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一個人有多偉大,就有多厚道


金庸逝世:一個人有多偉大,就有多厚道


謹以此文,緬懷金庸先生,和一個文學時代。

今天晚上,金庸先生逝世,消息瞬間刷遍網絡。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14部武俠小說,開啟一個精神文化的時代。很多人感慨,一個時代結束了!

金庸是中國近現代作品發行量最大的作家,創造了無數家喻戶曉的經典形象。

凡有華人處,無不讀金庸。

高曉松說:“如果沒有金庸,我們的少年時代該會是多麼倉皇!”

01

金庸先生走了,他的書還在。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筆下的大俠,大都有厚道誠懇的品格,為國為民的胸懷。

在他的小說中,男主角很多都是“笨拙”的形象。正如他筆名中的那個“庸”字,平庸、駑鈍,反而成了一種天賦。

從郭靖、段譽、張無忌,到石破天,無一不是厚道到“笨拙”的人。

就連桀驁不馴的楊過,灑脫不羈的令狐沖,飛揚勇決的蕭峰,甚至是出身青樓的韋小寶,在大是大非面前,也顯得厚道有餘。

一個人的作品,折射的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

無論影響力有多大,文學史上的地位有多高,金庸也只是說:“寫這種小說,自己當做一種娛樂,自娛之餘,復以娛人。”

從他的嘴裡,經常說的是“無論如何不敢當”,“我不是寫得最好的”。

論才華,金庸是香江四大才子之一。但他不是唯一的,並非舉世無雙。

決定一個能走多元,最後有多大成就,往往不是才情,而是做人。


金庸逝世:一個人有多偉大,就有多厚道


02

很多知道,王朔罵過金庸。

王朔說金庸的作品,語言教條死板,情節重複,行文羅嗦……列為香港“四大俗”之一。

金庸卻說,“四大俗”之稱,聞之深自慚愧……不稱之為“四大寇”或“四大毒”,王朔先生已是筆下留情。

“我與王朔先生從未見過面……希望能通過朋友介紹而和他相識。王朔的小說風趣幽默,反映了一部分大都市中青年的心理和苦悶。”

這是一個大師對一個作家正面的評價。

在語言上,在所謂的論戰上,金庸先生看似吃虧了。

古人說,吃虧是福。金庸還是華人世界的金庸,我們不會因為一人一言,而不去讀金庸。

一個人的厚道,是河水深層的潛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一個人的厚道,既煉成一種品格,更是一種高尚和可貴的心態。


金庸逝世:一個人有多偉大,就有多厚道


03

之前有人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

他回答:“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他寫小說,成為一代宗師,傳播之廣,可謂空前絕後,功成之後,金盆洗手。

他辦報紙,《明報》成為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登峰造極後,掛冠而去。

他做學問,全院七個系,他能教六個系,81歲高齡又赴英國繼續學習。

金庸小說《俠客行》中,引用過李白的一首詩,其中有兩句: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說的應該就是金庸吧。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享年94歲,帶著這個世界的無限敬意,他悄然隱去。

謹以此文,緬懷金庸先生,和一個文學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