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方志和家譜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黃同心,華夏一脈;血濃於水,葉落歸根。中國家譜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清代著名史學家章學誠把家譜與國史、方誌相提並論。

國史,原指當代人修纂的本朝實錄和本朝歷史,後泛指一個朝代的歷史。如《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王禕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國史、方誌和家譜

方誌,就是記述地方情況的史志,有全國性的總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縣誌兩類。總志如《山海經》、《大清一統志》。以省為單位的方誌稱“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後著名的鄉鎮、寺觀、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潯志》、《靈隱寺志》。方誌分門別類,取材宏富,是研究歷史及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方誌具有“資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所謂資治是指,對於地方行政官吏來說,志書是施政必備之書,正所謂“治天下者以史為鑑,治郡國者以志為鑑”;所謂教化,是指志書不僅是“官書”,也是“百姓”生活必備之書,能夠起到“揚善懲惡,表彰風化”的作用;所謂存史,是指志書具有“補史之缺、參史之錯、詳史之略、續史之無”的存史價值。

國史、方誌和家譜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蹟的書。皇帝的家譜稱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紀及王侯列傳、年表等演變而來。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就其內容而言,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蹟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家譜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國史、方誌和家譜

家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