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放:南沙的特色金融路

全面开放:南沙的特色金融路

“开放门户”是南沙面向全球推介自己的重要名片。 梁文祥 摄

全面开放:南沙的特色金融路

南沙蕉门河畔,装修一新的中国工商银行营业大厅内热闹不已。来往办理业务的人群中,既有风风火火的业务员,也有携手而来的村民夫妇。中国工商银行广东自贸区南沙分行行长张祖鸣介绍到,今年以来,分行平均每天新增32个对公客户,个人金融资产在800万元以上的私人银行客户数量也较两年前实现翻番。

从国际性的服务机构加快落地设立,到重大产业项目相继上马、注册企业数量倍增,再到累积形成408项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这些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气象,都发生在南沙积极探索建设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日子里。

“开放门户”是南沙面向全球推介自己的重要名片。在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航运中心、新型贸易中心和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三中心一窗口”)的过程中,南沙正加快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核心功能。

南方日报记者 江珊 昌道励 宾红霞 实习生 朱嘉乐

经济“晴雨表”

政策优势推旺金融业态,特色金融扩大辐射区域

“截至今年5月末,公司在大湾区城市群累计投放100多亿元,是大湾区项目投放最多的融资租赁企业。”越秀融资租赁总经理张磊自豪地说。作为南沙自贸区融资租赁业第一家注册企业,越秀融资租赁成立6年来,累计投放金额超过了600亿元,服务客户既包括粤电集团、珠海华发、佛山建投等大中型国有企业,也包括联邦制药、珍宝巴士等知名民营企业。

在张磊看来,业务的稳健不仅得益于本土良好金融环境,更时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机,“广州租赁业已经在全国租赁行业树立起了一面旗帜”。数据显示,融资租赁业务在南沙实现了“质”“量”齐升。截至9月末,落户南沙的金融及类金融企业6013家,今年新增2741家;其中融资租赁企业新增1442家,融资租赁企业累计业务合同余额2300亿元;跨境人民币贷款累计备案金额61.69亿元,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977.89亿元。

金融市场常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随着南沙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系列金融创新政策的落地,南沙金融机构加速集聚,金融业态逐步丰富,融资租赁、航运金融、跨境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的区域辐射效应不断释放。据南沙金融局统计,2016年企业运用南沙金融机构推出的各类金融工具,融资成本减少约15%。

“企业落户加快带动经济活动更快地在区内活跃了起来,服务于经济的金融机构自然随之而来,形成了良性循环。为了加快把握‘先试先行’的机遇,我们推出了南沙自贸片区首笔向‘一带一路’地区ODI项下投资资金汇出业务、首笔跨境融资租赁保理业务、首笔NRA账户结汇业务等。”张祖鸣介绍,继该行在南沙区行政中心街对面的商业楼盘“安家”之后,广州银行、东莞农商银行的广东自贸区南沙分行也相继进驻,“成了邻居,也构建起了一个辐射周边产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圈”。

围绕南沙平行进口汽车贸易、航运相关指数产品、融资租赁企业融资渠道等业务,多项监管制度创新案例在南沙快速落地。“目前南沙平行进口汽车可以在完税前就进行展示,这为贸易企业节省了时间和成本,银行定制化的授信产品也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我们还希望把这些车开到广交会的展馆里展示销售。”广州金港汽车国际贸易总经理助理张焱勃充满期待地说。

“自2015年12月成为首家为南沙平行进口提供授信支持的银行以来,广州银行为区内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企业银行授信总额已达5.7亿元人民币,目前在该市场占有份额已超过70%。”广州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南沙计划在CEPA框架下进一步扩大法律、金融、建筑、航运、电信等领域对港澳开放,争取3年内引进70至80家港澳一流服务型企业和机构。

经济引擎转换

营商环境对标世界先进标准,重大项目“抢滩”湾区几何中心

与金融市场数据同步快速增长的是南沙区内企业落户数量。1—9月,南沙新设立企业28083户,同比增长76%;新增注册资本7387亿元,同比增长2倍。同时,全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245家,同比增长5.3倍,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38.4亿美元,同比增长7.4倍,实际利用外资8.9亿美元,同比增长70%。

今年下半年以来,南沙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消息不断发布,预示着区内经济新引擎正加快形成。10月,计划投资总额达45亿元的10个重点产业项目举行了集中开工仪式,涵盖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材料、临港装备等多个领域。

