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白骨精!唐僧和悟空之間誰是誰非?

小時候每次看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三打白骨精這集,我都傷心不已,當看到悟空被唐僧念緊箍咒咒的頭痛,總禁不住熱淚盈眶,彷彿對悟空所受的苦感同身受,同時也深深地厭惡唐僧的愚蠢顢頇,霸道冷酷。那時的我是恩怨分明,悟空和唐僧之間的是是非非彷彿一眼望穿,現在想起來,不禁為年輕時自己的幼稚而莞爾。那麼老唐和悟空之間誰是誰非呢?聽我慢慢地為您分析。

美麗的白骨精!唐僧和悟空之間誰是誰非?

師徒四人在五莊觀吃完人參果,又住了五六日才走,這天來到了白虎嶺。這地方簡直就是野生動物園:

峰巖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

無數獐豝鑽簇簇,滿山狐兔聚叢叢。

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

道旁荊棘牽漫,嶺上松楠秀麗。

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雲開斗柄南。

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孫大聖佈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虎豹奔逃。

總而言之,這是個荊棘叢生、野獸遍地之地,環境的險惡,身心的疲憊加上心理的荒蕪,行到山的高處,老唐終於忍不住發作了,他和悟空發生了口角。且看二人怎麼說的:

美麗的白骨精!唐僧和悟空之間誰是誰非?

三藏道:“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飢了,你去那裡化些齋吃?”我說老唐啊,化齋也得分個地方,最起碼有個人家啊,在山腳下的時候你不吭聲,到了這荒山野嶺的山頂你想吃齋了,這純粹是為難徒弟呀!

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

一個“陪”字,道盡了悟空心中的無奈。但是領導可不管什麼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渴了要水,飢了要飯,你不去辦,就是不對。

三藏心中不快,口裡罵道:“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麼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

這是上綱上線啊,不管事情可行不可行,先從道德上批判你。

行者道:“弟子亦頗殷勤,何嘗懶惰?”

你悟空還敢犟嘴,跟領導犟嘴還有你好果子吃!要理由嗎?我批發給你!

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飢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麼得上雷音?”

這就是強詞奪理,沒茬找茬了。總而言之,領導不滿意就是你不對。

行者道:“師父休怪,少要言語。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你,便要念那話兒咒。你下馬穩坐,等我尋那裡有人家處化齋去。”

老唐這麼猴急猴急的要吃東西到底為啥?真的是餓了嗎?為什麼心中食慾的感覺,它來的那麼快來的那麼直接?來的還特馬不講道理?

看老唐這突然起意的、蠻橫不講理的賴皮勁,八成是有“事”,看樣子老唐來的這不是食慾,好像是性慾。

美麗的白骨精!唐僧和悟空之間誰是誰非?

行者將身一縱,跳上雲端裡,手搭涼篷,睜眼觀看。可憐西方路甚是寂寞,更無莊堡人家,正是多逢樹木少見人煙去處。看多時,只見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陽處,有一片鮮紅的點子。行者按下雲頭道:“師父,有吃的了。”那長老問甚東西,行者道:“這裡沒人家化飯,那南山有一片紅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去摘幾個來你充飢。” 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為上分了,快去!”行者取了缽盂,縱起祥光,你看他觔斗幌幌,冷氣颼颼,須臾間,奔南山摘桃不題.

三藏說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為上分,悟空馬上去南山摘桃,吃完桃子解飢解渴,真是這麼簡單嗎?

不要這麼單純!

南山摘桃是有特殊涵義的。有一首詩叫《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 宜其家人。

這是讚美女人的詩,用鮮豔的桃花比喻新娘貌美,聯想到家庭和睦。女人總是與桃花聯繫在一起,比如崔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曹植的“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韋莊的“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等等。

美麗的白骨精!唐僧和悟空之間誰是誰非?

桃花美麗,形容佳人,意境頗佳。但是桃子在人們心中就跟桃花有點不同,雖然也跟美女有關,但是因為粉嫩的顏色,毛絨絨的質感,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於是桃子的形象就有點墮落,一般都跟色情有關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比如在日本故事《桃太郎》中,有這樣的情節:“父母二人去觀花,有一桃實滾到母親的腰際。母親將它拾起來帶回家放在被窩中。桃子裂開了,生出一男孩,取名桃太郎。”這裡桃子與母親(女人)的“腰際”呈現借喻關係,而桃子在被窩中裂開生一子,其所指就不言而喻了。

女作家陳染在其小說《私人生活》中是這樣描寫同性曖昧的:

禾這時候,掀起她的衣襟…兩隻桃子般嫩白而透明……像吐絲前的春蠶,涼涼的,好像一碰就破。

悟空看見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陽處,有一片鮮紅的點子。那是熟透了的山桃。

鮮紅的點子、熟透了的山桃,其中的性暗示明顯。

老唐想吃桃子,馬上就來了一個熟透的少婦,自投羅網。

這少婦是個已婚的成熟女子,書中描寫“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藥弄春晴”。女子不但長得美麗,還能滿足食慾,“秀色可餐”呀!這平日裡出現的美女和悟空要摘的蜜桃有何區別?

美麗的白骨精!唐僧和悟空之間誰是誰非?

