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經典對白

一代宗師經典對白

深沉的臺詞豐富的理解:

葉問:別跟我說你功夫有多深,師傅有多厲害,門派有多深奧。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躺下嘍,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你說這話對嗎?

評: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術技擊,能打的才有說話權。其實,人生也是兩個字,名、利,如果再壓縮一下,那就是“利”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已作出了精彩至極的論斷。古往今來,世人莫不為名利而奮鬥,武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為的是武藝超群,技高一籌,最後博得好名聲,取得好利益,就算從為國為民的大義著想,到邊庭上一刀一槍,誰也不能否認沒想過封妻廕子,為祖宗爭口氣。文人也如此,孤燈苦讀時,誰不想一篇文章定乾坤?所以,現在誰的官高,或錢多(歸根結底是錢多,做官主要是為了發財),誰的份量就重,活得就精彩。

別跟我說你學歷有多高,才華有多深,工作有多努力,人生,兩個字:一名一利,無名無利的,滾開嘍,名利雙收的,才有資格站著說話。你說這話對嗎?

宮羽田:你知道,為什麼刀得有鞘?

馬三:因為刀的真意不在殺,在藏。

宮羽田:你的刀太銳,得在鞘裡好好藏藏。

評:再銳利的刀也不能終日砍殺,既傷人也傷己。適時迴歸刀鞘藏一藏,以免鋒芒盡露,過於引人注目,而且這樣才能休養生息,韜光養晦,該出手時再出手,一擊必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有時,低調才是王道,暫時忍讓是為了更好的進攻。所以,看《一代宗師》,更多時看的是人情世故。

宮家前輩A二姑娘你可來了,這事必須得攔下來。輸贏都不好聽。

宮二:我爹一輩子沒敗過,談何輸贏。

宮家前輩A嘿!贏了又怎麼著?讓人家說以大欺小,差著輩分呢!

評:此部分臺詞與宗師級人物的面子有關,一句話,一般地,名氣越大的人越輸不起。楊式太極拳一代宗師楊少侯逝世的故事在網上有不同的版本,一說是自殺。楊少侯從小跟隨父親(楊健侯)和大伯(楊班侯)自覺刻苦修練楊式太極家傳功夫,集楊家各種技法為一身,一生從北到南,比武較技無數,從無敗績,被譽為“千手觀音”,曾在南京中央國術館任教。有幾位國術館的教師通過李景林約好了楊少侯,要與楊進行切磋交流。當時楊已68歲,雖名氣很大,但真打起來已力不從心。楊少侯是很要面子的人,事先請人試了回手,確感非常吃力。由於答應李的事又不好回絕,為了保全楊家太極的名聲,於是選擇了殺身成仁。這只是一個故事,不知是真是假,希望不是真的,太可惜了!

一代宗師經典對白

葉問:三姐,試手而已。用不著拆祠堂吧。

三姐:哼!祠堂拆過無數,沒什麼稀奇。葉先生,八卦手黑,小心。

評:三姐的撩陰腳,被葉問一把抓住了,不然就對不起列祖列宗了。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又云:多子多福。人丁興旺對家族來說很重要,特別是象葉家這樣的富貴人家,人丁稀少,祠堂不用拆也會自然敗落。保護祠堂靠的是本事,自已是大樹最好不過了,成不了大樹也要想法抱住別人的大腿,大樹底下好乘涼。總之,有時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發展,要麼自己變大牲口,頭上長角的,要麼忍辱負重,扮吧兒狗暫時寄人籬下再想辦法。劉玄德發達以前也是被人追來趕去,四處逃亡,沒幾天安生日子,投奔過曹操和袁紹。做人難,做男人更難!

做女人好象也不容易。一個女子,行走江湖,要有所倚靠,才能保全自身,所以撩陰腳、黑心掌就很有必要了。不求獨步江湖,但求無人敢欺,這只是最低層次的要求,不過拆祠堂的本事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如果文才外形俱佳,但別的本事不夠,那就慘了,只能被人當作牲口轉來賣去的,自古紅顏多薄命。做男人難,做女人也一樣難!

所以,不一定要窮追猛打,出手不留情,斬草除根,很多時候,得饒人處且饒人,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狡兔還有三窟,何況是人。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大概也曾考慮這方面的原因吧。

馬三: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這是老爺子教我的拳理,也是我做人的道理。可惜,他老人家想不開。宮家的東西至金至貴,要取必須得是宮家的人。你是許了親的人,沒資格。

宮二: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他欺負我們宮家沒人。我只能進,不能停。

一代宗師經典對白

評:近身肉搏時,全憑身心本能的反應,很多時候,腦袋還未有反應,軀體已做出動作,動作正確與否,就與平時訓練方法、強度、時間等有關,平時訓練水平高的可能在瞬間取勝,而水平低的反應不正確就要捱打。場上一分鐘,場下十年功,拳場上正確的反應主要來自平時的刻苦訓練,打拳、對練時“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形成本能反應後,真正比武較勁時,才不會在關鍵時刻,欲進不進,錯失良機。書到用時方恨少,錢到使時才嫌少,拳到打時總悔粗,因此平時練功時有如百鍊精鋼般反覆錘打,精益求精,才能在場上取勝。

另外,如果實力遜於對手,又是性命相搏,非打不可時,“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就更顯得重要,有道是:兩強相遇勇者勝,兩勇相遇智者勝,“退”永遠比“進”慢,逃是逃不掉的,聰明的就只能奮勇前進了,橫的怕蠻的,蠻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都是瘋子,如瘋魔般的進攻,遇神殺神,遇佛殺佛,遇鬼殺鬼,說不定會打贏這一場。實在贏不了的話,以進為退,趁對方被攻得手忙腳亂之時,瞅準時機撒腿就跑,若能撿回小命一條也值了。

其實,想想做人也一樣,這輩子只能不斷前進了,想停也停不下,停下會被同行拋得更遠。有時沿途看到美女一楞神,多看了幾眼,身上就多了幾個腳印,回頭看時,別人早竄至前面去了,再看看美女,正被人搶走,是往前追還是去搶美女?魚肉熊掌不可兼得,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唉,快下決定吧,再猶豫,連渣都沒了。