首期投资15亿元的海尔空气生态华南中心物联智能制造基地成为本次仪式上的“重头戏”。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王利介绍,该项目将建设成融合研发、制造与用户体验于一体的新型物联网,预计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我们能以此为依托,能够为整个华南地区甚至东南亚区域用户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定制服务。”

日前,香港“一带一路”总商会(大湾区)总部项目意向落户南沙新区庆盛枢纽区块。丽新集团董事局主席林建岳表示,该项目作为粤港互通平台,将把总商会旗下八大专业委员会的港澳以及“一带一路”沿线会员企业、机构作为主要引进对象。海尔、丽新集团等众多实实在在的项目落户,也让南沙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更有底气。目前,南沙自贸片区已落户127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

广州南沙区委常委翁殊武介绍,“开放门户”这张南沙名片可谓实至名归,“南沙2005年建区,2012年和2014年先后获批国家新区和自贸试验区,被国家确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开放创新发展优势突出。例如,南沙自贸片区累计形成408项改革创新成果,3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90项在全省复制推广,171项在全市推广实施,改革创新走在广东自贸区前列。”

日前,南沙政务服务改革创新领域再推出一项“全国首创”案例:“湾区通办,政务先行——市民之窗”自助终端服务正式上线。据介绍,该平台已接入大湾区城市群62个部门的150多项便民服务进驻,包括住房、社保等民生事项,商事自助登记等企业事项,交通违章处理等公安事项,形成了政务自助服务的“应用广场”。

今年4月,毕马威发布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营商环境评估分析报告》中显示,南沙自贸区在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跨境贸易及执行合同等指标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与世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小。其中,开办企业可在半天内领取营业执照,速度比肩新西兰等全球效率最高的国家和地区。

“自贸区承担着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压力测试‘先行区’和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广州南沙区自贸办副主任周海介绍,“这份报告还反映了南沙在办理建筑许可、纳税等指标与世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接下来我们要对标国际高标准,针对短板弱项进行重点改革。”

世界舞台唱主角

为湾区金融创新汇聚全球方案,提出国际商事仲裁创新模式

从人气渐旺的蕉门河出发,车程10多分钟可以抵达的南沙自贸片区明珠湾起步区尚是蓄势待发。在这片定位发展金融商务发展试验区的区域内,规划建设的国际金融岛建设项目吸引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关注。

今年11月,国际金融论坛(IFF)将第二次在广州举办。“我们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融合创新提供更多的全球方案。”国际金融论坛(广州)副总经理庄珏此前表示,国际金融论坛将逐步导入IFF南方总部、各国常设金融机构驻广州总部、国际绿色增长基金小镇、国际金融学院学术智库区及配套设施等系列项目和资源在南沙落地。

目前,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的永久会址已规划设在国际金融岛。未来,全球金融高峰对话中的中国声音将自南沙发出。翁殊武表示,在广东及广州层面,南沙的定位是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通过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航运中心、新型贸易中心和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三中心一窗口”),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核心功能。

在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方面,南沙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方面,南沙港铁路、南沙港区四期、深水航道拓宽工程二期、邮轮母港、南沙国际物流中心等工程稳步推进中。在建设国际新型贸易中心领域,随着全球进出口商品质量溯源体系、全球优品国际分拨中心等项目顺利运行,“好货走南沙”口碑享誉海外。

从物理连接到业务合作,再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南沙的国际影响力还在持续不断深化。由于仲裁服务的国际通用性,在2018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南沙国际仲裁中心(以下简称“仲裁中心”)作为南沙的改革创新案例向全世界推介。

1张椭圆型办公桌、3把椅子、3个话筒,就可以举行一场国际商事仲裁,一纸裁决可以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及地区执行。“仲裁制度是一种民间纠纷的解决机制,它的解决效果和司法判决是一样的。而且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员裁决结果会立即生效。”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王天喜耐心地为记者解释道,“南沙恰恰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交通等各方面的便利性非常好。如果湾区商事活动有纠纷都愿意来我们这里,那么仲裁中心的影响力会越来越高,无形中为南沙的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很大支撑。”

2012年10月,仲裁中心由中国广州仲裁委与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港澳仲裁机构及内地、港澳法律专家共同发起设立组建。“我们不是仲裁机构,是服务于仲裁的一个开放型国际化平台。所以,全球的仲裁案件都可以来这里进行仲裁,而且我们这里有全球独创的三大庭审模式。”王天喜说。

