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6則,常讀常悟,洞見智慧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經》6則,常讀常悟,洞見智慧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客觀存在的事物,如人生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是可以掌握的,但由於該事物隨時隨刻在發展變化,現在的事物並不是我們以往己經所認識的事物了。“名可名,非常名”是說,客觀存在的事物是可以用名稱來稱謂的,但一旦給了它名稱,這個名稱只是表達原來的事物,而不是現在的事物。所以說,所有的“名”都是“虛名”,都是過去了的,所有的事物的表象都是過來了的。

02、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道德經》6則,常讀常悟,洞見智慧

能像珍貴自身一樣珍貴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託給他;能像愛惜自身一樣愛惜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

0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道德經》6則,常讀常悟,洞見智慧

天下的人都認清美好的事物,那是因為醜的存在;都能認清善良的事物,那是因為存在不善良。所以有和無因相互對立而依存,難和易因相互對立而形成,長和短因相互對立而顯現,高和下因相互對立而依靠,音與聲因相互對立而諧和,前和後因相互對立而追隨。

0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6則,常讀常悟,洞見智慧

人們依據於大地而生活勞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據於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萬物;上天依據於大“道”而運行變化,排列時序;大“道”則依據自然之性,順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這個觀點中老子強調了運動和規律的重要性,要求人們尊重規律,順應自然。但是順應自然的觀點也否認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具有消極的方面,導致了後世道家人生哲學中的消極避世的生活態度。

0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道德經》6則,常讀常悟,洞見智慧

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通俗點說: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包括運氣),與天地無關,天還是幹天的事,地還是乾地的事,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天地最是自然不過的。

0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德經》6則,常讀常悟,洞見智慧

一、二、三這幾個數字,這並不是把一、二、三看作具體的事物和具體數量。它們只是表示"道"生萬物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過程,這就是"衝氣以為和"。這裡老子否定了神的存在,從多元論的宇宙觀發展為一元論的宇宙觀,這是值得稱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