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開放:南沙的特色金融路

全面開放:南沙的特色金融路

“開放門戶”是南沙面向全球推介自己的重要名片。 梁文祥 攝

全面開放:南沙的特色金融路

南沙蕉門河畔,裝修一新的中國工商銀行營業大廳內熱鬧不已。來往辦理業務的人群中,既有風風火火的業務員,也有攜手而來的村民夫婦。中國工商銀行廣東自貿區南沙分行行長張祖鳴介紹到,今年以來,分行平均每天新增32個對公客戶,個人金融資產在800萬元以上的私人銀行客戶數量也較兩年前實現翻番。

從國際性的服務機構加快落地設立,到重大產業項目相繼上馬、註冊企業數量倍增,再到累積形成408項自貿區改革創新成果……這些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氣象,都發生在南沙積極探索建設國家級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的日子裡。

“開放門戶”是南沙面向全球推介自己的重要名片。在打造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航運中心、新型貿易中心和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三中心一窗口”)的過程中,南沙正加快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核心功能。

南方日報記者 江珊 昌道勵 賓紅霞 實習生 朱嘉樂

經濟“晴雨表”

政策優勢推旺金融業態,特色金融擴大輻射區域

“截至今年5月末,公司在大灣區城市群累計投放100多億元,是大灣區項目投放最多的融資租賃企業。”越秀融資租賃總經理張磊自豪地說。作為南沙自貿區融資租賃業第一家註冊企業,越秀融資租賃成立6年來,累計投放金額超過了600億元,服務客戶既包括粵電集團、珠海華髮、佛山建投等大中型國有企業,也包括聯邦制藥、珍寶巴士等知名民營企業。

在張磊看來,業務的穩健不僅得益於本土良好金融環境,更時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時機,“廣州租賃業已經在全國租賃行業樹立起了一面旗幟”。數據顯示,融資租賃業務在南沙實現了“質”“量”齊升。截至9月末,落戶南沙的金融及類金融企業6013家,今年新增2741家;其中融資租賃企業新增1442家,融資租賃企業累計業務合同餘額2300億元;跨境人民幣貸款累計備案金額61.69億元,累計跨境人民幣結算量2977.89億元。

金融市場常被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隨著南沙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一系列金融創新政策的落地,南沙金融機構加速集聚,金融業態逐步豐富,融資租賃、航運金融、跨境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的區域輻射效應不斷釋放。據南沙金融局統計,2016年企業運用南沙金融機構推出的各類金融工具,融資成本減少約15%。

“企業落戶加快帶動經濟活動更快地在區內活躍了起來,服務於經濟的金融機構自然隨之而來,形成了良性循環。為了加快把握‘先試先行’的機遇,我們推出了南沙自貿片區首筆向‘一帶一路’地區ODI項下投資資金匯出業務、首筆跨境融資租賃保理業務、首筆NRA賬戶結匯業務等。”張祖鳴介紹,繼該行在南沙區行政中心街對面的商業樓盤“安家”之後,廣州銀行、東莞農商銀行的廣東自貿區南沙分行也相繼進駐,“成了鄰居,也構建起了一個輻射周邊產業的綜合金融服務圈”。

圍繞南沙平行進口汽車貿易、航運相關指數產品、融資租賃企業融資渠道等業務,多項監管制度創新案例在南沙快速落地。“目前南沙平行進口汽車可以在完稅前就進行展示,這為貿易企業節省了時間和成本,銀行定製化的授信產品也緩解了資金週轉壓力。我們還希望把這些車開到廣交會的展館裡展示銷售。”廣州金港汽車國際貿易總經理助理張焱勃充滿期待地說。

“自2015年12月成為首家為南沙平行進口提供授信支持的銀行以來,廣州銀行為區內平行進口汽車試點企業銀行授信總額已達5.7億元人民幣,目前在該市場佔有份額已超過70%。”廣州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介紹,南沙計劃在CEPA框架下進一步擴大法律、金融、建築、航運、電信等領域對港澳開放,爭取3年內引進70至80家港澳一流服務型企業和機構。

經濟引擎轉換

營商環境對標世界先進標準,重大項目“搶灘”灣區幾何中心

與金融市場數據同步快速增長的是南沙區內企業落戶數量。1—9月,南沙新設立企業28083戶,同比增長76%;新增註冊資本7387億元,同比增長2倍。同時,全區新增外商投資企業1245家,同比增長5.3倍,實現合同利用外資238.4億美元,同比增長7.4倍,實際利用外資8.9億美元,同比增長70%。

今年下半年以來,南沙重大產業項目開工消息不斷髮布,預示著區內經濟新引擎正加快形成。10月,計劃投資總額達45億元的10個重點產業項目舉行了集中開工儀式,涵蓋了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環保材料、臨港裝備等多個領域。

