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貨幣化將「退出舞台」?商品房庫存不足成主旋律

棚改貨幣化將“退出舞臺”?商品房庫存不足成主旋律

你隨著房價上漲的壓力,以及商品住房庫存不足的現狀,全國多個城市仍在部署下一步的棚改工作,來符合市場的需求,平衡商品房的供求矛盾,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多的優惠。

2018年10月8日,國務院進一步部署了棚戶區改造工作,並且將調整原有的棚改貨幣化模式,實行取消貨幣化政策。對於商品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地區,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在今年的1—9月全國棚戶改造開工534萬套,佔全年任務的92%以上。並計劃在2019年度的棚改任務落定,保障各地區財政水平,加大地方政策債券發放。

據專業人士分析,調整棚改貨幣化政策,強化棚改項目和資金管理,也是此次整改工作的兩大重點之一。隨著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調整,其他房地產的拉動和促銷有一定積極作用。事實上,去年下半年以來,主管部門對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呈現明顯收緊的態度。去年8月份,住建部等六部門曾發文明確,住宅消化週期在15個月以下的市縣,應控制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

不過在去年之時,棚改的調整實施未完全有效地實行,特別是2018年三四線城市房價迅速上漲而引起熱議。此次會議的定調,未來不太可能在片面提倡否定棚改貨幣化安置,此前部分城市已先行退出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此次國務院會議正式確認了全國範圍內棚改政策的調整,隨著未來部分市縣取消棚改貨幣化安置,棚改對於地產投資的支撐將進一步削弱。

目前,全國很多地區都已經陸續取消了棚改的貨幣化安置政策。上個月,長春市率先取消了棚改貨幣化安置的舉措,並獎勵按規定實行的人,鼓勵以實物安置。同時鼓勵徵收人積極選擇房屋安置。專家預測,由於三四線城市商品住宅去化週期降至7.6個月,房價上漲壓力大以及貨幣化成本快速上升兩方面因素,所以貨幣化的安置措施已經不合時宜了。

相對於此前更多利用政策性金融為棚改項目提供貸款支持的模式,棚改債作為地方政府債券,其發行利率一般在3%左右,能有效降低棚改資金成本。同時,這一模式進入國家預算編制體系,在審批發行、項目選擇和資金利用的各個環節都可以更加透明、更易監督。並且有利於降低敵方企業的融資成本,緩解地方資金的壓力,是一個符合時宜的經濟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