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川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地

准确来讲应该是以四川盆地为中心、连同盆周山区的区域,因为有些重要的战略资源并不在盆地,而是分布在周边山区的。

1、农业:

尽管川渝地区目前粮食产量并不高,2016年粮食总产量合计数是4600多万吨,只占全国的7.5%,尚稍低于常住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但从整个西部来看,川渝是独一无二的粮食生产大区,粮食产量占了西部地区近一半;此外,四川的生猪出栏数连续多年全国第1;其它农产品,比如蔬菜、水果、油料等作物,产量在全国也比较靠前。所以在战略纵深地带,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川渝地区提供了最主要的农业生产能力。

建国后,川渝地区经历了50-60年代初期的内迁工业企业建设和60年代中期至文革时期的“大三线”建设两次工业战线的建设高峰,相继建设了以成都、绵阳、广元为重点的军用电子设备制造基地,德阳、自贡为重点的重型机械设备制造基地,成都为重点的航空航天器制造基地,重庆、攀枝花为重点的钢铁工业基地,重庆等为重点的常规兵器制造基地,资阳、眉山为重点的铁路车辆制造基地,以及生产核材料的四川宜宾812厂、乐山金口河814厂、重庆涪陵816厂、四川广元821厂等。其它还有一些军工企业零散分布于乐山、宜宾、达州等地。

此外,还有一批涉及军工技术原理或应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例如在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航发燃气涡轮研究院,在成都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分布于成渝两地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10、24、26、29、30、44所等,四川大学则为全国三所核工程专业最好的高校之一。

现在的长安、长虹、成飞、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攀钢等大型企业都来自于计划经济时期建设成果;近年新崛起的芯片和电子计算机制造、光电显示、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等产业,也是在过去建立的产业基础上衍生兴起的。

因此本地区具备不错的军工和重工研发、生产基础,又处在战略纵深地区,进入战时在相关领域可以提供一定的保障能力。

3、人口和经济、城市发展:

四川盆地是西部战略纵深地区人口最密集、城市最发达的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民用物资生产能力也最为发达。主要生活用品,特别是在战时可作为战略物资征用的例如食品饮料、服装鞋帽、汽车等,在川渝地区有许多知名企业的大型生产基地,还有像工程机械制造等也有一些。所以川渝地区工业门类较齐全,这点也是以能源和原材料产业为主的甘肃、云南、贵州等西部纵深省份所不具备的。

4、资源较丰富:

四川的水力、天然气、钒钛等资源是很丰富的,有色金属、煤炭等资源也有一些,所以四川的水力发电、天然气化工、钒钛制品这些资源型产业发展较好,这些产业都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军备发展或战时的供应、保障。

当然也有缺陷,没有原油生产基地,需要从西北地区运进来。不过此一条劣势并不能抵消上述诸多有利条件。

有农业(自古天府之国)

有工业(第二重工、长虹、成飞……轻重工业一应俱全)

有人口(四川盆地把重庆算进去估计能有一亿人)

有资源(全国第一的天然气,往西边走两步各种稀土)

有水利(长江上游大部分水系都流经四川盆地)

有经济(成都好歹是西部少数称得上大城市的其中一个)

有教育(川大,电子科大这些好歹也是正经985211)

有科研(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这种中国唯一官方挂牌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

有历史传承(秦汉时期就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固定成员,从未脱离)

有当年三线建设留下的各种基础设施

甚至还有一个能发射卫星火箭的西昌卫星基地……

就差海岸线了……

什么叫备份,这就叫备份,这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天朝备胎。虽然文化不是全国最好的,科技不是全国最好的,资源不是全国最好的,经济不是全国最好的,但胜在齐全啊。

天朝如果真的倒了血霉把北上广深发达地区全部败光,只要四川没事就能从四川这边建回去

天朝如果真的倒了血霉把四川盆地以外的文明科技文化传承全部毁光,只要四川没事就能从这边差不离的修复回去

天朝如果真的倒了血霉领土只剩四川盆地这一小块,还是可以自称中国不需要脸红,毕竟也是正统中华文明

四川如果倒了血霉被外星人从祖国掰出来,丢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那也是一个中等实力的国家,只要不与五常为邻就不会被欺负。你让全球火力排名在前30的捷克、希腊等国家过来,他们不一定打得过……

、川盐济楚

汉武帝时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从经济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抗御匈奴的军事侵扰,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