不管得還是失,只能進,不能停,更不能走回頭路,往回走十之八九走不好,因為以前的同行人早已走到連影子都看不見了,望塵莫及,新的同行者都是少壯派的,拳怕少壯,走投無路時才和他們打。因此,就算前面有牆也要撞開衝過去,撞不開就翻過去,或繞過去,自己過不去就和別人聯手闖過去,或死皮賴臉抱上大牛的腿飛過去。實在過不去也沒辦法了,只能等在高牆邊尋找時機,也許就這樣等一輩子吧,技不如人,認栽了,就算有後悔藥也沒用了,腸子早悔青泛綠生藍黴無可救藥。人生如夢,夢醒時分時可以做兩件事,一是抓緊培養接班人,放單飛時拍拍他/她的腦瓜說,去吧,好好幹,咱們家的希望就全在你身上了,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別讓我們失望。二是做好投胎轉世的準備,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爭取投個好人家,下輩子再比一場。

丁連山:做羹,要講究火候。火候不到,眾口難調,火候過了,事情就焦了。做人也是這樣,回去吧。

評:中庸之道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做人做事的重要法寶,總體上中正平和才能修身養性,成就事業。過於超前或偏激,風頭太盛當出頭鳥就容易吃槍子兒。太落後又跟不上形勢,被大夥甩得太遠,拚了老命氣喘吁吁快趕上時冷不防被前面的人踹一腳,甚至再踏上幾腳,倒在地上,回過魂再爬起來時,前面的人已跑得沒了影。前面跑的人們可不願多一人來分一杯羹,除非向他們進貢點好東西或有貴人提攜,否則真是難以追上了。

所以對凡人來說還是隨大流安全些,雖然利益少拿了些,但成本也低了很多。整日伸長鼻子嗅著從遠方飄來的若有若無的血腥味而興奮莫名,奔走於風口浪尖而不覺得疲憊的是英雄或野心家才能乾的買賣,高風險高回報,甚至是提著腦袋過日子,沒有這個能耐就別趟這趟混水了。

但也不能光老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面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否則啥時被人耍了,被帶入歧途狠宰了一回就血本無歸了。人生苦短,回頭岸更遠了,被人扔下了船,又無力再遊過/回去,咋辦?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丁連山:暗事好做,明事難成。我們都老了,你一輩子的名聲不容易,跟晚輩掄拳頭揮胳膊的事就別幹了,勉強了味道就壞了。

宮羽田:寶森不是想當英雄,是想造時勢,現在這爐子裡呀,需要這顆新柴。

評:做暗事只要達到目的就行了,手段嘛,可以不加選擇,反正沒外人知道。做明事不但要成功,而且要顧及面子,不但是自己的面子,還包括別人的,少結仇家,多交朋友,因此不是一般的難。

年輕時本錢多,失敗了還可從頭再來,只要最後成功了很少會有人說三道四,成功的光環會把奮鬥過程的不順、艱辛甚至醜聞、血腥遮擋住,自古以來成者王侯敗者寇。然而,年輕時掙下的功業名聲有時會變成沉重的包袱壓得遲暮的英雄喘不過氣來,做事患得患失,怕一輩子的名聲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沒有時間、精力和能力來挽回了。因此,所謂的晚節不保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年青人看重前程,為了可望不可及的目標都可以義無反顧,赴湯蹈火般地反覆衝殺,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就算到了目的地還有更高的山等著去爬,一步一重天,風光無限在險峰。老年人愛惜身上逐漸凋落的羽毛,有時把名聲看作比性命還重要,奔前程,做弄潮兒那是年青人的事。

對老英雄來說,捨得失去後可能就回不來的名聲造時勢,要麼是想弄到更大的名聲,做更大的英雄,老夫聊發少年狂,贏了的話固然退隱前再風光一把,錦上添花,輸了的話就把老本全賠沒了;要麼是為選好接班人,為新人鋪好道路,自己甘當幕後英雄,這樣做成功的話不但對自己的名聲無損,反而會添上最後炫麗的幾筆,反正實行不了終身制,何不把“武林盟主”的權位名聲禪讓給合適的接班人,自己樂得做個好導師讓繼認者承情謝恩,也讓後世永遠供奉,想不偉大都不行。

一代宗師經典對白

宮羽田:別跟他們一般見識,老人死守著規矩,新人什麼時候才能出頭啊?葉問是塊好材料,就看這次他能不能出頭。

宮二:宮家沒有敗績。你又在這,他憑什麼出頭?

宮羽田:你的脾氣啊,就是爹年輕的時候。眼睛裡只有勝負,沒有人情世故。人要往遠看,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但凡一個人見不得人好,見不得人高明,是沒有容人之心,咱們宮家的門檻高,但是不出小人。

評: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情況下,前輩們佔著位置不肯讓,年青人就很難出頭了。中國歷史上很多時候有老人統治的傳統,這樣較穩妥,較少冒偏激的風險,四平八穩的生存、發展符合多數人的利益,特別是既得利益者。

然而任何時候都有不少雄心壯志者蠢蠢欲動要奪得更多的利益,這是人性或動物的本能在發揮作用。葉問就是這樣的出頭鳥了,當然是眾位廣東同行們沒法出頭時才被激將而出的。不管是主動出風頭還是被動地被推到風口浪尖上,首先要有超群的本事才行,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沒有金剛鑽,不攬瓷活兒,否則就是豎著走進競技場,橫著被抬出門口了。

什麼是宗師?一輩子少有敗績就算是了,或者是經歷過無數的成敗後贏得最後勝利者;如果是從無敗績,就是大宗師了。象宮羽田這樣的大宗師,榮登高頂後又能夠看破名利場,不留戀高處不勝寒的境界(其實從明哲保身的角度看真的不值得過分留戀,因為雖然表面風光,但背後無時無刻不在擔憂有人來踢場子、明謀、暗算,失敗的話就毀了多年來掙得的好名聲了),選好接班人後激流勇退,堪稱武行精英中的精華,時代楷模中的範兒。宮老爺子/編劇/導演給我們上了一堂人情世故的課。

宮二:您帶著親閨女逛堂子這什麼說法?