老唐的心裡一直期待著美女的出現。從老唐看到美女開始,他一直在聚精會神的欣賞:

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裡,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左手提著一個青砂罐兒,右手提著一個綠磁瓶兒,從西向東,徑奔唐僧——

聖僧歇馬在山岩,忽見裙釵女近前。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 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峨眉柳帶煙。仔細定睛觀看處,看看行至到身邊。

注意最後兩句話“仔細定睛觀看處,看看行至到身邊。”老唐的眼神一直沒離開美女,沒辦法,太養眼。

三藏見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說這裡曠野無人,你看那裡不走出一個人來了?”八戒道:“師父,你與沙僧坐著,等老豬去看看來。”那呆子放下釘鈀,整整直裰,擺擺搖搖,充作個斯文氣象,一直的覿面相迎。真個是遠看未實,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

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

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

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清。

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

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藥弄春晴。

美麗的白骨精!唐僧和悟空之間誰是誰非?

八戒對美女是“覿面相迎”,見他生得俊俏,就動了凡心。八戒正是代表唐僧的內心潛意識裡的真實想法。 美女不但美還一個勁的要齋僧,送上門的美女,誰能拒絕呢?正好大快朵頤。

正在在關鍵時刻,掃興的悟空出現了,悟空說美女是妖精,是害人來的。

行者道:“師父,你面前這個女子,莫當做個好人。他是個妖精,要來騙你哩。”三藏道:“你這猴頭,當時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亂道!這女菩薩有此善心,將這飯要齋我等,你怎麼說他是個妖精?”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裡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莊臺,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裡,儘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乾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

悟空說的清楚,美女會讓你進入她的洞裡,給你下套子。如果讀到這裡,你還不承認其中的色情暗示,我只能說你有點遲鈍啦。

色心已起,該如何對待?是打壓消滅還是順其自然?這是唐僧和悟空最根本的分歧。

悟空的觀點就是典型的佛家觀點:斷欲。佛教認為“紅顏禍水”,比如《日明菩薩經》說:

色慾,世之枷鎖也,凡夫戀著,不能自拔。色慾,世之重患也,凡夫困苦,迄死不免。色慾,世之災禍也,凡夫遭之,無不受厄。佛法行者,既得舍之,又顧念之;猶如出獄又欲入獄,亦如病癒又欲得病。故智者呵之正其狂。

凡夫重色,甘為之僕,終身馳驟,為之辛苦。(這句話聽著怎麼像說八戒呢)

佛教認為,所謂的肉身美色無非就是一個“臭皮囊”,是一個會移動的“垃圾箱”,看似美麗光潔細膩的皮膚包裹著的無非是屎尿糞便、肥油膿血而已,正是所謂“九孔常流不潔物”。

為了制約人類對美女的想象,遠離肉慾、自我剋制,佛教創造了“九相”,描述人的肉體從死亡一直演變到骨骸化灰的九個階段,

我們來看看這個九相:

一、新死相:死時尚如春天盛開的花朵,豔麗芬芳。

二、肪脹相:死後七日屍體日漸腐爛而膨脹,外表失去光澤,黑髮往草根裡纏。死者正在往冥界的路途上,獨自進行旅程。

三、血塗相:表皮壞死,膿血流出,屍臭瀰漫空氣中,肉體的不淨開始浮現。

四、肪亂相:生前是美人,死後成了蛆蠅聚集的腐肉,原型已不復見。

五、噉食相:野地烏鴉、狗、狼爭相競食腐肉,人間的慾望只是一場夢。

六、青瘀相:曝屍荒野的肉體見見變色,融入四周景物中。

七、骨連相:血肉皮脂皆消失,僅留下白骨,卻仍見人形。

八、骨散相:經歷了風吹雨打,連白骨都已不再完整,散亂在荒原中。

九、古墳相 (成灰相) :一切都塵歸塵,土歸土,留下的只有在墳上刻的名字。

怎麼樣?是不是有點敗火呀?

為了讓老唐斷欲,悟空對老唐進行了無情的道德批判。悟空毫不客氣地指出,老唐對女人的善其實就是好色,就是純粹的性慾,就是為了圓房。

美麗的白骨精!唐僧和悟空之間誰是誰非?

行者道:“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裡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

這樣一批判,老唐臉皮上掛不住了,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

老唐心裡到底有沒有這意思?誰也不知道。但是,對一般人來講,食色性也,(色)性慾和(食)飲食同為人的自然本性。飲食與性慾為長養眾生性命之根本條件。“飲食”為維持一期生命之存在,是孕育二期生命之前提,“性慾”為延續子嗣後代所必須。孔子在《 禮記》裡還講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喜歡美女就是人的天性,這是無論怎樣修行、禁慾都無法改變的 。讓人有些納悶的是:為什麼無論什麼宗教要禁慾呢?有什麼非如此不可的理由麼?換言之,性為什麼會在宗教眼中成為罪或錯呢?

也許尼采的分析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如果將一個人人都會有的衝動和念頭指為錯誤和罪惡,那麼就使得人人都有了原罪,都需要懺悔,需要規訓,宗教於是就有事可做了,也就有很多人會懷著負疚感追隨教義了。

性,畢竟是隱私的,在性的問題上指責你,才能佔領道德上的制高點,才能顯示自己動機崇高,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是道德的綁架,是權力意志的強姦。

美女無論以何種形象出現都被悟空打殺,最後只剩下一具骷髏,還有刻在骷髏身上的四個冰冷的字---“白骨夫人”。什麼叫“白骨夫人”就是佛家所謂的“粉骷髏”啊。

最後我要說的是,美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我們欣賞美,追求美,因為美的後面就是善。美可能引起貪慾和災禍,但這不是美的錯,對於美我們沒必要那麼敵視,該敵視的應該是我們的貪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