通过盐铁,大大的巩固了中央政权。

"四川产盐最盛时,每年的产量是一千四百载。自贡成为闻名遐迩、饮誉中外的"千年盐都",两次"川盐济楚"功不可没。19世纪中叶,自贡盐场因第一次"川盐济楚"走向鼎盛,成为"富庶甲于蜀中"的"四川省精华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自贡盐场因第二次"川盐济楚"迎来了又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以盐产量高、盐税颇丰和献金踊跃著称。

3、川猪安全国

2009年,四川出栏生猪9407万头,当年全国6.4亿头,占全国的14.6%。

全国8头猪,世界20头猪,就有一头是四川的。在我们偏重猪肉的国度,生猪是多么的主要。

二、现在的四川,除了是西部经济大省外,更重要的是军事战略地位。

1、川藏铁路,你以为只是旅游吗?

2、一大批军工部署在四川

1)绵阳科技城

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城,为什么?

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俗称九院。其他的都不说,九院的上空是禁飞区。

3)绵阳风洞群

尽管有人吐槽中国的航空发展,但是这几年我们发展很猛,只能说道这儿。发展航空工业,风洞群是必备的。

4)歼20,出自成飞

5)二重,东方锅炉、电气、汽轮等核心重装厂布局在四川。

更无须说,四川的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

说四川是最重要的战略备份区,一点不过。

因为四川不灭,中国就不亡。

从历史上来说,四川一直都是中国最后一个反攻复国基地,如果四川也亡了,那当朝肯定没有翻盘指望了。

历史上凡外族入侵,四川都是抵抗到最后的,从没投降过,以宋朝来说,灭亡三十几年了,四川还在抵抗,并干掉了蒙古一个大汗,清朝入关也是如此,民国抗日亦然,每次皆是死战方休,哪怕屡次被屠城,被蒙古屠、被满清屠、被日本连续无差别大轰炸六年,四川人还是不长记性,还是没养成投降的习惯,当然,结局就是一而再的被屠川。

有这种血性,也就有了保存中国最后希望的最大可能。

从经济上说,自古就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不怕被封锁。

地理上而言,四川周边十万大山,就算是现代,只要把入川的高速、桥梁、隧道、铁路、机场一炸,照样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敌人仍旧得懵逼。

加上四川人口历来众多,诸葛亮以一川之力就敢六次北伐,有了成规模的人口基数,一切才有可能。

大三线建设,四川就是核心,当时设想就是,苏军铁甲洪流打过来,我方就有序放弃北方,一路退到四川,靠持久战保住国种。

再有就是川人独特的文化,尽管长期在一个封闭自立的地区生活,川人却从未有独立之念,反而有着浓厚的大中国情节,当初,在清军留发不留头的铁血政策之下,儒家代表孔府只思考了一周就屈服,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繁华成都呢,被杀得只剩七万老弱妇孺,很多川人也许并不知道儒家气节为何物,但面临国破家难,他们一次次抛洒自己的头颅做出了回答。

四川人就这样,平时懒懒散散,爱耍,不上进,内战像在搞耍一样,战斗力完全就是渣渣,两个敌对派别的人白天打仗,晚上喝酒,射击都是枪口朝天,让全国人民当笑话看。

但一旦面临外族入侵,四川人爆发的战斗力绝对是五颗星。

台湾拍的抗战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对川军和四川人给予了极其高度的评价,新华日报在抗战胜利后有一篇著名的社论,叫“感谢四川人民”,当然,全国各省人民都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唯有四川被新华日报点名感谢,难道不能说明点什么么?

这是抗战时著名的死字旗,四川一位父亲送儿子出川抗战时给的,现存于成都建川博物馆。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伤时拭血,死后裹身”,一个普通老人,送子上战场,赐言死字,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这种精神和性格,或许只有四川人才做得出来。

川人从未负国……

中国古代的强敌多从三北而来,到了近代,东北方向依然是诸如日俄美入侵华北的跳板。海权时代本是中华经济文化精华地带的东部沿海也成了前线。从中南半岛和南海方向而来的敌人可能会对云南两广造成一点威胁。当然,我们认为在现代战争下就算和美国打仗,中国本土也很难被严重威胁,更多可能是在第三国打一场代理人战争,但历史上有过的最坏情况我们也不能不防。

综合看,四川是汉族核心区里,距离各种中国潜在敌人最远的。印度之流想威胁四川只能对着青藏高原干瞪眼。四川地形复杂多变,面对空中打击便于隐藏。远离敌人便于拦截。易守难攻陆路征服困难。资源丰富物产丰饶有利于战略相持。四川盆地人口上亿,无论经济建设还是武装抵抗,具有一定承载力。且人口90%以上都是汉族,能保留中华文明。