首期投資15億元的海爾空氣生態華南中心物聯智能製造基地成為本次儀式上的“重頭戲”。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王利介紹,該項目將建設成融合研發、製造與用戶體驗於一體的新型物聯網,預計提供近萬個就業崗位。“南沙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帶,我們能以此為依託,能夠為整個華南地區甚至東南亞區域用戶提供一站式個性化定製服務。”

日前,香港“一帶一路”總商會(大灣區)總部項目意向落戶南沙新區慶盛樞紐區塊。麗新集團董事局主席林建嶽表示,該項目作為粵港互通平臺,將把總商會旗下八大專業委員會的港澳以及“一帶一路”沿線會員企業、機構作為主要引進對象。海爾、麗新集團等眾多實實在在的項目落戶,也讓南沙營商環境優化工作更有底氣。目前,南沙自貿片區已落戶127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

廣州南沙區委常委翁殊武介紹,“開放門戶”這張南沙名片可謂實至名歸,“南沙2005年建區,2012年和2014年先後獲批國家新區和自貿試驗區,被國家確定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開放創新發展優勢突出。例如,南沙自貿片區累計形成408項改革創新成果,36項在全國複製推廣,90項在全省複製推廣,171項在全市推廣實施,改革創新走在廣東自貿區前列。”

日前,南沙政務服務改革創新領域再推出一項“全國首創”案例:“灣區通辦,政務先行——市民之窗”自助終端服務正式上線。據介紹,該平臺已接入大灣區城市群62個部門的150多項便民服務進駐,包括住房、社保等民生事項,商事自助登記等企業事項,交通違章處理等公安事項,形成了政務自助服務的“應用廣場”。

今年4月,畢馬威發佈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營商環境評估分析報告》中顯示,南沙自貿區在開辦企業、獲得電力、登記財產、跨境貿易及執行合同等指標上取得了重大成果,與世界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越來越小。其中,開辦企業可在半天內領取營業執照,速度比肩新西蘭等全球效率最高的國家和地區。

“自貿區承擔著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壓力測試‘先行區’和全面深化改革‘試驗田’的歷史使命。”廣州南沙區自貿辦副主任周海介紹,“這份報告還反映了南沙在辦理建築許可、納稅等指標與世界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接下來我們要對標國際高標準,針對短板弱項進行重點改革。”

世界舞臺唱主角

為灣區金融創新匯聚全球方案,提出國際商事仲裁創新模式

從人氣漸旺的蕉門河出發,車程10多分鐘可以抵達的南沙自貿片區明珠灣起步區尚是蓄勢待發。在這片定位發展金融商務發展試驗區的區域內,規劃建設的國際金融島建設項目吸引著全球金融市場的關注。

今年11月,國際金融論壇(IFF)將第二次在廣州舉辦。“我們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融合創新提供更多的全球方案。”國際金融論壇(廣州)副總經理莊珏此前表示,國際金融論壇將逐步導入IFF南方總部、各國常設金融機構駐廣州總部、國際綠色增長基金小鎮、國際金融學院學術智庫區及配套設施等系列項目和資源在南沙落地。

目前,國際金融論壇全球年會的永久會址已規劃設在國際金融島。未來,全球金融高峰對話中的中國聲音將自南沙發出。翁殊武表示,在廣東及廣州層面,南沙的定位是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通過打造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航運中心、新型貿易中心和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三中心一窗口”),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核心功能。

在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方面,南沙深度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在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方面,南沙港鐵路、南沙港區四期、深水航道拓寬工程二期、郵輪母港、南沙國際物流中心等工程穩步推進中。在建設國際新型貿易中心領域,隨著全球進出口商品質量溯源體系、全球優品國際分撥中心等項目順利運行,“好貨走南沙”口碑享譽海外。

從物理連接到業務合作,再到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南沙的國際影響力還在持續不斷深化。由於仲裁服務的國際通用性,在2018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南沙國際仲裁中心(以下簡稱“仲裁中心”)作為南沙的改革創新案例向全世界推介。

1張橢圓型辦公桌、3把椅子、3個話筒,就可以舉行一場國際商事仲裁,一紙裁決可以在全球130多個國家及地區執行。“仲裁製度是一種民間糾紛的解決機制,它的解決效果和司法判決是一樣的。而且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仲裁員裁決結果會立即生效。”中國廣州仲裁委員會副主任王天喜耐心地為記者解釋道,“南沙恰恰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交通等各方面的便利性非常好。如果灣區商事活動有糾紛都願意來我們這裡,那麼仲裁中心的影響力會越來越高,無形中為南沙的營商環境優化提供了很大支撐。”

