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古鎮:發現南宋古橋「淳熙碑」

新市古鎮:發現南宋古橋“淳熙碑”

圖中右為作者,圖中左為文化學者周江鴻。

張明兒,浙江省德清縣新市人,從事文學創作多年,作品散見於省市文刊及網絡媒體。對古鎮新市地方文化研究比較深入,有“新市方言集成與初探“及“朱泗治水與新市歷史文化“等幾十篇學術文章,在全國兒歌創作和兒歌評論文壇上頗有建樹,取得一定成績。

新市古鎮:發現南宋古橋“淳熙碑”

新市古鎮

發現南宋古橋“淳熙碑”

新市古鎮的石橋比較多,但就目前存世形態來看,建造時間一般在明代或清代,甚或民國。即便是某些石橋始建時間比較早,可追至唐代或唐代以前,但其重建時間卻也僅僅是數百年之久。因而,在古鎮新市,要真正去了解明代以前的石橋,目前已大多湮滅,很難找到突破點。最近,我和朋友陳家昶先生在一次偶然機會,發現了一塊南宋淳熙年間的古橋石碑,我們姑且稱它為“淳熙碑”,這是一個重大發現,是對新市石橋史研究的一項突破。

新市古鎮:發現南宋古橋“淳熙碑”

這塊“淳熙碑”目前湮落於新市東柵外,約三里地的田野之中,當地村民用作水渠上的跳板,因石碑非常厚實與沉重,外形完好,沒有較大缺損,碑面應長期過路踩踏而泥封,一般很難注意到碑上文字,我們路過時發現這一塊石板非常規則,才用心去擦去碑面厚積塵土,字跡慢慢顯現出來。

新市古鎮:發現南宋古橋“淳熙碑”

數月後,在與著名國學研究學者鬱震宏先生的聚談時,我偶然說起這件事,引起鬱先生的濃厚興趣,然後他邀集到對古文字及殘碑石刻有研究的幾位文化學者一起來辨認,除鬱震宏先生外,還有潘利平先生(金石文字研究學者)及李芥蔭畫家等人,前往“淳熙碑”發現處作了專業辨識,這一石碑外形比較大,目前很少見,長一百四十八公分,寬五十六公分,厚達三十公分。石碑為一面陰刻,字體為一般楷體,碑的字跡面積為75×32公分。字跡已剝落模糊,全碑字數較多,排列密佈,達七行之多,字數約為百字以上。根據辨認,此碑大致是紀錄造橋過程及捐助人款項數量情況。

新市古鎮:發現南宋古橋“淳熙碑”

經過行家們的反覆辨認,“淳熙碑”慢慢透露出以下寶貴信息,令在場人員非常激動:

新市古鎮:發現南宋古橋“淳熙碑”

關鍵詞一:“淳熙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建造”。淳熙十一年是公元1184年,是南宋在臨安建都第五十七年,“淳熙”是南宋孝宗趙昚的第三個年號。對於這組詞,據個人考證,新市“淳熙碑”上記載的石橋年代,超越了新市史志所有石橋記載的確切年代。《 仙潭志》上記載的石橋,到了後世都已改建和重建,完全變了初始的模樣。目前,可以考證的,唯獨是會仙橋是建於明嘉靖初年,是一座現存中最為古老的橋,其它的石橋,即便拆下的橋樑構件都找不到。所以,“淳熙碑”是目前研究新市古橋最早的實證。

新市古鎮:發現南宋古橋“淳熙碑”

關鍵詞二:“永豐橋”。“淳熙碑”上記載的“永豐橋”,在明朝正德的《仙潭志》上找不到對號,在清康熙辛末編纂的《仙潭文獻》中發現記載:“永豐橋,確紡浜西,康熙四十年裡人沈金鼎倡建”,通覽德清所有縣誌文獻,僅民國十二年修編的《德清新志》卷一記載:“永豐橋,向由會龍橋達楊樹灣”。接著,在《新市鎮續志》與《新市鎮再續志》中都有與《仙潭文獻》一樣的描述,與民國《德清縣誌》有異。鬱震宏先生認為,有可能就是兩座橋,新市“確紡浜西”之處是一座橋,“會龍橋達楊樹灣”一帶,又是一座橋。

新市古鎮:發現南宋古橋“淳熙碑”

關鍵詞三:“用錢四千餘貫”。這組用錢的計量數據,可以看出這座石橋代價比較高,根據南宋淳熙當年經濟情況的歷史資料分析,貨幣貶值情況比較嚴重,造橋自然是一件財力巨大的支出,“四千餘貫”確實是一個大數字,按南宋史家研究常規換算標準摺合,此橋化費金額摺合目前幣值約185萬左右。

新市古鎮:發現南宋古橋“淳熙碑”

關鍵詞四:“施、顏、沈、高、王、金”,六位姓氏。從這些零星的字中,分別寫出他們捐助錢幣的數量。這裡可以看出,南宋時期的新市,能夠在此留有姓氏的,一般都是大戶,看得出是有錢人家,而且此橋成本耗費大,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是很難出資捐助的。

新市古鎮:發現南宋古橋“淳熙碑”

淳熙十一年是公元1184年,是吳越國納土歸宋,對新市進行官方立鎮的978年,相距206年。這段時間,來新市寓寄的名人開始多起來了,最著名的便是吳柔勝先生。這位安徽寧國人,淳熙八年考了進士,年齡三十歲左右,初任太學博士,被派往浙江嘉興府擔任“教授”一職。當時便寓寄於新市,據明朝正德《仙潭志》卷四記載:“吳柔勝,轉運,居嶽祠前,本宣州人,淵、潛父也”,“嶽祠”即“東嶽行祠”,位於目前“劉王廟”東側。《吳興備志》卷十三:“柔勝紹興初佔籍新市。繼娶右正言沈浚女。生淵、潛。”這裡記載所說的“紹興”年號估計有誤,自吳柔勝來新市娶女生吳淵時,才1190年,所以,吳柔勝淳熙十一年在新市寓寄一說,還是靠譜的。至於吳柔勝在新市生的吳淵與吳潛兩位兒子,長大後都做了大官,其中吳潛做了南宋丞相,這是後來發生的事了。

新市古鎮:發現南宋古橋“淳熙碑”

鬱震宏老師對這次新市南宋古橋“淳熙碑”的發現,深表驚訝,專門就這次發現和辨認活動。以“懶下樓”筆名寫了一篇記實美文,發表在自己的公眾號上(詳見《新市古鎮:有一篇石頭記在田畈裡》)。此文一經發表傳播,反響強烈。著名考古學者朱建明老師看到此文後,談了自己的看法:“淳熙碑”的“淳熙”年號清晰可見,應該是一座宋代用武康石築砌的古橋,橋碑必定是武康石,類似於洛舍的真如橋。究竟該橋是梁橋,還是拱橋,要看以後的殘構件新發現了。對於朱建明老師的這一看法,我們事後去“淳熙碑”處仔細觀察石質,該石碑確係武康石所制,被考古專家朱建明老師所預計到。

新市古鎮:發現南宋古橋“淳熙碑”

新市南宋古橋“淳熙碑”的發現,揭開了新市宋代石橋的真實歷史,反映出它的建造過程與建造年代,可以比較系統反映出新市當年宋代的政治、經濟、民俗等文化大事,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文化課題,期待政府部門對此引起重視,並以適當方式保護這一塊新近發現的、非常珍貴的新市古橋“淳熙碑”,這是新市古鎮“七十二座橋”的第一碑,是新市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