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古镇: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新市古镇: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图中右为作者,图中左为文化学者周江鸿。

张明儿,浙江省德清县新市人,从事文学创作多年,作品散见于省市文刊及网络媒体。对古镇新市地方文化研究比较深入,有“新市方言集成与初探“及“朱泗治水与新市历史文化“等几十篇学术文章,在全国儿歌创作和儿歌评论文坛上颇有建树,取得一定成绩。

新市古镇: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新市古镇

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新市古镇的石桥比较多,但就目前存世形态来看,建造时间一般在明代或清代,甚或民国。即便是某些石桥始建时间比较早,可追至唐代或唐代以前,但其重建时间却也仅仅是数百年之久。因而,在古镇新市,要真正去了解明代以前的石桥,目前已大多湮灭,很难找到突破点。最近,我和朋友陈家昶先生在一次偶然机会,发现了一块南宋淳熙年间的古桥石碑,我们姑且称它为“淳熙碑”,这是一个重大发现,是对新市石桥史研究的一项突破。

新市古镇: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这块“淳熙碑”目前湮落于新市东栅外,约三里地的田野之中,当地村民用作水渠上的跳板,因石碑非常厚实与沉重,外形完好,没有较大缺损,碑面应长期过路踩踏而泥封,一般很难注意到碑上文字,我们路过时发现这一块石板非常规则,才用心去擦去碑面厚积尘土,字迹慢慢显现出来。

新市古镇: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数月后,在与著名国学研究学者郁震宏先生的聚谈时,我偶然说起这件事,引起郁先生的浓厚兴趣,然后他邀集到对古文字及残碑石刻有研究的几位文化学者一起来辨认,除郁震宏先生外,还有潘利平先生(金石文字研究学者)及李芥荫画家等人,前往“淳熙碑”发现处作了专业辨识,这一石碑外形比较大,目前很少见,长一百四十八公分,宽五十六公分,厚达三十公分。石碑为一面阴刻,字体为一般楷体,碑的字迹面积为75×32公分。字迹已剥落模糊,全碑字数较多,排列密布,达七行之多,字数约为百字以上。根据辨认,此碑大致是纪录造桥过程及捐助人款项数量情况。

新市古镇: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经过行家们的反复辨认,“淳熙碑”慢慢透露出以下宝贵信息,令在场人员非常激动:

新市古镇: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关键词一:“淳熙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建造”。淳熙十一年是公元1184年,是南宋在临安建都第五十七年,“淳熙”是南宋孝宗赵昚的第三个年号。对于这组词,据个人考证,新市“淳熙碑”上记载的石桥年代,超越了新市史志所有石桥记载的确切年代。《 仙潭志》上记载的石桥,到了后世都已改建和重建,完全变了初始的模样。目前,可以考证的,唯独是会仙桥是建于明嘉靖初年,是一座现存中最为古老的桥,其它的石桥,即便拆下的桥梁构件都找不到。所以,“淳熙碑”是目前研究新市古桥最早的实证。

新市古镇: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关键词二:“永丰桥”。“淳熙碑”上记载的“永丰桥”,在明朝正德的《仙潭志》上找不到对号,在清康熙辛末编纂的《仙潭文献》中发现记载:“永丰桥,确纺浜西,康熙四十年里人沈金鼎倡建”,通览德清所有县志文献,仅民国十二年修编的《德清新志》卷一记载:“永丰桥,向由会龙桥达杨树湾”。接着,在《新市镇续志》与《新市镇再续志》中都有与《仙潭文献》一样的描述,与民国《德清县志》有异。郁震宏先生认为,有可能就是两座桥,新市“确纺浜西”之处是一座桥,“会龙桥达杨树湾”一带,又是一座桥。

新市古镇: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关键词三:“用钱四千余贯”。这组用钱的计量数据,可以看出这座石桥代价比较高,根据南宋淳熙当年经济情况的历史资料分析,货币贬值情况比较严重,造桥自然是一件财力巨大的支出,“四千余贯”确实是一个大数字,按南宋史家研究常规换算标准折合,此桥化费金额折合目前币值约185万左右。

新市古镇: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关键词四:“施、颜、沈、高、王、金”,六位姓氏。从这些零星的字中,分别写出他们捐助钱币的数量。这里可以看出,南宋时期的新市,能够在此留有姓氏的,一般都是大户,看得出是有钱人家,而且此桥成本耗费大,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很难出资捐助的。

新市古镇: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淳熙十一年是公元1184年,是吴越国纳土归宋,对新市进行官方立镇的978年,相距206年。这段时间,来新市寓寄的名人开始多起来了,最著名的便是吴柔胜先生。这位安徽宁国人,淳熙八年考了进士,年龄三十岁左右,初任太学博士,被派往浙江嘉兴府担任“教授”一职。当时便寓寄于新市,据明朝正德《仙潭志》卷四记载:“吴柔胜,转运,居岳祠前,本宣州人,渊、潜父也”,“岳祠”即“东岳行祠”,位于目前“刘王庙”东侧。《吴兴备志》卷十三:“柔胜绍兴初占籍新市。继娶右正言沈浚女。生渊、潜。”这里记载所说的“绍兴”年号估计有误,自吴柔胜来新市娶女生吴渊时,才1190年,所以,吴柔胜淳熙十一年在新市寓寄一说,还是靠谱的。至于吴柔胜在新市生的吴渊与吴潜两位儿子,长大后都做了大官,其中吴潜做了南宋丞相,这是后来发生的事了。

新市古镇: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郁震宏老师对这次新市南宋古桥“淳熙碑”的发现,深表惊讶,专门就这次发现和辨认活动。以“懒下楼”笔名写了一篇记实美文,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详见《新市古镇:有一篇石头记在田畈里》)。此文一经发表传播,反响强烈。著名考古学者朱建明老师看到此文后,谈了自己的看法:“淳熙碑”的“淳熙”年号清晰可见,应该是一座宋代用武康石筑砌的古桥,桥碑必定是武康石,类似于洛舍的真如桥。究竟该桥是梁桥,还是拱桥,要看以后的残构件新发现了。对于朱建明老师的这一看法,我们事后去“淳熙碑”处仔细观察石质,该石碑确系武康石所制,被考古专家朱建明老师所预计到。

新市古镇: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新市南宋古桥“淳熙碑”的发现,揭开了新市宋代石桥的真实历史,反映出它的建造过程与建造年代,可以比较系统反映出新市当年宋代的政治、经济、民俗等文化大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文化课题,期待政府部门对此引起重视,并以适当方式保护这一块新近发现的、非常珍贵的新市古桥“淳熙碑”,这是新市古镇“七十二座桥”的第一碑,是新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