宮羽田:這天底下的事,你不看他就沒了,看看無妨。我第一次來這金樓,你還沒有出生呢,一晃二十年過去了。人活這一世,能耐還在其次,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裡子,都是時勢使然。這次讓你下來,是想求個始終,讓你看看,爹是怎麼退下來的。你從小是看著我跟人交手長大的,這是最後一次。你是訂了親的人了,江湖的事,和你沒關係。當個好大夫,平平安安的,就是盡孝心了。

評: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世上光怪陸離之事太多了,看也看不過來,而且自己也無能力影響、干預,那也只能眼不見心不動自以為純潔擺擺酷了,就算心動了也要咬牙堅忍剋制住裝作無所謂,實在忍不住的話那也只能承認自己是肉眼凡胎了。每個人都是凡人,只不過對同樣的事有不同的反應而顯出境界有高下之分而已,實際上境界是由各人的名、位、本事而定的,本事不濟的人充高手下場通常會更狼狽。

只要是正常人就希望有朝一日能一馬三夫、前呼後擁、風光無限,這是臉上貼金、光宗耀祖的大事。但能成為這種頭面人物的人並不太多,因為地位越高,奮鬥的過程就越艱辛,風險就越大,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承擔得了的,所以多數人只能做綠葉了。然而很多時候,本領高超,技壓群雄者也有可能最後默默無聞,只能充當“裡子”,難以見到陽光;而頭面人物們倒不見得是本事最強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時勢造英雄,時運不濟時,就算是英雄也有可能變狗熊。

個人能力再強也有無法力攬狂瀾,扭轉形勢之時,所以識時務者為俊傑,無法逆勢時,就要順勢而行了,哪裡還能考慮要當“面子”還是“裡子”,先活命要緊。想少點煩惱的話,就瞅準時機脫離這個江湖,平平安安的坐山觀虎鬥,豈不快哉,捨得捨得,有舍才能有得,讓神仙們在天上打得不可開交吧,我躺在涼椅上唱一曲凡人歌。

一代宗師經典對白

勇哥:雜又怎麼樣?能打不就行啦。人家宮家六十四手千變萬化,你們詠春就三板斧。攤、膀、伏,你怎麼打啊?

葉問:三板斧就夠你受的了.

評:這個勇哥的見識真的不咋的。招數貴在精而不在多,俗話說得好,一招鮮吃遍天。郭雲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絕對不是說他只會這一招;有人說神槍李書文與人比武,因為懶,一般只用一招就擊敗對手,難道可以說如果哪一天他吃得好睡得香,精神愉快就勤快一點,就會用上幾十上百招跟對手比試,就象武打片中的打鬥場面那樣,打得天昏地暗,從地上打到屋頂,從房前打到田頭,還在大魚塘上來個水上漂?扯淡!真正實戰技擊的高級境界是避實擊虛,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武打片中的打鬥場面拍成那樣是為了某些視覺效果,如果一兩招就結束戰鬥,那票房就慘了。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絕大多數觀眾都是外行人,當然喜歡熱鬧的場面,打的時間越長就越過隱,時間太短的話可能還會說不象武打片。

據說曾有香港導演到大陸拍片子,為追求真實的武打效果,特地請來民間高手做武術指導,做動作示範時,高手一個照面就把對手放倒在地,導演傻眼了,這還咋拍啊,動作都沒看清。遂要求高手多用一些招式,把打鬥時間延長,高手說,不是要拍真正的武打嗎,真正交起手來就是這樣啊,你們拍的電影電視上的武打那是演戲,哪有那樣打的,那不是武術,是舞術或叫賣藝。這可能只是個編出來的故事。

真正的打鬥不可能象影視上的武打那樣,一是人的體能沒那麼好,就算是現代競技擂臺比武,一局兩到三分鐘,局間還要休息一分鐘,運動員休息時氣喘吁吁,如果不給休息的話,雙方運動員能撐幾分鐘?當然,雙方只是遊而不鬥的話可以一直持續到開飯時間。二是人的抗擊打能力沒那麼強,現代競技擂臺比武有禁打部位,運動員有護齒、拳套、護襠等防護用具,就算拳拳到肉也不會死,如果放開規則不用護具開打,有幾個運動員能經得起幾拳幾腿幾膝幾肘?

傳統武術套路確實有不少招式,有的套路多達100多招,實際上基本招式就那麼幾招,如八極拳的八大招(金剛八式)、八卦掌的八大掌、形意拳的五行拳等等,其它的招式都是從這幾個招式中演變而來。練套路一般認為一是表演用,二是作為身體素質訓練用,一個套路招式多了或同一套路重複打幾次練功強度自然增大,效果也就出來了。不同拳種的特點可以靠套路磨鍊出來,練拳容易換勁難,不種的拳種有類似的招式,但打出的味道就不同,主要是靠各自獨特的基本功和套路長時間煎熬出來。另外,練是一回事,用又是另一回事,不可能把套路上的招式一成不變的用來打架。以前看過幾部武俠片,主角用太極拳與人過招,在打鬥過程中經常來個單鞭亮相,怎麼看都不象在打架,而是在練拳架,真打時誰還會來個那樣的造型?

記得以前看過的一些武俠小說有這樣的武打場面,某人用某套拳/刀/槍/劍/棍與另一高手搏鬥,把整個套路從第一招使到最後一招還打不贏,只能再把這個套路再從頭使一遍,或是從最後一招倒著使回第一招……現在回想起這種描寫,覺得真是搞笑,這些作者絕對是武盲,哪有這樣與人過招的,偏偏有不少讀者以為他們真是武術高手,真是貽笑大方。真正用來實戰的招數並不多,一般是選用實用性好又適合自己的幾招反覆練,單練、對練、實戰等等,練到最後,該有的勁練出來了,而且很多時候肌肉本能的反應速度比頭腦轉得還快,絕招基本上練出來了。說實在的,招數太多了也練不精。

一個人一天能抽出多少時間來練,職業拳師或運動員能練8-10個小時已算時間長了,而還要以其它職業謀生的人能抽出2-4小時練就算不錯了,就這點時間,除招式單、對練外還有一大堆基本功要練,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抗擊打力、站樁、推手、排打功、樹樁功等等,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難道真的希望用有限的時間把八八六十四手、九九八十一招的每一手/招都練得爐火純青,使用得收發自如,比武時真的一招招按套路正/反順序使將出來,把武俠小說家無邊無際的思維演繹成現實中的鬧劇。