2012年10月,仲裁中心由中國廣州仲裁委與南沙開發區管委會、港澳仲裁機構及內地、港澳法律專家共同發起設立組建。“我們不是仲裁機構,是服務於仲裁的一個開放型國際化平臺。所以,全球的仲裁案件都可以來這裡進行仲裁,而且我們這裡有全球獨創的三大庭審模式。”王天喜說。

一組數據記錄著仲裁中心的成長:2015年受理涉外案件966件,2016年受理1382件,數量同比增長近44%,2017年受理1725件,同比增長近25%。三年間,涉港澳臺案件佔比在60%至80%之間。王天喜介紹,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9月已經在南沙掛牌,將為大灣區乃至全世界提供仲裁服務。

■案例

“海闊”輪溢價競拍成功背後的

貿易便利化創新之路

來自福建的船東買家,在浙江舟山購買交接了一艘船,但是這艘船從掛牌、競價、報關和資金劃轉,全部流程在廣州南沙自貿片區完成,而且以高溢價完成交易。這樁看似“離奇”的生意正是國內首單場內交易美元結算的跨境船舶租賃資產交易。

廣州航運交易所副所長鄭豔蘋介紹,經過23輪競價之後,“海闊”輪成交價比起拍價700萬美元格高出140萬美元,溢價20%。交易不僅賣家喜出望外,更讓買家也覺得交易效率和交易成本遠勝於境外購買。

今年4月,30個“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三週年制度創新最佳案例”正式公佈,“海闊”輪案例也成功入選了十大金融對外開放創新案例。這樁“讓賣方多賺錢,讓買方少麻煩”生意達成,正是南沙自貿區在貿易便利化領域自主創新的一個縮影。

南沙區金融局副局長程明慶表示,推動“海闊”輪順利交易,不僅需要南沙自貿片區管委會、廣州港務局、廣州海關等主管部門密切跟進和政策對接,還需藉助廣州航運交易所在船舶交易服務領域的深厚積累,以及工商銀行南沙自貿分行等金融機構在跨境金融服務上的豐富經驗。

“海闊”輪案例也為航交所帶來品牌效應,今年上半年,航交所平臺完成船舶交易金額同步增長了59%,累計完成船舶交易2841艘,交易額達115.77億元。

日前,一艘名為“HAI JING”(海京)輪的巴拿馬型散貨船再次以類似方式完成競拍轉讓。據介紹,該船在廣州航運交易平臺競價系統顯示底價為700萬美元,被4位買家激烈角逐,輪番出價,最終由某香港船公司以762萬美元最高出價中標該輪。

鄭豔蘋表示,“航交所已成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服務功能最完善的船舶交易服務平臺,我們計劃到2023年,總交易和金融服務規模達400億元,航運交易及金融服務平臺可以更好地服務國際航運樞紐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鏈接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三週年制度創新最佳案例

南沙八大獨創案例

一、實行“一顆公章管審批”

主要做法:成立行政審批局,首批將76大項143子項劃轉至行政審批局統一實施,率先在企業登記註冊、投資項目備案(核准)和企業投資建設工程審批等領域實施“一顆公章管審批”。

二、探索一般企業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

主要做法:率先出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試若干規定》,對標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對不涉及准入負面清單、商事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的一般企業設立登記,改革商事登記許可制,實行登記確認。

三、打造“微警認證”應用服務平臺

主要做法:基於公安部“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臺”,由南沙公安分局自主研發的一套網上身份認證應用體系,通過實現網上身份認證,將傳統的政務業務搬到線上。

四、全球質量溯源體系

主要做法:全球溯源體系通過採集商品從生產、貿易、流通直至消費者的全鏈條溯源信息,以最低成本實現了商品價值的真實傳遞和貿易便利化,為推進我國溯源體系建設提供了前沿範本,形成了自貿制度向國際規則轉變的雛形。

五、“智檢口岸”一體化改革

主要做法:在全國首創“智檢口岸”工作新模式並率先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試點。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手段,全面整合產品信息、企業信息和監管信息,覆蓋所有進出口貿易方式和業務類型,對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六、貨物通關“線上海關”樣板間

主要做法:試點“互聯網+易通關”改革,目前已建設形成“易通關”平臺、“關郵e通”、“穗關在線”移動端,覆蓋貨物通關、郵件通關、物品通關、加工貿易、政務服務五個領域227項業務。

七、發行國內首支支持再生紙項目運營的綠色債券

主要做法:“廣州越秀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成功發行,該綠色債券註冊金額40億元人民幣,所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廣州造紙集團有限公司南沙再生紙綠色項目。

八、首創全國首單美元結算的跨境船舶租賃資產交易

主要做法:2017年10月30日,工銀租賃香港公司將境外一艘名為“海闊”的香港籍大靈便型散貨船在廣州航運交易所船舶交易平臺以美元標價掛牌出售,最終由福建客戶競得,成交價840萬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