党员干部要勤往基层跑,多了解群众生活状况,倾听群众声音,从群众反映的问题中找到工作着力点,精准施策,让群众看到希望、得到实惠。在掌握本地、本单位情况基础上,学习借鉴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例如:学校的保洁员、门卫、食堂工作人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要多下去倾听他们的声音,收集信息,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开展工作时依靠大家,发挥和调动他们工作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

四、 勇于担当,磨砺“钢肩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会遇到一系列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是新时代的一次“长征”。党员干部要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担当,迎难而上,时刻牢记组织重托,时刻牢记岗位责任,时刻牢记群众信任,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做到问题面前不推诿、矛盾面前不回避、风险面前敢担当。

五、脚踏实地,铸造“铁脚板”。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为广大党员干部施展抱负、实现价值提供的广阔舞台。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忘初心。我们党员干部立足主责主业,实干为先,勤勤恳恳,做真抓实干的行动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增彩!

「心得分享」《三十讲》体会之五

编 辑:莫 妍

校 对:卓慧茜

审 核:黄莎柳

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心得分享」《三十讲》体会之五「心得分享」《三十讲》体会之五
「心得分享」《三十讲》体会之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