一代宗師經典對白

以前在大學練拳時,跟老師學八極拳小架一、二、三趟,還有擁炮、攔炮、提炮等套路,發現有不少動作類似,不同的套路就那麼幾個動作不同。聽老師開玩笑說:有人說八極以前套路並不多,招式也不多,後來從滄州孟村往外傳時,教拳師傅就創編了不少套路,目的之一是為留住學生,要不然幾個月把東西教完了,學生就跑了,學費也就沒了。呵呵,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老師教拳時一般只教套路、招式而不教用法,也不教一些獨特的基本功,要教也只教入室弟子,而且關起門來教,而且還不是想學就能學的,要老師願教才行,可遇而不可求。但有時老師真要教真東西時學生不一買帳,有個故事,形意拳大師尚雲祥曾受聘於某校教拳,幾天後他的學生全跑光了,他自己也被解聘了。原因是他教學生們最基本最重要最金貴的基本功三體式樁,學生們站了幾天樁,腰痠背痛腿抽筋。尚老師又不教其它東西,學生們就認為他是拿一個破玩意兒忽悠人,不玩了,到別的老師那學套路吧,才學幾天就打得虎虎生風,似模似樣,回家也好給父母彙報彙報。可憐尚宗師才把壓箱底的寶貝拿出來曬曬,要把武學的精華傳給更多的接班人,哪想到會是這樣的結局。大概這只是個笑話,當不得真。

勇哥:那又怎麼樣,我什麼歲數了?拳怕少壯,管它什麼是不是宗師的,追風趕月別留情,你一定得響啊。

評:拳怕少壯,棍怕老郎。人到老年後,無論是體能還是抗擊打能力、反應能力都呈下降趨勢,與年青人徒手打架在這方面不佔優勢。只有武俠小說/影視中才有老頭子的內力體能比年青人悠長雄厚,還有太陽穴因內力高深而高高隆起等等瞎扯淡的寫法。小說作者寫的是夢想,也帶著讀者一起去做夢。不過人生沒有夢想的話就不完整了。然而使用器械的話情況就有些不同了,面對技能熟練、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年青人可是不敢疏忽大意的,一不小心,還沒等近身,器械就往身上招呼了。

葉問:上門都是客,主隨客便。那年中華武士會成立,從南方來了一個人。話不多說,手中拿著一塊餅。讓我大師兄李存義掰開。我師哥李存義沒有說話,還讓他當了武士會第一任會長,他憑的不是武功,是一句話:拳有南北,國有南北嗎?這位先生,就是你們佛山人。叫葉雲表,是位人傑。想不到二十五年之後,讓我在佛山遇到另一位葉先生。我想以前輩的話問一句,葉先生,你能掰開我手中的這塊餅嗎?

評:葉雲表是形意拳名家,好象不是佛山人吧,應是北方人士,網上也查不到其家鄉所在地,雖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但編劇硬給這位近代武術界的名人弄上個佛山籍貫,以配合劇情的發展,總覺得有些怪怪的。另外,不管是葉問還是南拳在清、民國武林中的地位並沒有影視作品中描繪的那麼高,相反的從整體上看,是北方名拳名人壓倒南派拳種拳師。傳說在中央國術館組織的一次全國性表演和比賽中,獎牌幾乎全讓北方人拿走了,此事引起了南方武林人的不滿。

最後武術名家張佔奎拍板:武術靠的是實力,這次就這樣了。那為何黃飛鴻、葉問等在武林中並非頭面人物但卻能聞名於現代華人圈,反而北方籍真正的宗師級人物如王子平、孫祿堂、李書文、程廷華、郭雲深、尚雲祥等在現代社會中武術圈外默默無名呢?這都是拜發達的香港影視業、高水平的香港武打片導演、武術指導所賜。孟子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因此對各種以娛樂為目的的文藝作品還是不要過分相信為好,娛樂放鬆一下就行了,當不得真。

如果單憑一句話而不是武功就當上會長的話,萬一有人來踢場子,總不能都叫手下人應付吧,自己從不敢出手的話那這個會長的寶座也坐不長久了。我覺得應是以高超的武功為基礎,再加上錦上添花的一句話成就了大事。

一代宗師經典對白

賬房:太極楊露禪有鳥不飛的絕技,麻雀在他的手裡飛不起來是因為無處借力,老爺子還是功夫深吶。葉先生就像那隻麻雀,我看這餅啊,是掰不開了。

評:有這種說法,武術高手的聽勁、化勁練到高水平時就可以達到鳥不飛的境界。因為鳥起飛時不只扇動翅膀,還需要雙腿往下一蹬才能飛起來。高手讓鳥站在手心上,當感覺到鳥要起飛往下蹬時,把手稍往下一沉,這樣鳥蹬腿的力量就被卸掉,鳥就飛不起來了。所以,掰餅比試的是聽勁,這種比法很適合身份地位高的人,因為不必掄胳膊動腿的,既不易搞髒身子弄破衣服有辱大家風範,更不易傷人或傷己或兩敗俱傷,還有利於放水讓葉問勝出。表面上看是葉問掰裂了餅,實際上是宮老爺子讓了葉問,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把名聲送給了葉問,這是真正的大宗師,武功既高,人情世故又精,不過未傷在外人手中,倒死在大徒弟拳下,可惜!(本文來源於武醫日記公眾平臺)。

葉問:其實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強求全,等於固步自封。在你眼中在,這塊餅是個武林。對我來講是一個世界。所謂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進步。真管用的話,南拳又何止北傳。你說對嗎?

評:真管用的話,南拳又何止北傳,還可傳遍世界;不管用的話就算武林盟主由南方人擔任,北方人也不會學南拳(事實上,北方練南拳的並不多,除體工隊有的武術套路比賽運動員或體育院校相關專業/方向的學生外,民間自願練南拳的並不多)。

中國很多高校很久以前就開始給予外國留學生超國民水平的待遇,想想當年讀大學本科時,中國學生住的是破舊的五六十年代的所謂的蘇式筒子樓,而外國學生住的是條件超好的公寓樓,拿的是比中國學生多很多的補助,還有外國人專用的食堂。但見到的也只是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留學生而已,歐美國家的很少見,有幾人會來?當然,優待外國留學生也許有政治上的考慮,這是領導們考慮的問題,與小老百姓們的關係不大。反觀歐美國家對中國及其他窮國學生並無特殊待遇,甚至還會因國力、個人語言水平、生活習慣等有歧視現象,但各國學子還是拼了命考託考鴨考雞往歐美大學擠,科研院校的中青年教師研究人員想方設法爭先恐後地申請國家資助到歐美做博士後訪問學者鍍金為SCI論文奮鬥等等,為何?別人的科技教育經濟水平擺在那,全世界都看到,這是用宣傳手段難以掩蓋的。向來只有好東西才能吸引人,不善於吸收外界的好東西只會固步自封。

宮羽田:說得好!宮某贏了一輩子,沒有輸在武功上。沒成想,輸在了想法。葉先生,今日我把名聲送給你,往後的路,你是一步一擂臺。希望你像我一樣,憑一口氣,點一盞燈。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燈就有人。