一组数据记录着仲裁中心的成长:2015年受理涉外案件966件,2016年受理1382件,数量同比增长近44%,2017年受理1725件,同比增长近25%。三年间,涉港澳台案件占比在60%至80%之间。王天喜介绍,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9月已经在南沙挂牌,将为大湾区乃至全世界提供仲裁服务。

■案例

“海阔”轮溢价竞拍成功背后的

贸易便利化创新之路

来自福建的船东买家,在浙江舟山购买交接了一艘船,但是这艘船从挂牌、竞价、报关和资金划转,全部流程在广州南沙自贸片区完成,而且以高溢价完成交易。这桩看似“离奇”的生意正是国内首单场内交易美元结算的跨境船舶租赁资产交易。

广州航运交易所副所长郑艳苹介绍,经过23轮竞价之后,“海阔”轮成交价比起拍价700万美元格高出140万美元,溢价20%。交易不仅卖家喜出望外,更让买家也觉得交易效率和交易成本远胜于境外购买。

今年4月,30个“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制度创新最佳案例”正式公布,“海阔”轮案例也成功入选了十大金融对外开放创新案例。这桩“让卖方多赚钱,让买方少麻烦”生意达成,正是南沙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领域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

南沙区金融局副局长程明庆表示,推动“海阔”轮顺利交易,不仅需要南沙自贸片区管委会、广州港务局、广州海关等主管部门密切跟进和政策对接,还需借助广州航运交易所在船舶交易服务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工商银行南沙自贸分行等金融机构在跨境金融服务上的丰富经验。

“海阔”轮案例也为航交所带来品牌效应,今年上半年,航交所平台完成船舶交易金额同步增长了59%,累计完成船舶交易2841艘,交易额达115.77亿元。

日前,一艘名为“HAI JING”(海京)轮的巴拿马型散货船再次以类似方式完成竞拍转让。据介绍,该船在广州航运交易平台竞价系统显示底价为700万美元,被4位买家激烈角逐,轮番出价,最终由某香港船公司以762万美元最高出价中标该轮。

郑艳苹表示,“航交所已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完善的船舶交易服务平台,我们计划到2023年,总交易和金融服务规模达400亿元,航运交易及金融服务平台可以更好地服务国际航运枢纽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链接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制度创新最佳案例

南沙八大独创案例

一、实行“一颗公章管审批”

主要做法:成立行政审批局,首批将76大项143子项划转至行政审批局统一实施,率先在企业登记注册、投资项目备案(核准)和企业投资建设工程审批等领域实施“一颗公章管审批”。

二、探索一般企业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

主要做法:率先出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试若干规定》,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对不涉及准入负面清单、商事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的一般企业设立登记,改革商事登记许可制,实行登记确认。

三、打造“微警认证”应用服务平台

主要做法:基于公安部“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由南沙公安分局自主研发的一套网上身份认证应用体系,通过实现网上身份认证,将传统的政务业务搬到线上。

四、全球质量溯源体系

主要做法:全球溯源体系通过采集商品从生产、贸易、流通直至消费者的全链条溯源信息,以最低成本实现了商品价值的真实传递和贸易便利化,为推进我国溯源体系建设提供了前沿范本,形成了自贸制度向国际规则转变的雏形。

五、“智检口岸”一体化改革

主要做法:在全国首创“智检口岸”工作新模式并率先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试点。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全面整合产品信息、企业信息和监管信息,覆盖所有进出口贸易方式和业务类型,对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六、货物通关“线上海关”样板间

主要做法:试点“互联网+易通关”改革,目前已建设形成“易通关”平台、“关邮e通”、“穗关在线”移动端,覆盖货物通关、邮件通关、物品通关、加工贸易、政务服务五个领域227项业务。

七、发行国内首支支持再生纸项目运营的绿色债券

主要做法:“广州越秀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成功发行,该绿色债券注册金额40亿元人民币,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广州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南沙再生纸绿色项目。

八、首创全国首单美元结算的跨境船舶租赁资产交易

主要做法:2017年10月30日,工银租赁香港公司将境外一艘名为“海阔”的香港籍大灵便型散货船在广州航运交易所船舶交易平台以美元标价挂牌出售,最终由福建客户竞得,成交价840万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