中国积弱、江山沦陷时,仅靠四川和西南可能没有恢复全国大好河山的能力,所以汪精卫之流不相信我们能最终胜利。但以中华之大,文明之久远,没有一个外国可以彻底征服中国,沦陷区必然会奋起反抗。如果能保住四川,能领导全国抵抗,能在国际上发出中国的声音;可制止西南某些外围地区趁火打劫谋求独立的倾向;能保留最低限度实力,对战事进行拖延;能对东部和中部沦陷区同胞发起的反侵略斗争提供物资人力财力支持;也能直接武装抵抗外敌。即使我们难做到彻底反攻,敌人最终也会因为侵略成本过高被尽快赶出去。。

有个词叫盆地意识,指的就是由于四川盆地物产丰饶而使四川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自成一体,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有点“盆地即天下”的意思。

由于地形和民族的多样,川人对各种奇人异事持包容心态,思想相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比较开放。

由于对外封闭的盆地属性(东边是巫山,南边是大娄山、大凉山,西边是大雪山、邛崃山、岷山、北边是大巴山、米仓山。),四川的自我整体意识比一般其他地方强。比如,民国时期“川人治川”在四川就很有号召力。保路运动、自治运动、独立运动更是踊跃。

国难之际,川人往往表现出更强烈的爱国热情。比如抗战前南京的中央势力无法染指的四川地区,却在抗战爆发后欢迎中央政府迁川,同时川人动员起来,组织川军开赴前线。

抗日期间:

注:这里的四川主要指四川盆地及周边,因此包括地理上不可分割的重庆,和盆地周围山区。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土地肥沃、易守难攻的“天府之国”,素有“蜀道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评价。历史上,占据四川和汉中,往往能在封建时代的军事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可以凭借益州一地与曹魏政权相抗衡、抗战中,国民政府在重庆的抵抗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但是需要知道的是,中国在抗战中的对手是落后的日本陆军,日本陆军虽然拥有不俗的战斗力,但战略机动能力还是落后的,连一战时的德国的水平都达不到。当然,这也和当时中国落后的交通系统和日本衰弱的国力有分不开的关系。

然而,进入现代社会后,战争的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不是有限的局部战争,就是全面的核子大战,在这一背景下,四川“易守难攻”的优势实际上就荡然无存或者说是派不上用场。毕竟,现代战争可不是那种“派兵打过去”、“守土抗战”的传统方式。一些提到“别的地方丢了尚且可以接受,一旦四川丢了就彻底输了”的答案,其思维仍局限于二战时期甚至是古代。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定最后的预案:一旦发生了大规模的全面毁灭的核战争,怎么办?这样就产生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著名的“三线”工程,国家倾举国之力在大西部、大西南等地建设了堪称完善的工业和军工体系。

在此,有必要再次分析一下四川作为“战略备份区”的独特优势。四川省面积虽大,但有用之地并不多,西部(原西康地区)的大部分地区是山区,有限的耕地和大量人口集中于东部的盆地和冲积平原。四川省的经济总量不小(约2.8万亿,和辽宁总量相当),而且人口多(常住人口8000多万),具有极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一旦爆发核战,可以依托完备的人防体系尽可能多地保存有生力量,提供战争后备潜力。川渝地区经济实力强大,人口多,资源丰富,综合实力堪比一个中等体量的国家,可以在核战爆发后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经济结构。先说说我个人对“战略备份区”的理解:位于腹心,地势险要,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保证在国家遭遇战争、处于极度劣势,大片国土沦丧(包括东北、华东等工业区)时,依然能够坚持工业化生产,为我方修整、反击提供保障。

四川位于我国腹心,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前面有位答主说了,以上的条件在现代战争中没什么用了,这个结论是对的。但首先,在建设大三线工程的那个年代,能够阻挡苏联钢铁洪流(原子弹放到后面说)的,除了我军的铁和血,也就只有这地形了,要知道在当时的作战想定中,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是注定被放弃的。至于现在,我认为地理的优势依然存在,上面也有位答主说了,原子弹只要不是扔在成都平原,估计效果减半,这不精确但绝对不夸张。再者,去过实地的才知道把一座山挖空是个什么概念,按一位老军工的说法,近距离挨一发小当量还能接着生产。

到了现在,三线工程已经成为了历史,多数企业转型的转型,淘汰的淘汰,但三线的底子还在,尤其是四川,关键词:成都、德阳、绵阳、攀枝花、西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