評:念念不忘,必有回想。當一個人把全付身心投入到已確定的目標時,就連做夢都在想法子去實現,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可以豪不誇張地說,這句話成就了不少英雄豪傑、梟雄霸主、神仙鬼怪、牛鬼蛇神等等,當然也肯定毀滅了很多英雄夢、豪傑情,多少人奮鬥了一輩子也實現不了個人夢想。

但有夢想總比沒有要好,有想念就有奔頭。多少年來,有一句話一直縈繞在我心中,千迴百轉,亦悲亦喜,陰魂不散,趕也趕不開,攆也攆不走,今天終於想以一代宗師般的豪情表達出來。在出口之前,先閉上眼睛,深呼吸,氣沉丹田,再繞幾圈,突然爆出:我要中五百萬!憑一口氣,點一盞燈,做一回夢;有夢就有希望,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賬房:

宮寶森,一身武藝。馬三得到了他的剛勁,女兒得到了他的柔勁,是六十四手的唯一傳人,一手葉裡藏花更是防不勝防,一個女子在金樓擺下霸王夜宴。就是讓你非出來不可。

評:不管形意、八卦或是太極、八極在技擊訓練和使用上都是剛柔相濟的,過剛則易折,過柔那就無法打人了。蓄勁時肌肉放鬆,出招到打擊點的瞬間才一緊,打出寸勁。剛是包含柔的剛,柔是韞藏剛的柔,剛和柔並不能截然分開。就象太極雙魚圖的陰陽兩條魚那樣,柔能在瞬間轉化為剛,產生所謂的驚炸勁,剛也能瞬間消散變成鬆柔,避免勁力僵死在肌肉中。有沒有可能老師只教某人剛勁而不教柔勁或反過來只傳柔勁不傳剛勁呢?或者說,有沒有可能徒弟只得了老師的剛勁而得不到柔勁或反過來只得到柔勁得不到剛勁呢?除非老師不想教徒弟實戰技擊或者徒弟水平差學不到手。還是那句話,高水平的實戰技擊中剛柔是不分家的,不能分也無法分。

宮二:葉先生,給你看六十四手,是讓你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希望你可以舉一反三。

葉問:千古無同局,葉底是否能夠藏花,有機會我們再印證。

評:葉(腋)底是否能藏花,一看使用者的水平,二看應招者的能力。如果使用者水平高於應招者,應招者當然躲不過這暗藏的一招,反之則使用者的這一招就只能是花招而無實效了。

比武過招當然不能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而是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未勝先考慮敗,準備好退路,勝則乘勝追擊,痛打落水狗,敗則虛晃一招,鞋底抹油,開溜,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回去練好再來較量。當然,魚死網破般的性命相搏除外,那隻能孤注一擲,不留餘地了,成敗生死也許就在一瞬間。

旁白文字(葉問寫給宮二的信):葉底藏花一度,夢裡踏雪幾回。

旁白文字(宮二寫給葉問的信):一約既訂,萬山無阻。

評:柏拉圖式精神戀愛法,旁人看起來很浪漫,當事人就不一定爽了,也許是不夠刺激吧,一個是有婦之夫的婚外情,另一個是有未婚夫之女子的南國之戀,兩人都可說是武迷甚至武痴,是同道中人,若能走到一起,相信會愛情事業雙豐收。當然,為了讓故事更傳奇更精彩,千萬不要節外生枝地想象葉問的嬌妻耍賴耍潑、哭天搶地、一哭二鬧三上吊;也無需考慮宮二小姐的未婚夫是否也是武林高手,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懷揣一口殺豬尖刀去找葉家花心大少拚命,討回公道。

不過有時悲劇遠比喜劇更能震憾人心,對觀眾的影響/殺傷力更強,換句話說,更經典。因此導演、編劇不會讓觀眾費神去想象那麼多的花邊故事,而是讓這對民國武林的神鵰俠侶只能相戀不能相愛,只能眉來眼去不能比翼雙飛,只能在比武場上拳掌交加而不能在風月場中肌膚相親,一切為經典服務,一切向票房看齊。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北方剽悍女與南國多情男的情投意合、心心相戀就只能任由觀眾自己去發揮想象力了。

在舊時代,要等到心都快冷了一封情書才能寄到,再加上遵教守禮的社會風氣,雙方暗生的情愫也只能在夢境中瘋長了,在人前必須道貌岸然,作謙謙君子/窈窕淑女狀。如果這種戀情發生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應該非常有可能迸出火花。雙方的甜言蜜語,不管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不管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式的還是轟動型全裸式的,一天之內完全可以通過手機話語、短信、QQ、EMAIL等交流個千兒八百次的,量變引起質變,最後極有可能由純語言方式的精神交流躍變為另一種更直接更有效更刺激更刻骨銘心也更有實質性結果/晶的交流方式。所以說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和手段實現心中的痴心妄想。

一代宗師經典對白

葉問獨白:1938年十月,葉家大宅被日本憲兵部徵用,如果人生按四季分的話。那麼我的家,就像從春天一下兒到了冬天。

評: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國破家亡的歷史好象經典保留劇目那樣時不時輪迴上演,只不過劇情如昔,人卻換成了另一撥人,道具服裝也比前朝更鮮豔醒目時尚。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其實也可看成是幾千年的戰爭史,跟外族人打,自己人跟自己人打,有可能打自己人比打外族人還要狠,下手不留情,留情非君子。當不好老是用槍棒打時,就口誅筆伐,大搞文字獄,總之不想讓老百姓歇一歇,停一停,喘口氣。從秦始皇焚書坑儒到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引發的一連串大案大捕大殺,不折騰反而不正常了。

所謂的康乾盛世的虛光浮華掩蓋不了日漸落後於西方列強的困境。工業革命後,西方列強致力於加快科技進步,加大向外掠奪擴張。而大清呢,從康熙朝開始,文字獄誅殺了不少有才能有見識的知識分子,剩下的只能鑽進故紙堆去搞研究了,有幾個還敢搞奇技淫巧、革新發展。明末時中國的科技總體實力還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清末時中國已淪為世界上科技最落後的國家之一,對此滿清統治階層難辭其咎,而且應負最主要的責任。

大唐盛明時,中文是中國和各個與中國有交往的國家間的通用語言,而現在英語是世界知識分子的普通話,搞科研特別是自然科學研究領域,不會英語不行,英語不好難行,絕大多數SCI期刊是英文期刊,科技要想發展,英語是基礎之一。不但是中國,其它國家如法俄日意等國搞科研都要用英語,沒辦法,誰叫近現代英美特強呢。工業革命後英國崛起,強力用各種手段向世界擴張,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也是用盡各種手段向世界擴張,在這個星球上,最的實力力壓群雄誰就能制定遊戲規則。

其實,中國歷史上各個強大的帝國/朝代也一樣用盡各種手段制服鄰國,宣揚皇威,以天朝上國自居,只不過滿清260多年的統治,使中國由食物鏈的頂層,尊嚴喪盡降到下層變成東亞大肥豬而任由強國宰割凌辱。腦袋上頂著根金錢鼠尾,只會打地洞搞封建,哪知外面天地之寬、日新月異;腦袋後拖著根豬尾巴,就算不是豬也會變成豬!

影視屏幕上的清宮戲放映多了,老百姓都忘了前世“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恐怖和金錢鼠尾/豬尾巴式髮型的屈辱,更忘了"楊州十日、嘉定三屠"的人間慘劇,也搞不清到底是張獻忠屠四川還是滿清屠四川(據說絕大多數不利於滿清的證據都給人毀了)。

有這麼一個故事,孫殿英據說是明末民族英雄孫承宗的後人,在掘開東陵盜取寶物後,面臨國人指責/指控時,辯解說:"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馮玉祥)用槍桿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

我孫殿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說什麼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還說,"滿清入關之時,大興文獄,網殺士人,象呂留良,戴名世這樣的人,都被開棺戮屍,我雖不才,亦知道佛經有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另外,滿清統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今天我發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國庫。”如果真是那樣大公少私的話,那也算給其英雄祖先報仇雪恨,也給大明、給漢人一個交代了。不過孫與歷朝歷代的大小貪官汙吏、軍閥惡霸那樣,說得遠比唱的動聽,心裡想的是一套,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主要為了一己私慾掘墓盜寶,最後掙了個"東陵大盜"的千苦惡名。

孫中山及盟友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十六字方針是很有鼓動力的,然而民國的建立也許在小日本眼中不過是身邊的大肥豬趕時髦換了個新潮一點的名字而已,只要機會合適依然可以撲上去啃一口,甚至可以用三個月把中國吞掉,一勞永逸,免得經常流口水。有日本人說過,對付中國人辦法多多的是,本質上是誘之以利,驅之內鬥,煽風點火,火上澆油,培養漢奸內應,趁勢取之即可。

葉問獨白:我七歲學拳,四十之前未見到高山。到第一次碰到,發現原來最難越過的是生活。抗戰八年,我變得一無所有。收入,朋友。

評:最難越過的確實是生活,本質問題掙錢謀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亙古不變,沒錢一切免談,昔日的狐朋狗友轟的如鳥獸散,這就是世態炎涼。寧棄萬貫財,不捨糟糠妻的男人是極品,不知道這種極品男人絕種了沒有,也許從來也沒有進化產生過,自從人猿相揖別之日算起。

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飽暖思淫慾,倉廩實而更開放;家中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二奶三奶四奶五奶很普遍,小三小四小五小六更尋常,這是動物的本能,人性的必然。當然對窮光蛋而言,就是光蛋一個,光棍一條。向錢向錢向錢,我們的隊伍向錢進……

燈叔:窯姐得聽老鴇的,混道的要聽大爺的。孫中山是咱大爺,凡是他說了算。南粵子弟,火氣旺,知榮辱,孫子才不敢打日本鬼子呢,來一個殺一個!

評:不論哪行哪業或是何時何地,只要是人聚居之地都會自發或主動產生霸王,例如,學術科研界有學霸,影視界有戲霸,街頭有小霸王,丐幫有幫主,公司有BOSS……政界更是官大一級壓死人。這些霸王,其實就是各個行當的領導或大哥或帶頭人,霸王能力強,眼光遠,有膽識,手下的弟兄們日子就好過些,否則就會被別的集團的人欺凌侮辱了。中國近現代的屈辱史,是外敵太強還是國人太弱,抑或因為歷代領導人能力有問題、或制度不合理而引起?向來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幾百年後再想想這類問題,肯定會得出不同答案。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好象從來不缺錢、不缺人才,但屢次被外族打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北宋亡國了,國都被金人佔去,上至帝王將相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錢被奪,人被俘,給外族做牛做馬,連皇帝的老媽老婆女兒都被擄到浣衣房當性奴。南宋亡國了,但還好有個守節的民族英雄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殉國,但中國百姓就陷入近百年充當最劣等民族的黑暗中,後世是否應把殺害岳飛等能臣,雖有北伐之將而無非北伐之君的宋高宗趙構挖出鞭屍以警後人呢?明朝亡國了,雖然明思宗朱由檢是因李自成攻破北京城而在煤山自縊,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作為統一國家結束,但南明的殘餘勢力覆滅於滿清之手。滿清統治中國的260多年中,中國由世界一流強國淪落為一口大肥豬,任由列強宰割。清亡後,漢族人重掌國權,但強種強國依舊是個夢,國內諸侯林立,一盤散沙,有槍就是草頭王;國外強敵環伺,有野心有能力的都希望從中國身上多抽點血,多啃些肉。小日本的野心幾百年來不變,要擴張掠奪,當然對中國念念不忘,“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可憐的中國人,在滿清260多年的高壓奴化教育下變成了奴才,下級見上級口稱奴才行跪禮,早忘了男兒膝下有黃金的古訓,開了歷史的倒退車;而西方強國在工業革命後,朝著"自由、平等、博愛"(當然,地球人都知道這其實也是極端的虛偽,就算有真實的一面,也是對其國民而言,決不會把陽光撒向其掠奪的對象身上,因為那只是"獵物"而已)的方向發展,東洋小矮仔也奮力要脫亞入歐,全面西化,包括在已很兇殘的本性基礎上學習更先進的掠殺技術。東方這個腦瓜上拖著金錢鼠尾/豬尾巴/西式髮型,穿著長袍馬褂/西裝/旗袍/麻包片/衣不敝體,吸著鴉片煙/的虛弱大漢只能在按“叢林法則”行事的遊戲中十分不情願但又不得不充當獵物的角色,疲於奔命,但逃命過程中還不忘內鬥,大小獵物們常相互咬抓得鮮血淋漓,難以消停。好不容易把豺狼趕跑了,又上演內戰全武行,雖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國家總要統一的,但這種統一的方式……還有其後的以階級鬥爭為綱……中國人命不值錢啊,達官貴人除外,因為他們收的是鐵桿莊稼,甚至是屬於"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之類的非人類。自古以來,神仙打架百姓遭殃,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馬三:

知道。言必稱三,手必稱拳,是武林的一句老話,意思是能人背後有能人,凡事讓人三分。你老人家替我取這個名字,是提醒馬三,要謙虛,要本分。

評:言必稱三,手必稱拳,啥意思?從網上DOWN下的解釋看起來較靠譜,如下:

言必成三,手必成圈,這是摔跤行和武術界的一句老話,言必成三,是約定俗成的自謙詞和做人詞,武林中人多以‘三’為藝名自稱,含自謙之意,表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能人背後有能人,不表示其在家行三或在師兄弟中行三,例如;電視劇[甄三]中甄三,清末民初,北京的神跤沈三,從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一直活躍在天橋的寶三以及武術界以棍聞名的山東鐵棍週三,六合螳螂名手湖北鴨巴掌魏三,鷂子拳名家陝西鷂子高三等,都是以武技高超而稱三的。(還有俠盜燕子李三呢)

手必成圈,是作揖為禮,武林中的禮法很多,此處指的是四指禮,即左手為亮四指,屈拇指,右手為拳,左掌心與右拳面虛接,兩臂微曲成圓圈,亮四指表示四海武林同道,屈指表示謙讓,右手成拳表示以武會友,兩臂成圈表示天下武林是一家。1986年武術競賽規則補充規定,參賽運動員在比賽開始前,必須‘抱拳禮’裁判長也以此禮還之,這種抱拳禮是將少林拳的抱拳禮(行四指禮]最為多見)加以提煉規範統一得來的,並賦予了新的涵義。行禮的方法是立正站於指定位置,左手四指併攏伸直成拳,拇指去攏,右手成拳,以左掌掩右拳;如左手持刀,劍等器械,則以右掌把左手掩住,停於胸前,高於胸齊,拳掌與胸間距離20--30釐米,左掌表示德,智,體,美"四育"齊備,象徵高尚情操,屈拇指表示不自大,不驕傲,不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右拳表示勇猛,尚武精神;左掌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亂,止戈不動武,以此來約束,節制勇武。

人不謙虛,不本分,就有可能惹來麻煩。自古以來,同行相輕。取得高層之位,也許主要靠專業技能就行了,但要想保往這個位置,就不能不多多考慮人情世故了,多交朋友少樹敵,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若下巴始終高揚,咽喉終有被人擊碎的一天。

宮羽田:老猿掛印回首望,關隘不在掛印,而是回頭。懂我跟你說的意思麼?

馬三: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要是,回不了頭呢?

評: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做人不能只看眼前路,而無視身後身,也許到死之前,才會明白當世的富貴如煙雲,百年後的名聲更重要。

漢奸永負罵名,累及子孫。

一代宗師經典對白

宮二:武學千年,煙消雲散的事兒,我們見的還少嗎,憑什麼宮家的就不能絕。葉先生,武藝再高高不過天,資質再厚厚不過地。人生無常,沒有什麼可惜的。這釦子你拿回去,咱們要見什麼,不見什麼,以後再慢慢說。葉先生,十年前的大年夜,你知道我在哪兒嗎?

評:有一口氣,點一盞燈,要把薪火傳下去,才能“見眾生”,而不僅僅是“見自己,見天地”。中華數千年的文明史中,文的武的東西,遺失消散的有多少誰也搞不清。有的是不合時宜,慢慢消亡,也算壽終正寢;有的是在戰亂或自然災害中被摧毀,人們逃命還來不及,沒人去管也無可厚非;還有的是人為故意毀滅,例如秦始皇焚書坑儒,滿清大興文字獄,八國聯軍焚掠圓明園,文革抄家毀物等,還有,據說滿清修四庫全書時毀掉的書比整理編印的書還多,當事人把有可能對滿清統治不利的書都銷燬了,不知是真是假?

因此,盡一切可能把老祖宗傳下的文化精華保留傳承下來就是功德無量的善行之舉,澤被後世。然而,為了遵守所謂的“獨行道”,宮二把祖宗開創、充實、完善的好東西人為斷絕了,可以說是不忠(於本門)、不孝(於師長)、不仁(不善待武林絕學)、不義(不為中華武林的可持續發展出力),其人品中小的方面高尚(一諾千金、至死不違),大的方面有虧(使武林絕學絕種,當然這只是電影故事而已,實際上八卦掌八八六十四手還是留傳至今的)。樊噲這個文盲屠夫尚知“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可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宮二小姐卻拘泥於細枝末節,可憐啊,難怪以前有人說過書讀得越多越反動,也難怪編劇把她起名為“宮二”(“二”通常用於取笑人傻、笨、弱智,說話不過大腦,做事不計輕重、不想後果)。事實上,書讀得多見識不一定高,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反而,書讀得多、專業技能強但見識短淺之人可能比普通人更誤事。

對真正的高手而言,看看別的高手展示武功,就有可能觸類旁通,找到提高自己技藝的竅門,但是要想把別人的技能學到手,不可能看看錶演就能實現的,要不然,當年已是一流高手的孫祿堂學太極就不會那麼費盡心機了。不過,小說或影視作品中的情節除外。記得在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與少林高僧在光明頂下比武時,現學現會現用“龍爪手”並打敗了大和尚。也許是小說要體現張無忌的資質高悟性好吧,還有少林龍爪手招式天下無雙,除龍爪手自身外,其它武功從招式上都無法破解,才如此描繪。不過這只是武術外行小說內行的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也成功帶領了眾多讀者一起跟著去想象。

想想真正的練家子,簡簡單單的一招不知道經過多少次的千錘百練,練到不論何時何地,就算才從夢中驚醒也能出於本能的反應,出手就這一招,這樣才能在實戰中拿得出手,克敵致勝,哪有可能在看了別人的招式幾眼後就學到手的。練拳容易換勁難,而且拳打千遍,身法才能自然。武俠作品只是童話故事而已,不可能也沒必要把小說或影視整得象武術教科書/教學片。在《一代宗師》中,葉問和宮二金樓比武時,也是相互現學現用對方的功夫,當然,導演和編劇的想象力還沒金庸的那麼離譜,因此只是在交手前擺一下對方功夫的架子,真正交手時用的應該還是自家嫻熟的功夫。

記得當年在中國農大讀研讀博時,有一段時間,實驗還未到反覆做多次都不成功而鬱悶得快要發瘋的程度,就上網搜搜看北京有什麼武術比賽可以去瞧瞧熱鬧的。正好北京市第一屆海川杯八卦掌比賽要舉辦,就興沖沖的跑去看。北京交通是出了名的擁堵,跑遠一點的地方要花兩三個小時是常有的事,再加上地方不熟悉,七拐八拐地才找到比賽地點,一個社區體育館,早已錯過了開幕式。在觀看期間,有位選手打了趟拳,直趟子,發力看起來也象形意拳,我孤陋寡聞,因此小聲嘀咕,這是什麼拳啊?旁邊一大叔回應,是八八六十四手。我又問,為什麼打得象形意拳,大叔不屑回答了。真是個土包子,連六十四手都不認得還來看比賽,沒辦法,南蠻子一個,哪比得上天子腳下成長起來的見多識廣。

想當年,想到北京讀書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見識一下天子腳下的龍、虎、鳳,有機會時也學學幾招。誰知道,這輩子最難越過的確實是生活,在北方呆了7年多,功夫不但學不到多少,以前已會的倒丟得差不多了,窮文富武,謀生第一。在體育館中碰到一朋友兼校友也來看熱鬧,他在農大時師從曾任中國植物病理學學會理事長的名教授,本來是可以直接讀博士的,但不想幹了,拿了個碩士學位後跑到京郊當村官了,有本事,後進密雲縣某鎮政府工作,成了體制內的人。在校時他曾到北大武協跟老師練過八卦和形意,現在主要跟一老師練形意,聽說練得還不錯,日子過得比我爽多了。想想自己四處漂泊,不知明天漂往何方。

一代宗師經典對白

馬三:比追債的還狠,這年三十都不讓我過。

評:君子報仇,十年太晚,快意恩仇,只爭朝夕,才懶得與你磨磯,儘快了事後再奔前程。就是要用你馬三的血來維護我宮家的尊嚴,你奈我何?

三江水:真夠爺們,今天是我孃的忌日。這兩盞燈給老闆留著照路,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我先走一步了。

評:俠有道,盜亦有道。涸澤而漁,殺雞取卵,是每一個有真知灼見的大流氓小地痞不屑一顧的事,青山常在,綠(細)水長流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絕,這才是大哥級人物喜聞樂見之事。有志不在年高,三江水這小兄弟有見識有前途。

宮二:我爹常說,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我見過自己,也算見過天地,可惜見不到眾生。這條路我沒走完,希望你能把它走下去。

評:無論是哪個行當的工作,選擇了認真去做,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就能在做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從事此工作的優缺點、長短處,進而不斷修正自己的前進方向和行事方法。這就是‘見自己’。

明師出高徒,有幸拜在明師門下就有機會見識到或學到絕活,就會明白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從而更明確自己的奮鬥方向,否則可能一輩子守在斗室之中而不知外面的花花世界有多精彩,坐井觀天還以為自己一枝獨秀。這就是‘見天地’。

自己變成大師級的人物後,傳燈無數,桃李滿天下,勢力蓋神州。看到自己的徒子徒孫在忙忙碌碌光大本門,猶如九段高手當街看棋。自己可以輕輕鬆鬆地躺在太師椅上,風輕雲淡,這輩子悲歡離合,富貴榮辱,人前馬後都歷遍了,死生已無界限,一切盡在心中,平平淡淡才是真(當然是歷盡狂風暴雨後再次欣欣向榮時的平平淡淡)。這就是‘見眾生’。

宮二:所謂的大時代,不過就是一個選擇,或去或留。我選擇了留在我的年月,那是我最開心的日子。

評:我也想留在我的童年時代(70年代),除了物質精神生活比較貧乏之外,作為兒童,印象中沒有其它太多的憂愁,不象現在愁錢愁吃愁穿愁房愁車愁健康,沒一樣不愁的,騎輛破單車除車鈴不響外其它部件都在叫得歡。

在大時代中,有本事的人吃香喝辣、穿金戴銀、香車美女、豪宅鉅富。沒本事的人,用所謂的成功人士常說的話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只能反省反省再面壁深刻反省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能象有些富豪自己吹噓的,白手起家,掙的每一塊錢都是清清白白的,並因此成為現代陶朱公,那就是人之大幸,國之大幸了。但這在波濤洶湧、浪花飛濺的‘大時代’中絕對是個神話,就連比爾蓋茨還從事非法商業操作,何況是綿延幾千年歷盡苦難深諳人情世故而存活下來的中國人(當然,老外和中國人一樣大大的狡猾,絕對不會比中國人老實厚道)。水至清則無魚,人太清則變魚,人為刀俎,這樣的‘神人(如果真的有的話)’就是魚肉。實際上,變成魚肉的絕大多數是小老百姓,很少是上流社會的人。

字幕:郎心只有一雙腳,隔江隔海會歸來。

評:完整的家是個避風港,男人在外面闖蕩累了總想著回家歇歇,養足精神再往外跑,特別是對於顧家的男人來說,家庭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就算隔江隔海、萬水千山也阻擋不了歸程。不過,對於多情又多金的男人來說,外面的世界太精彩,

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因此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會分身無術,樂不思家,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每天都能與不同的雌鳥比翼雙飛其樂無窮。

葉問獨白:有人說,詠春因我而起,因我而收。我旦願他們是對的。我一輩子沒掛過招牌,對我而言,武術是大同的,千拳歸一路。到頭來,就兩個字:一橫一豎。

評: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不管練的是何門何派的武功,是否能打得贏是評判功夫高下的重要標準。但不同拳種畢竟有不同的特點,練拳容易換勁難,從這點上看,千拳難歸一路,武術並不大同。

以前跟老師練八極和太極時,老師曾說過,老前輩教導我們,除南拳外,什麼拳都能練,就是不能練南拳,因為拳理不同。一般地,練南拳時特地把肌肉崩緊或鼓起來,勁死不活,看似威猛,其實力僵死在肌肉中不能有效發出,拳理及很多練法不科學。好的拳種發力時應象甩擊出去的長鞭,發出冷脆剛勁的力道(或寸勁)。太極八極形意八卦等好的拳種追求的就是這樣的勁道,而且這幾種拳同屬內家拳種,訓練方法有很多類似相通之處,就算是在套路比賽中也常分在同一組,評分標準相似。

不過詠春拳雖屬南拳,但好象有些異類,不象其它一些南拳那樣特地把肌肉僵緊或鼓起來,有人把它稱作南拳中的內家拳,不知是否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